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诠释的圆环 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诠释的圆环 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
  • 刘耘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9281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儒家-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诠释的圆环 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1

一、主动因应还是被动附会?——文化的双重强制2

二、对话,还是自说自话?——“对话论”可否成立?6

三、错位的“契合”?——“天”、儒之间的意义传递9

四、从“行动与反动”到“诠释与再诠释”——中西文化交往中的“理解”问题13

第一章 来华传教士的知识架构与诠释立场17

一、基督教人文主义:来华传教士的精神背景17

1.斐洛之“寓意解经法”与两希文化的初次“和解”17

2.基督教对希腊文化的摄取:保罗的贡献20

3.信仰与理性的冲突:西方文化内部的一种结构性紧张22

4.基督教人文主义:信仰与理性的再度“和解”24

二、耶稣会的教育理念与来华传教士之知识架构的形成29

1.基督教人文主义与欧洲大学的兴起29

2.基督教人文主义与耶稣会的教育理念32

3.从《西学凡》看耶稣会的课程设计与耶稣会士的知识架构36

三、来华传教士的知识架构与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41

1.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之一:传教士的神学思想42

2.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之二:传教士之行为规范与道德世界49

3.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之三:传教士之天体观、世界观、时空观54

4.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之四:传教士引入的希腊哲学思想60

第二章 来华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应用与诠释65

一、利玛窦等早期传教士的策略选择及其文化意义65

1.交谈:奠定早期传教方式的一个基础65

2.间接传教的两个基本特点68

3.间接传教的直接后果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73

二、“补儒易佛”:传教士的身份定位与经典的“认同”或“别异”83

1.到中国,成中国人:传教士的身份定位83

2.经典的“认同”与“别异”90

三、“超性”与“超儒”:宗教立场对适应原则的钳制99

1.阳儒阴“天”:传教士的双重身份99

2.“超性”与“超儒”:宗教立场对适应原则的钳制109

第三章 传教士视域中的儒学范畴120

一、传教士视域中的儒学本体范畴:太极、理、性、心120

1.太极120

2.理129

3.性137

4.心142

二、传教士视域中的儒学道德范畴:仁/爱、孝/敬146

1.仁/爱146

2.孝/敬156

三、传教士视域中的天命、君子和圣人165

1.天命165

2.君子177

3.圣人181

第四章 传教士视域中的儒学命题191

一、万物一体191

1.天人关系层面191

2.人际关系层面197

3.传教士视域中的万物一体202

二、精气为魂207

1.先秦典籍中的魂魄与鬼神207

2.先秦典籍中的气212

3.魂、气相合的思想来源219

4.传教士视域中的“精气为魂”222

三、气化流行231

1.气化流行的先秦形态231

2.气化流行与阴阳五行的宇宙化生观236

3.传教士视域中的气化流行246

第五章 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个案研究257

一、个案之一:白晋的《古今敬天鉴》257

1.白晋其人257

2.白晋与“索隐派”259

3.白晋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应用:以《古今敬天鉴》为个案265

二、个案之二:马约瑟的《儒教实义》274

1.马约瑟其人274

2.马约瑟与“索隐派”275

3.马约瑟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应用:以《儒教实义》为个案281

三、个案之三:利安当的《天儒印》290

1.利安当其人290

2.利安当与“索隐派”293

3.利安当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应用:以《天儒印》为个案294

第六章 本土回应之一:入教儒士310

一、科学的信仰进路:徐光启、李之藻、王徵310

1.徐光启的信仰进路312

2.李之藻的信仰进路316

3.王徵的信仰进路318

4.徐光启等人对西学的回应与处置322

二、宗教的信仰进路:杨廷筠、朱宗元、张星曜、李九标等329

1.杨廷筠的信仰进路330

2.朱宗元、张星曜的信仰进路332

3.李九标、李九功的信仰进路336

4.杨廷筠等人对西学的回应与处置338

三、入教儒士对传教士儒家经典诠释的再诠释344

1.“新人”:入教儒士的身份意识344

2.“新人”之身份认同的文化意义352

3.入教儒士对于传教士儒家经典诠释之再诠释360

第七章 本土回应之二:反教人士384

一、反教人士的思想动机及现实原因:从沈?到杨光先384

1.沈?与南京教案385

2.黄贞与《破邪集》388

3.杨光先与“历狱案”392

4.反教人士之思想分析396

二、诠释的再诠释:反教人士的回应401

1.关于儒学的本体范畴:天、心、性、理、太极等401

2.关于儒学的道德范畴:仁爱、忠孝等407

3.关于天命、圣人等411

4.关于儒学的重要命题: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413

三、诠释的再诠释:佛教人士的回应417

1.对于本体范畴的再诠释:天、心、性、理、太极等420

2.对于道德范畴的再诠释:仁爱、忠孝等426

3.对于重要命题的再诠释:万物一体、气化流行等427

后记434

参考文献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