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林代昭等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01433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73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晚清政治制度1
第一章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政治制度概述2
第一节 极端专制主义的封建政府机构2
一 清朝的社会矛盾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2
二 中央政府机构6
三 省、府、县三级地方体制12
第二节 日趋没落的军事制度15
一 八旗兵制15
二 绿营兵制18
三 八旗和绿营兵的腐朽与衰败19
第三节 陈旧的封建监察司法制度22
一 监察制度22
二 司法制度23
第四节 腐朽的封建官吏任用制度24
一 科举制和捐纳制24
二 国子监和府、州、县学29
三 官吏任用和考核制度32
四 官吏的品级与俸给34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3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权性质的变化37
第二章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政治制度37
二 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末政权性质的变化41
第二节 西方侵略者对清政府控制的加强和总理衙门的设置46
一 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47
二 总理衙门的设置及其组织机构49
三 南北洋大臣的分设56
第三节 海关行政权的丧失和总税务司的设立59
一 总税务司的设立59
二 总税务司的机构及其职权62
三 总税务司的特点64
四 总税务司的设立与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68
第四节 军事制度的变化71
一 湘军与淮军72
二 防军与练军80
三 近代海军的建立81
四 19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清朝兵制变动的历史作用91
第三章 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94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建立及其性质94
一 太平天国的建立94
二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96
三 太平天国政权的特点98
第二节 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100
一 中央政府机构100
二 地方政权机构106
第三节 官吏的任用与选拔111
一 保举奏贬制度111
二 科举制的恢复与改革112
三 招贤制度115
一 太平天国军事制度的特点118
第四节 军事制度118
二 军队的编制121
三 圣库制度130
第五节 司法、监察制度135
一 行政、司法合一制135
二 监察制度141
第四章 戊戌变法期间的官制改革144
第一节 变官制是戊戌变法的中心问题145
一 维新派的主要政治纲领——变官制145
二 围绕变官制问题的斗争148
三 维新派与洋务派151
第二节 维新派关于变官制的设想152
一 维新派的变官制思想153
二 维新派变官制的具体措施155
三 维新派内部的分岐160
第三节 戊戌维新期间实际上的政权体制改革165
一 “百日维新”期间的官制改革166
二 顽固派的激烈反抗170
第四节 变官制的失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174
一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与改定官制的推行179
第一节 20世纪初清朝的“改定官制”179
第五章 20世纪初清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79
二 改定官制的主要措施181
第二节 “预备立宪”与《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188
一 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与立宪运动的发展188
二 清廷“预备立宪”的开场190
三 《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191
第三节 咨议局与资政院197
一 各省咨议局的成立197
二 资政院的设置202
三 资政院和咨议局的性质207
一 第三次国会请愿和皇族内阁的成立210
第四节 皇族内阁210
二 清廷“预备立宪”的破产213
第五节 新式陆军的建立215
一 新式陆军的出现215
二 新军的编制218
三 新军的装备和训练223
四 新军的选拔和退役制度225
五 巡防营226
六 新军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226
七 北洋军阀的形成228
第六节 清末官吏任用制度231
一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兴办231
二 派遣留学生制度235
三 清末的考试制度237
第七节 《十九信条》的颁布与责任内阁的成立242
一 武昌起义的爆发和袁世凯的东山再起242
二 《十九信条》的颁布与责任内阁的成立244
三 袁世凯逼“宫”与清王朝覆灭248
第二编 民国政治制度251
一 三民主义252
第一节 孙中山关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思想252
第六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制度252
二 建立民主政治的三个时期253
三 五权分立254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255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机构和主要政令258
一 政府机构258
二 临时参议院260
三 临时政府的主要政令262
一 临时约法的产生264
第四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64
二 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和性质265
第七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268
第一节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268
一 袁世凯反动统治的建立268
二 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和破坏270
三 第一届国会273
四 新约法时期的政治制度280
五 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284
六 护国战争时期的军务院289
一 内阁独裁制的建立293
第二节 皖系军阀控制下北洋政府的政治制度293
二 府院之争295
三 张勋的复辟与国会的解散297
四 粉碎张勋复辟后的北洋政府299
第三节 直系军阀控制下北洋政府的政治制度306
一 直奉军阀联合政权的建立306
二 所谓“恢复法统”和旧国会的复会308
三 贿选总统和贿选宪法311
四 贿选宪法时期的政治制度313
一 第二次直奉战争和临时政府的成立315
第四节 奉系军阀控制下北洋政府的政治制度315
二 善后会议318
三 临时参政院320
四 北京军政府321
第五节 西南护法政府和大元帅府324
一 护法军政府及其政治制度324
二 改组后军政府及其政治制度328
三 正式政府及其政治制度329
四 大元帅府330
一 地方政府体制332
第六节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地方政府332
二 实行“联省自治”地区的地方政府体制335
三 联省自治运动的解体342
第七节 北洋政府的官制344
一 考试345
二 任用345
三 惩戒348
第八节 北洋政府的司法监察机构和军队348
一 司法机构和监察机构348
二 军队350
一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352
第八章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352
第一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352
二 中央政府机构353
三 地方行政机构354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军事制度358
一 军事机构358
二 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及其编制359
第三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机构362
一 监察院362
第四节 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365
一 临时联席会议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365
二 惩吏院和审政院365
二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及其改进国民政府体制的决定366
三 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武汉国民政府368
第九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371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五院制的形成371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权性质371
二 五院制的推行及其实质372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机构374
一 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国民政府主席374
二 五院及所属机构379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机构403
一 省一级行政机构与省府合署办公制度404
二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410
三 市级政权机构的设立413
