图书介绍
发展理论论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庞元正,丁冬红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113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发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发展理论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 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1
一、中国需要发展理论1
二、发展理论需要中国6
三、中国发展理论面临的任务11
上编17
第一章 发展本质论17
第一节 现代西方发展观的演变17
一、发展等于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17
二、发展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过程19
三、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过程21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24
一、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前提24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28
一、什么是“发展”?36
第三节 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36
二、什么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40
第二章 发展主体论47
第一节 发展主体论的提出47
一、发展理论的主体化趋势47
二、现代主体论的特点50
第二节 对发展主体的哲学剖析53
一、与外部环境条件相对应的发展主体53
二、表现为“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体54
三、与历史客观规律相对应的发展主体55
四、多层次的发展主体56
第三节 主体和发展的互动关系57
一、历史观视界中的矛盾统一57
二、本体论意义上的互为目的59
三、实践论意义中的相携并进60
一、作为主体的人对于社会发展的规范意义61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主体原则61
二、作为社会发展目标与尺度的主体发展指标体系62
三、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64
四、主体原则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65
第三章 发展价值论67
第一节 发展概念的价值分析67
一、经济增长概念的价值缺陷67
二、价值取向的重大转折68
三、增长和发展的价值关系70
第二节 发展目标的价值设计71
一、价值设计的意义71
二、价值理念的主导72
三、当代中国发展目标的价值设计73
第三节 发展方针的价值选择75
一、价值选择的类型75
二、诸种选择及评价76
三、当代中国发展方针的价值选择78
第四节 发展动力的价值调控80
一、发展动力中的价值动因80
二、价值动力的研究开发81
三、价值观变革的推进作用82
第四章 发展规律论85
第一节 否定发展规律的非决定论思潮批判85
一、社会发展中只有趋势而无规律吗?85
二、经济力量不是发展进程中的最终动力吗?87
三、承认发展规律会导致宿命论吗?89
第二节 承认发展规律的辩证决定论立场90
一、发展规律的合理定位90
二、发展规律的本质规定92
三、发展规律的辩证特性95
第三节 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98
一、工业化主导性推进规律98
二、市场化资源配置规律100
三、科层化组织变革规律102
四、民主化权力运用规律103
五、世俗化文化适应规律106
第五章 发展机遇论10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09
第二节 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111
一、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表现111
二、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分析113
三、发展不平衡的哲学分析115
第三节 机遇在发展中的作用119
一、机遇及其特点119
二、机遇作用的历史分析120
三、机遇作用的哲学分析126
一、中国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131
第四节 抓住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131
二、我国跻身世界强国具备现实的可能性133
三、抓住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135
第六章 发展模式论138
第一节 发展模式的界定及特征138
一、发展模式界定138
二、发展模式的特征138
三、不同的发展模式140
四、发展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41
第二节 世界上几种主要发展模式142
一、原发式142
二、后发式146
三、新发式149
四、苏联模式15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157
一、基本构架158
二、主要特征159
第七章 发展战略论163
第一节 战略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163
一、发展战略的含义163
二、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164
三、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166
四、影响发展战略选择的具体因素169
第二节 现代化发展过程的战略类型与比较171
一、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及其战略171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172
三、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战略180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183
一、国情特点及其所规定的现代化建设特点183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及其特点186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19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内涵与地位191
第一章 发展与经济增长191
下编192
二、经济增长在发展中的基础地位194
三、经济增长在中国现阶段的特殊紧迫性199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系统分析204
一、物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科学技术204
二、技术性结构与制度性结构209
三、内生式发展与外向型发展211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过程213
一、产业结构的升级213
二、对外开放的进步215
三、人民生活的提高219
第二章 发展与技术创新221
第一节 技术创新概述222
一、全球性的技术创新热潮;实践突起和理论复兴222
二、技术创新概念的发展224
三、技术创新的主体225
四、技术创新的要素227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征228
一、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融合日趋紧密230
二、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渗透程度日益深化233
三、社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236
第三节 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效应240
一、技术创新的经济功能241
二、技术创新的制度功能244
三、技术创新的文化功能246
第四节 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248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对技术创新有效需要的增长248
二、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因:技术创新的启动和运行250
三、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技术创新的扩散251
四、社会发展的实际过程:分化与整合254
一、“制度”释义258
第三章 发展与制度选择258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中的制度选择问题258
二、制度选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函数260
三、制度选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6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双重效应263
一、资本主义推进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263
二、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2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合理性与必然性270
第四节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274
一、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基本动因275
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279
三、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281
第四章 发展与社会公平284
第一节 发展中的公平问题284
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84
二、公平问题是当代发展理论的重要课题287
三、社会公平的涵义291
第二节 影响社会公平的因素294
一、生产力的因素294
二、个体的因素295
三、制度和机制的因素297
第三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基本思路303
一、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303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305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08
四、在继续鼓励私有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公有制经济上309
五、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311
第五章 发展与政治稳定313
第一节 在有序发展的意义上理解稳定313
一、稳定的内涵和类型314
二、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315
三、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316
第二节 影响政治稳定的多种因素318
一、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利益矛盾的凸现319
二、市场经济与市场失灵320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冗员的膨胀321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地区差距322
五、权力重新配置与中央权威的弱化323
六、政治参与和政治动荡324
七、政治腐败与政治失控325
八、观念转变与价值失范326
第三节 政治稳定的战略选择327
一、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28
二、发展民主政治,推进制度建设330
三、强化政府权威,提高政府能力331
四、充分发挥政党在变革社会中的作用334
一、文化的含义337
第一节 发展与文化关系的哲学分析337
第六章 发展与文化问题337
二、西方发展理论中的文化史观339
三、唯物史观中的文化理论342
第三节 几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文化基础346
一、原发式发展模式的文化分析346
二、后发式发展模式的文化分析350
三、新发式发展模式的文化分析352
四、苏联模式的文化分析355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构357
一、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文化渊源357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构365
第七章 发展与国民素质369
第一节 国民素质:社会发展的关系因素369
一、国民素质的含义及特点369
二、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372
三、提高国民素质对中国发展的特殊重要性374
第二节 国民素质与经济发展376
一、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376
二、经济发展关键在国民素质的提高379
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民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382
第三节 国民素质与社会进步388
一、国民素质状况制约着社会的政治状况及其发展389
二、国民素质水平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水平392
三、国民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不断进步394
第八章 发展与全球化趋势397
第一节 全球化是客观的历史大趋势397
一、全球化的概念397
二、全球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399
第二节 全球化的表现与特征400
一、经济全球化401
二、政治全球化405
三、文化全球化409
第三节 全球化的矛盾性和复杂性412
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413
二、整合与分离、或一体化与分裂的矛盾413
三、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性414
第四节 全球化的利弊两重性415
一、历史的进步与陷阱415
二、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风险417
第五节 全球化与中国的全球战略420
一、邓小平的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想420
二、跨世纪的战略选择:积极参与,趋利避害422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问题426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及内涵426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426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428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观431
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432
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433
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435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437
一、公平性原则438
二、可持续性原则440
三、共同性原则441
第四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442
一、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442
二、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444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446
结语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452
一、发展本质的马克思主义回答452
二、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定位457
三、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462
后记472
热门推荐
- 3390075.html
- 3073164.html
- 2952167.html
- 1950634.html
- 3229209.html
- 1536735.html
- 2427425.html
- 26439.html
- 3274800.html
- 2733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2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4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2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8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7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2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7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2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3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