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差配合及测量检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过馨葆编写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5221·12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差配合及测量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差与配合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1
第一节 公差与配合的形成1
目录1
第二节 初期公差制2
一、纽瓦尔制2
二、英国标准BS164—19244
三、美国标准ASAB4a—19256
四、初期公差制的基本结构7
一、德国标准DIN8
第三节 中期公差制8
二、苏联标准OCT(гOCT)11
三、我国的公差与配合标准12
四、中期公差制的基本结构14
第四节 国际公差制17
一、国际公差制的形成17
二、国际公差制的构成及其特点21
一、修订旧国标的必要性24
第二章 新国标的构成及其特点24
第一节 旧国标的修订概况24
二、修订中掌握的原则和依据25
第二节 新国标的基本结构及新旧国标主要区别27
一、基本结构27
二、采用国际公差制的情况27
三、新旧国标主要区别29
第三节 基本概念29
一、概述29
二、孔和轴31
三、尺寸32
四、偏差和公差35
五、公差带37
六、配合37
七、基准制40
一、概述41
第四节 标准公差41
二、公差单位43
三、尺寸分段44
四、公差等级48
第五节 基本偏差50
一、基本偏差的意义及代号50
二、轴的基本偏差50
三、孔的基本偏差53
四、几种特殊情况56
第六节 尾数化整规则56
第七节 基本规定57
一、标准公差的等级、代号及数值57
二、基本偏差的代号57
三、偏差代号57
四、轴的极限偏差57
五、孔的极限偏差60
六、公差带代号62
七、基准制63
八、配合代号63
九、配合分类63
十、公差带及配合的选用原则63
十一、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即泰勒原则)63
十二、温度条件63
第八节 标注与练习65
一、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65
二、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练习66
第三章 新国标常用标准内容68
第一节 常用尺寸(尺寸至500毫米)的公差与配合68
一、轴、孔公差带的分析68
(一)旧国标相应于新国标的公差带68
(二)轴承行业的使用情况69
(三)对采用非标准公差与配合的统计分析69
二、常用与优先配合的分析73
(四)各国标准的使用情况和统计分析73
三、GB1801—79的主要内容74
第二节 大尺寸(尺寸大于500毫米)的公差与配合76
一、大尺寸公差与配合的特殊性77
二、关于大尺寸的公差单位问题77
七、使用极限指示计的测量不确定度 (279
三、关于大尺寸的测量精度问题79
四、关于安全裕度问题83
五、测量误差对配合性质的影响84
六、关于GB1802—79标准的范围问题85
七、大尺寸常用轴、孔公差带的确定及其分析87
八、GB1802—79的主要内容89
九、关于尺寸大于3150至10000毫米的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问题90
第三节 小尺寸(尺寸至18毫米)的公差与配合92
一、概述92
二、小尺寸的公差与配合标准概况92
(一)国外情况92
(二)国内情况93
三、小尺寸公差与配合的特点93
(一)关于尺寸至3毫米的分段问题93
(二)关于小尺寸的公差单位问题98
(三)关于公差带的选择问题99
(四)关于中间等级问题100
四、GB1803—79的主要内容100
第四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03
一、图纸上不标注公差尺寸的几种情况103
二、有关规定和适用范围103
三、孔、轴的区分106
四、“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的应用情况107
第四章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110
第一节 公差与配合选择的一般原则110
一、一般原则110
二、关于基准制的选择110
三、关于配合的选择111
一、公差等级的选用112
第二节 标准公差等级的选用112
二、公差等级与加工方法的关系115
三、公差等级与成本的关系116
第三节 计算法选择配合118
一、选择配合的三种方法118
二、计算法选择间隙配合118
三、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的装配间隙121
四、计算法选择过盈配合122
五、过盈配合计算举例129
第四节 试验法选择配合131
第五节 类比法选择配合132
一、零件的工作条件及使用要求132
二、基本偏差的选用133
三、优先配合及常用配合的选用133
(一)间隙配合135
(二)过渡配合147
(三)过盈配合149
四、配合选择的综合举例154
第六节 国外公差与配合的应用156
一、美国标准USASB4.1—1967156
二、日本标准JISB0401—1976157
三、ISO/R286推荐的配合157
四、西德标准DIN58700159
第七节 关于单件小批生产时如何选用“公差与配合”的问题160
第八节 配制配合162
一、定义162
二、优点162
三、适用范围162
四、对配制配合零件的一般要求163
五、应用举例163
第二节 等公差法165
第一节 概述165
第五章 新旧国标的过渡165
一、按工艺精度等价进行过渡175
第三节 等精度法175
二、按配合性能等价进行过渡176
三、应用实例178
第四节 关于新旧国标过渡的探讨181
第六章 尺寸公差与表面光洁度及形位公差的关系182
第一节 表面光洁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182
第二节 表面光洁度等级的选择183
第三节 表面光洁度与尺寸公差的关系184
第四节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189
第七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192
第一节 概述192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其应用192
第三节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194
