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 基础与临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 基础与临床
  • 邓中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753593073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 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1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医学内涵的研究1

第一节 现代医学中体现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1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神经系统上的内涵2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分泌激素上的内涵2

第四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稳态中的内涵3

第五节 阴阳学说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上的内涵3

第六节 阴阳学说在医学生物节律上的内涵4

第七节 评述与展望5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多学科研究6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源流和本质特征6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7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数学方面的研究9

第四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稳态方面的研究11

第五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生态方面的研究12

第六节 五行学说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13

第七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哲学方面的研究14

第八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方面的研究15

第九节 评述与展望16

第二编 藏象学说的现代研究19

第一章 藏象学说的形成、内涵与特色19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形成19

第二节 藏象学说的特点及学术意义22

第二章 中医藏象心系统的现代研究26

第一节 藏象心系统的功能与主要病理证候26

第二节 藏象心系统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30

第三节 藏象心系统的实验研究38

第四节 心病证候的动物模型研制38

第五节 评述与展望42

第三章 中医藏象肺系统的现代研究44

第一节 藏象肺系统的功能与主要病理证候44

第二节 藏象肺系统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47

第三节 藏象肺系统的实验研究52

第四节 肺病证候的动物模型研制54

第五节 评述与展望56

第四章 中医藏象脾系统的现代研究59

第一节 藏象脾系统的功能与主要病理证候59

第二节 藏象脾系统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62

第三节 藏象脾系统的实验研究71

第四节 脾胃病证候的动物模型研制73

第五节 评述与展望77

第五章 中医藏象肝系统的现代研究81

第一节 藏象肝系统的功能与主要病理证候81

第二节 藏象肝系统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85

第三节 藏象肝系统的实验研究93

第四节 肝病证候的动物模型研制94

第五节 评述与展望95

第六章 中医藏象肾系统的现代研究99

第一节 藏象肾系统的功能与主要病理证候99

第二节 藏象肾系统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103

第三节 肾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08

第四节 评述与展望116

第七章 中医藏象脑系统的现代研究120

第一节 藏象脑系统的生理病理及主要临床症状120

第二节 藏象脑系统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130

第三节 藏象脑系统的实验研究141

第八章 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现代研究162

第一节 脏腑相关理论概述162

第二节 脏腑相关病理证候及有关现代研究164

第三编 气血理论的现代研究170

第一章 气的现代研究170

第一节 气的概述170

第二节 气的生理和病理172

第三节 气本质的研究175

第四节 气的分论178

第五节 气病证候实验研究185

第六节 评述与展望187

第二章 血的现代研究189

第一节 血的概述189

第二节 血病常见证候及有关现代研究190

附:血瘀理论的主要研究手段198

第四编 病因病机学说的现代研究202

第一章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形成、内涵与特色202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形成202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内涵204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特色207

第二章 中医六淫理论的现代研究211

第一节 寒邪致病的现代研究211

第二节 湿邪致病的现代研究213

第三节 燥邪致病的现代研究216

第四节 火(热)邪致病的现代研究218

第五节 评述与展望220

第三章 中医七情理论的现代研究223

第一节 七情学说的现代理论研究223

第二节 七情学说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230

第三节 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232

第四节 七情学说与中医心理学235

第五节 评述与展望237

第四章 中医痰饮理论的现代研究240

第一节 痰饮的概述240

第二节 痰饮本质的现代研究242

第三节 痰饮的实验研究244

第四节 评述与展望245

第五编 经络学说的现代研究247

第一章 十二经脉的现代研究247

第一节 十二经脉的经络现象研究249

第二节 十二经脉与脏腑相关研究254

第三节 十二经脉与针灸临床关系研究261

第四节 经脉研究的各种假说263

第二章 奇经八脉的现代研究271

第一节 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与功能271

第二节 奇经八脉的研究进展273

第三节 评述与展望274

第六编 中医治则治法的现代研究278

第一章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形成和特色278

第一节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形成278

第二节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特色284

第三节 评述与展望285

第二章 中医治则治法的现代研究286

第一节 中医治则的现代研究286

第二节 中医治法的现代研究287

第三节 评述与展望305

第七编 人格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310

第一章 中医人格体质理论的形成与特色310

第一节 体质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310

第二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意义313

第二章 中医人格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318

第一节 中医人格体质现代理论研究318

第二节 有关体质的流行病学研究323

第三节 体质学说的临床基础研究328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实验研究332

第五节 评述与展望335

第八编 新理论、新技术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338

第一章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与中医药研究338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338

第二节 中医的调控理论340

第三节 五脏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341

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344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简介344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351

第三章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359

第一节 从分子水平阐释中医基础理论359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在证本质研究中的应用361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363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分子药理中的应用364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在针灸、推拿、气功等其他研究方面的应用368

第六节 评述与展望369

第四章 中医学在遗传方面的研究373

第五章 软科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375

第一节 系统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375

第二节 信息论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378

第三节 控制论技术与方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379

第四节 软科学与中医药的现代发展方向381

第九编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探讨384

第一章 传统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探讨384

第一节 中医现代化的涵义384

第二节 中医现代化的内容及关键性问题385

第三节 实现中医现代化有关战略性措施探讨388

第二章 理性继承,务实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科研选题探讨390

第一节 科研状况分析及研究指导思想390

第二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性研究探讨390

第三章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393

第一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393

第二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393

第三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394

第四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395

第四章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艰难的探索401

第一节 模式与概念401

第二节 步履蹒跚的内容变革402

第三节 呼唤可行性方案403

附 特约专家论坛404

中医学的基础研究问题404

中西医调整机体内稳态方法比较研究——略论中西医的一个结合点408

创新是中西医结合的灵魂——四逆汤现代研究中的一些启示411

走出中医学术的“百年困惑”415

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420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关键问题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