四 县一级政权机构和“裁局改科”416
五 县以下行政组织423
第四节 军事制度和特务组织428
一 军事制度428
二 特务组织系统的形成434
一 官吏的任用制度443
第五节 官吏任用和考选制度443
二 官吏的考试制度447
三 官吏的考绩和惩戒制度448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453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治制度的变化453
第二节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置和党政军机构的一元化455
一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置455
二 行政三联制及其机构457
三 中央设计局458
四 幕僚长制度和分层负责制459
一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民参政会的召开463
第三节 国民参政会463
二 国民参政会的组织及其职权464
三 国民参政会的作用465
第四节 对地方政权控制的加强和“新县制”的推行467
一 省政府行署的设置467
二 省临时参议会的成立468
三 新县制470
第五节 军事、特务机构的扩大478
一 军事制度的变化478
二 国民兵团制度481
三 军统与中统484
四 三民主义青年团490
第六节 监察机构的调整与扩充493
一 监察权的扩大493
二 分组分区视察制度495
三 巡回审计制度的建立496
四 监察机构的扩充496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498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对政协决议的破坏498
一 中国政治制度的两个不同的方案498
二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499
三 国民党对政协决议的破坏501
第二节 “国民大会”的召开及其反动实质502
一 非法的国民大会502
二 “宪政实施准备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法西斯独裁的加强503
第三节 “行宪”国民大会以后的南京政府505
一 行宪国大的丑剧505
二 行宪国大以后南京政府的政治制度507
第四节 特务机构的改组522
一 保密局522
二 交通警察总局524
五 党员通讯局526
三 国防部第二厅526
四 内政部警察总署526
第十二章 日伪傀儡政权的政治制度528
第一节 汪精卫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528
一 伪国民政府的成立528
二 伪国民政府的中央政权机构531
三 汪伪政权的地方政权机构536
四 汪伪的军事、警察和特务机构537
第二节 伪满洲国的政治制度540
一 伪满洲国的成立540
二 伪满洲国的国体和政体543
三 伪满洲国的中央政权机构544
四 伪满洲国的地方政权机构549
五 伪满洲国的军事、警察、特务机构551
第三节 其它日伪政权机构555
一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555
二 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557
三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558
第三编 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革命政权的政治制度563
一 省港罢工委员会的组织机构564
第十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的政治制度564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权力机构的尝试564
二 广东省农民协会的组织机构567
三 上海特别市市民代表会议政府569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及其特点572
一 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572
二 工农民主政权的特点和作用574
第三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各级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576
一 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576
二 工农民主政权的各行政级机构579
三 临时革命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591
第四节 各革命根据地的政权机构592
一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政权机构593
二 闽浙赣根据地的政权机构596
三 鄂豫皖根据地的政权机构597
四 湘赣根据地的政权机构599
五 湘鄂西根据地的政权机构601
六 湘鄂赣根据地的政权机构603
七 川陕根据地的政权机构605
八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政权机构607
一 中央军委608
第五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军事制度608
二 工农红军的编制611
三 工农红军的政治机构和政治工作615
四 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武装621
第六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司法和监察制度622
一 工农民主政权的司法机构622
二 工农民主政权的诉讼制度628
三 工农民主政权的监察制度631
第七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干部制度632
一 干部的选拔和任用632
二 干部的培训和教育634
三 干部的调配、监督和奖惩637
第十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政治制度640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及其特点640
一 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640
二 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642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机构645
一 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645
二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机构648
三 抗日民主政权的精兵简政原则650
一 陕甘宁边区的政权机构652
第三节 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构652
二 晋察冀边区的政权机构655
三 晋冀鲁豫边区的政权机构660
四 晋绥边区的政权机构664
五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构667
六 鄂豫边区的政权机构669
第四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军事制度672
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军委672
二 八路军及其编制673
三 新四军及其编制675
四 军队的政治工作678
五 抗日根据地的民兵681
第五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683
第六节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干部制度689
一 干部的选拔和任用689
二 干部的培训和教育691
三 干部的调配和交流695
四 干部的任免、奖惩和考核697
第一节 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和人民民主政权的特点701
一 全国解放战争的爆发和解放区的不断扩大701
第十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政治制度701
二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特点702
第二节 解放区的政权机构703
一 各级人民代表会议703
二 东北解放区的政权机构704
三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建立及组织机构707
四 解放战争后期大行政区民主政权的组织机构709
五 新解放区的军事管制委员会711
一 中央军委和人民解放军的编制713
第三节 解放区的军事制度713
二 部队的政治工作机构716
三 解放区的民兵组织718
第四节 解放区的司法和监察机构719
一 解放区的司法机构719
二 解放区的监察机构722
第五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23
第六节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干部制度727
一 干部的选用727
二 干部的教育728
三 干部的调配731
热门推荐
- 1662229.html
- 2193348.html
- 539468.html
- 2653883.html
- 260729.html
- 727118.html
- 3617340.html
- 2282744.html
- 2887.html
- 690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1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1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2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0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3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0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7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2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