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革故鼎新【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革故鼎新
  • 杨天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978710805990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民国;法制史-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革故鼎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1

上编:“法统”建构与法政体制革故鼎新15

“清帝退位诏书”与“五族共和”构建——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15

一、“主权”与“统治权”:作为立论基础的概念辨析17

二、“禅让”抑“逼宫”:清帝降诏退位的政治背景23

三、革命与法统:清帝“授权”说辨析30

四、主权与疆域:政制转型与多民族国家的维持38

五、主权与邦交:中华民国的外部“合法性”问题48

六、结语56

比较宪法学视域中的民初根本法59

一、政体设计:总统制与内阁制的不同选项61

二、“国体”建构: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取舍歧异68

三、制衡机制:立法与行政的权限设置75

四、宪法原则:国权与民权的“主义”选择82

五、结语88

曹锟“贿选”控告的法律证据研究——兼论中国第一部宪法废弃与“贿案”的连带关系93

一、关于“出席费”与“冰炭敬”的问题96

二、关于直系以五千元支票“贿选”的问题102

三、关于检方的态度及控方与“贿选”的关系113

四、关于舆论对曹锟“贿选”指控的法律效力120

五、余论:“法统”存废的两难选择126

北洋政府撤废“治外法权”的努力——基于法权会议所做历史考察130

一、法权会前以务实为特征的“修约”外交131

二、“以废除领事裁判权为确定之政策”138

三、法律文本审察及司法调查阶段的对策143

四、法权调查之结论与北洋政府的反应148

五、结语154

民国前期司法职员的薪俸与司法内生环境157

一、审检职俸的制度设定158

二、与“文官”薪酬的横向比较165

三、国家拨款与部门“创收”172

四、司法职员的生活实态178

五、余论183

北伐期间的反教暴力事件及其责任人问题186

一、基督教会所受损失的历史记录187

二、在华基督教会受损程度的估量193

三、关于反教暴力事件的责任人问题202

四、结语214

下编:政治诉求与不断趋新的政改“尝试”219

政党建置与民初政制走向——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口号的提出论起219

一、口号的提出及内涵意蕴221

二、异曲同工的思想主张227

三、改建“政党”的艰苦努力232

四、挥之不去的革命情结239

五、授人以柄的政治后果248

六、“政党”政治立场的最终离弃254

七、余论260

袁世凯的“去北洋化”与“北洋正统”幻灭263

一、北洋渊源与袁世凯的“去北洋化”264

二、北洋体系裂变与“北洋正统”幻灭270

三、余论:两种“正统”的角力279

北洋政府和平统一中国的尝试——善后会议再研究282

一、“和平统一”政治语境的形成283

二、地方实力派及社会各界的立场287

三、会员的派系构成与议案处置292

四、“和平统一”议题下的政体之争300

五、善后会议自身的“善后”问题305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格局及变化趋向311

一、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312

二、地方意识兴起与中国政治的区域化322

三、外交与内政混一的政治格局332

四、结语340

逻辑家的政制建构逻辑——章士钊对两方政制的理解与个性表达342

一、“名正理从”:严格的政治概念界定344

二、“为政有本曰在有容”:政党政治要义阐释349

三、“造法与立法分离”:国会之设置及权限356

四、“通立法行政之邮”:内阁政治精义发微364

五、结语370

学生亚文化与北洋时期学生运动374

一、北洋时期学生亚文化及其特征376

二、亚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对学生运动的影响381

三、师生纠葛与北洋时期学潮起落389

四、学生运动中的“政党运作”395

五、结语403

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代跋)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