第四节 滚动轴承配合的选用198
一、选择轴承配合时应考虑的因素199
二、选用举例200
第八章 键和键槽及齿轮孔和轴的公差与配合203
第一节 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203
第二节 键和键槽的公差与配合204
一、键的公差204
二、轴槽与轮壳槽的公差204
三、键槽深度的公差206
第三节 圆柱齿轮孔和轴的公差与配合206
第九章 光滑极限量规207
第一节 检验标准的基本结构207
第二节 光滑极限量规的概述209
一、量规的作用与特点209
二、我国量规标准的现状209
三、标准制订的概况209
四、“光滑极限量规”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210
一、测量的基本条件211
第三节 “光滑极限量规”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总则211
二、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213
三、量规的使用方法217
第四节 量规公差218
一、ISO量规公差的特点218
二、量规公差带图218
三、量规公差对工件公差的影响223
四、量规的制造公差223
五、量规公差带的位置要素227
七、轴用量规的校对量规229
六、量规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要求229
八、关于量规尺寸的含义与检验问题231
第五节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232
一、光滑极限量规的型式232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技术要求232
三、特殊公差时的量规公差238
四、量规公差的应用举例238
第六节 量规尺寸翻修问题243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245
一、测量的实质245
二、测量的基本任务245
三、测量的要求245
第十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测量检验245
第二节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46
一、测量误差的含义246
二、真值与最佳值(相对真值)246
三、测量误差的表示方式——绝对测量误差与相对测量误差247
四、测量误差的来源247
五、测量误差的类型248
六、测量误差的处理249
七、精度参数251
八、测量误差对生产的影响252
二、指示式测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254
一、量规的测量不确定度254
第三节 ISO/R1938—1971标准中有关测量误差的分析254
四、检验极限255
三、总的测量不确定度255
第四节 关于安全裕度的分析256
一、概述256
二、SM值的基本关系257
三、安全裕度(SM)值与标准公差(T)值间的关系260
第五节 关于检验极限的分析263
一、基本关系263
二、误收及误废的分析264
三、结论266
第六节 “光滑工件尺寸的测量检验”268
一、历史简况270
二、两种量规制270
第一节 概述270
第十一章 光滑工件检验的发展动向270
三、公差的选用271
四、量规公差271
五、测量不确定度271
六、安全裕度问题271
第二节 术语定义和一般原则273
一、概述273
二、适用范围273
三、术语和定义273
四、检验的一般原则275
第三节 光滑极限量规275
一、适用范围275
二、公差带275
三、量规的制造公差和磨损极限276
二、检验原则277
三、极限指示计的型式277
一、适用范围277
第四节 极限指示计277
四、其他277
四、极限指示计的主要特点278
五、检验工件278
六、校对量规279
八、测量裕度(M)281
第五节 测量检验281
一、适用范围281
二、检验原则281
三、测量器具的选择282
四、使用实例283
附录286
表1 尺寸至500毫米轴的极限偏差286
表2 尺寸至500毫米孔的极限偏差295
表3 尺寸至500毫米基孔制与基轴制优先、常用配合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303
表4 基孔制过盈配合极限偏差数值对照表308
表5 基孔制过盈配合极限过盈对照表310
表6 基孔制过渡配合极限偏差数值对照表312
表7 基孔制过渡配合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对照表314
表8 基孔制间隙配合极限偏差数值对照表316
表9 基孔制间隙配合极限间隙对照表320
表10 基轴制过盈配合极限偏差数值对照表324
表11 基轴制过盈配合极限过盈对照表325
表12 基轴制过渡配合极限偏差数值对照表326
表13 基轴制过渡配合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对照表328
表14 基轴制间隙配合极限偏差数值对照表330
表15 基轴制间隙配合极限间隙对照表334
表16 尺寸大于500至3150毫米轴的极限偏差338
表17 尺寸大于500至3150毫米孔的极限偏差340
表18 尺寸至18毫米轴的极限偏差342
表19 尺寸至18毫米孔的极限偏差346
常用符号350
参考文献351
热门推荐
- 668534.html
- 3627120.html
- 2971155.html
- 2802157.html
- 3502855.html
- 399208.html
- 497520.html
- 3586770.html
- 410659.html
- 2861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8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4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57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0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9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2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4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6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