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
  • 赵明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3099·688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78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8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研究对象1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

一 空想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产生、发展和渐趋没落的过程2

二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高阶段9

三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7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26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26

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继承和革命改造的基础上创立的29

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31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36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39

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39

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44

三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47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5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53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53

第一编 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53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57

第二节 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63

一 帝国主义阶段的垄断使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63

二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集中表现为帝国主义三大矛盾的空前激化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69

一 经济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条件和内在原因69

二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76

三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84

第三章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87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使命87

一 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87

二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92

三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98

一 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99

第二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99

二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的巨大杠杆102

三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106

第四章 无产阶级革命113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含义、特征及其历史必然性113

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113

二 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117

三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一国或少数几国首先胜利120

第二节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125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政权,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5

二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130

三 和平夺取国家政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133

第三节 革命形势和革命的主观条件143

一 革命形势和革命主观条件的基本含义143

二 革命形势是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基础146

三 无产阶级进行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150

第五章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153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中的重要地位154

一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分成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大营垒154

二 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156

第二节 民族民主革命的新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159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根据中国革命的经验提出的新范畴、新理论159

二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167

三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174

第三节 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179

一 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是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基础179

二 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关键,条件和形式183

第六章 战争、和平与革命186

第一节 战争的根源和实质186

一 战争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政治的继续186

二 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制度192

三 实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是世界不安定和动乱的主要根源194

一 必须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19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195

二 必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199

三 必须正确对待战争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205

第三节 战争、和平与革命的关系207

一 战争与和平是阶级社会中两种合乎规律的表现形式207

二 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209

三 利用和平准备革命,通过革命争取永久和平212

第二编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218

第七章 无产阶级专政218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218

一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218

二 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224

三 过渡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阶段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229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含义及其实质232

一 准确把握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含义232

二 正确理解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实质的论述236

三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241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体与政体243

一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体243

二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政体249

三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新形式251

第四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254

一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开展阶级斗争,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保卫革命和建设的成果254

二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清除剥削阶级的反动影响257

三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61

四 保卫祖国,防御帝国主义的颠覆和侵略,支援世界革命262

第八章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264

第一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264

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264

二 只有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67

第二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方法267

一 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剥夺剥夺者”的两种基本形式273

二 社会主义集体化是改造个体经济的必由之路276

三 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贡献28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288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288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288

二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2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302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02

二 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巨大的优越性314

第十章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32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324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24

二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28

三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33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35

一 群众路线和统筹兼顾是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方针335

二 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337

三 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38

四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39

五 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342

第三节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阶级斗争343

一 必须科学地分析和估量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343

二 打击敌人要按法律程序办事并走群众路线,但一般不搞群众运动347

三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49

四 必须区分什么是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什么是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的反映35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3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352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352

二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355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3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359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必然性359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3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几个根本指导原则367

一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67

二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370

三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376

四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道路38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3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征386

一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386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精神文明393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和根本途径404

一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404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和方法41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高度民主4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和特征425

一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425

二 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特征429

三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目标和重要条件435

一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以革命精神进行机构改革439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途径439

二 完善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442

三 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447

四 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反对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452

五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创造物质和文化条件455

六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45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4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阶级459

一 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重任459

二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4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民阶级467

一 社会主义时期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实质467

二 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4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478

一 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78

二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作用483

一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48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489

二 巩固和发展革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政策496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5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及其实质504

一 社会主义的胜利开辟了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504

二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512

三 正确解决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重大意义5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任务520

一 逐步进行社会改革,使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520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523

三 努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5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532

一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民族特点结合起来532

二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534

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40

一 宗教是生产力低下和阶级压迫的产物546

第一节 宗教的根源、本质和社会作用546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546

二 宗教是对现实世界幻想的反映,是麻醉人民的鸦片5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与宗教问题558

一 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解决宗教问题的途径558

二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及其政策562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家庭问题5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家庭问题573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家庭问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573

二 社会主义新型家庭的建立及其职能580

第二节 正确解决社会主义时期家庭问题的基本指导原则585

一 必须切实保障婚姻自由585

二 必须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589

三 必须真正实行男女平等原则592

四 坚决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95

五 一定要坚持计划生育5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及其政策的性质和原则601

一 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的革命的对外政策601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601

二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607

三 社会主义国家同各国发展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618

一 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618

二 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621

三 争取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624

四 坚决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627

第三编 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政党631

第十九章 无产阶级政党631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631

一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631

二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634

三 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638

四 坚持和捍卫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642

一 党是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643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领袖643

二 党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646

三 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651

四 党必须有自己的革命领袖655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660

一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660

二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662

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加强党的纪律664

四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667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和优良传统669

一 发扬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669

二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673

三 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676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680

第五节 党内斗争和党的团结684

一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684

二 必须正确进行党内斗争686

三 正确处理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关系690

第二十章 党的战略和策略692

第一节 党的战略和策略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692

一 党的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692

二 必须准确把握党的战略与策略、战略指导与策略指导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694

三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战略策略学说的形成与发展698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指导思想和客观依据706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纲领是制定党的战略策略的指导思想706

二 时代的基本特征和本国的实际情况是制定党的战略策略的客观依据707

三 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711

第三节 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指导原则713

一 必须把当前斗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713

二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反动顽固势力715

三 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718

四 必须坚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原则723

五 必须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728

六 必须坚持战略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相结合731

一 必须准确把握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含义及其实质735

第二十一章 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735

第一节 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中的重要地位735

二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重要条件737

三 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形成和发展742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根本原则747

一 必须反对民族压迫,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747

二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750

三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根据地752

四 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加强战斗团结754

第二十二章 党的最终目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760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761

一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761

二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765

第二节 高举共产主义旗帜,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768

一 一国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768

二 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7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