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教学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地理教学论
  • 周勤等著(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4751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地理课-教学研究-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理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3

第一篇 课前准备第一章 学习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9

第一节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9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9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12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解析与运用17

第二节 中学地理教材21

一、地理新教材的特点22

二、地理新教材的结构26

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使用37

第三节 地理课程的改革历程40

一、我国地理课程的发展历程40

二、国外地理课程的发展历程42

三、国外地理课程改革留给我们的思考45

第四节 课程论流派沿革与发展46

一、学科取向的课程46

二、学生取向的课程47

三、社会取向的课程48

第二章 研究教学对象 50第一节 影响地理学习的心理因素50

一、地理学习兴趣的差异51

二、地理学习动机的差异55

三、地理学习智力的差异57

第二节 影响地理学习的环境因素61

一、学校环境61

二、家庭环境63

三、社会环境64

第三节 地理学习的特点和规律66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66

二、地理学习的特点69

三、地理学习的规律71

第四节 学习论流派沿革与发展80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80

二、认知学习理论81

三、行为—认知折衷学派83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84

第三章 设计教学方案86

第一节 确定教学目标86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分类86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整合90

三、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91

第二节 组织教学内容94

一、地理教学内容的资源载体95

二、筛选地理教学内容的依据96

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加工与组织97

第三节 选择教学方法103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03

二、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105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与组合110

第四节 制定评价策略114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学习评价114

二、综合化的地理学习评价内容115

三、多样化的地理学习评价方法117

四、多元化的地理学习评价主体120

五、地理学习评价的种类123

第五节 教学论流派沿革与发展124

一、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125

二、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理论126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127

四、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理论128

五、施瓦布的探究学习理论130

第四章 准备教学设备与技术131

第一节 地理传统直观教具131

一、地理传统直观教具131

二、地理传统直观教具的分类132

三、地理直观教具的运用要点136

第二节 地理教学中的实验137

一、地理教学实验的设计138

二、地理教学实验的开展142

三、地理实验教学发展的新趋势143

第三节 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146

一、地理课件素材的获取与制作146

二、地理课件的集成、制作与应用148

三、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53

四、因特网上的地理教育信息资源158

第四节 教育技术演变对教学理论的影响164

一、教育技术演变对教学论的影响164

二、教育技术演变对学习论的影响165

三、教育技术演变对课程论的影响167

四、小结与启示168

第五章 编写教案与学案169

第一节 编写地理教案169

一、教案的基本结构169

二、教案的形式171

第二节 编写学案179

一、学案的构成180

二、学案的主要特点181

三、学案的编写要求182

第三节 运用教案、学案进行试讲184

一、试讲的作用与意义184

二、试讲的步骤与方法186

第二篇 课堂教学第六章 引入新课199

第一节 引入新课的意义199

一、引入新课的作用200

二、引入新课的基本要求200

第二节 引入新课的方法201

一、直接引入201

二、地图引入203

三、事例引入203

四、文学引入203

五、艺术引入204

六、实验引入205

七、复习引入206

第三节 引入新课的结构206

一、选择导引题材207

二、确定表达方法207

三、激发学习动机207

四、引入技能的评价207

第七章 展开新课209

第一节 讲解与提问209

一、地理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212

二、地理教学讲解的基本要求218

三、地理教学中的思维方法的运用219

四、地理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225

第二节 用图与板书229

一、地图运用的意义230

二、地理板图、板画的设计和运用231

三、板书的设计与应用235

第三节 反馈与强化242

一、地理反馈和强化教学的意义242

二、地理反馈与强化教学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244

三、地理反馈与强化教学的基本类型和方法245

四、地理反馈与强化教学技能的结构和评价248

第八章 巩固新课251

第一节 结课技能251

一、结课的基本要求252

二、结课的基本形式252

三、结课技能的运用255

四、结课技能的结构与评价258

第二节 作业布置与辅导259

一、地理作业的设计观260

二、地理作业的形式261

三、地理作业批改与评价262

第三节 练习课的教学264

一、练习课的基本环节264

二、练习课的形式266

三、地理练习题的设计267

第四节 复习课的教学269

一、复习的时机269

二、规划复习270

三、地理复习的策略271

第五节 测验及试卷讲评275

一、地理测验试题的设计275

二、地理测验试卷的编制277

三、地理测验试卷的分析277

四、地理测验试卷的讲评277

第九章 反思教学280

第一节 教学反思技能280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281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282

三、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283

四、教学反思后的改进285

第二节 地理教学模式286

一、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287

二、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288

三、学习共同体取向的教学模式289

第三节 地理教学特点与教学原则291

一、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292

二、地理教学原则294

第三篇 课外拓展第十章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303

第一节 体验性地理课外观测与实验303

一、地理课外观测与实验开展的原则303

二、地理课外参观的组织开展305

三、地理课外实验的组织开展306

四、地理课外观测的组织开展306

第二节 竞争合作的地理竞赛307

一、地理竞赛的类型307

二、地理竞赛的一般要求308

三、组织地理竞赛——定向运动309

第三节 综合性地理野外考察310

一、综合性地理野外考察的主要内容311

二、开展地理野外考察的一般过程312

第四节 研究性地理社会调查315

一、研究性地理社会调查的选题316

二、研究性地理社会调查的开展318

第十一章 开展地理教研活动320

第一节 地理教研活动320

一、地理教研活动的意义320

二、地理校本教研活动322

第二节 说课326

一、说课的类型328

二、说课的功能330

三、说课的程序331

四、说课的要求334

第三节 听课与评课336

一、听课的意义和过程337

二、评课的思路和方法339

第十二章 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345

第一节 地理教师角色345

一、地理教师角色的定位345

二、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348

第二节 地理教育科研356

一、地理教育科研的类型与特点356

二、地理教育科研的过程与方法358

第三节 校本课程的开发368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369

二、地理校本课程的构成371

三、地理校本课程的编制373

参考文献378

后记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