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济阳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潘元林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4514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断陷盆地-油气勘探-济阳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济阳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济阳断陷盆地构造特征1
第一节 盆地的基本构造格架1
第二节 同沉积主断层特征2
一、继承同沉积边界断层3
二、新生同沉积边界断层5
三、同沉积盆倾断层6
第三节 构造变动的边界条件7
一、区域边界条件7
二、岩石圈结构特征——深部边界条件9
三、地球物理场特征12
四、地壳—上地幔热结构14
五、地壳—上地幔波速各向异性15
六、火成岩特征15
第四节 盆地演化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16
一、三叠纪逆冲造山运动(前拉分期)17
二、晚侏罗世—早始新世负反转盆地(左旋拉分负反转期)18
三、中始新世—渐新世右旋扭张盆地(右旋拉分期)19
四、中新世—全新世主动裂谷(后拉分期)20
五、济阳坳陷构造运动与边界作用20
第二章 济阳断陷盆地的充填模式22
第一节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基础22
一、济阳断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22
二、陆相断陷盆地可容空间和沉积基准面变化特征23
三、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发育特征25
四、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26
第二节 层序地层格架及充填模式27
一、层序地层划分准则及层序界面27
二、层序地层单元29
三、层序的构成30
四、层序充填模式32
第三节 断裂坡折带及低位扇34
一、断裂坡折带的概念及其组合样式34
二、低位域砂体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36
三、断裂坡折带—低位扇的石油地质意义40
第三章 济阳断陷盆地的成烃41
第一节 湖盆类型与烃源岩41
一、盆地演化与烃源岩41
二、湖盆类型与烃源岩发育42
三、济阳断陷盆地的演化与烃源岩的多期性43
第二节 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与丰度45
一、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方式及生物组合特征45
二、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46
三、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47
四、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与丰度的平面分布及烃源岩的有效性48
第三节 烃源岩的演化50
一、干酪根降解生烃学说与烃源岩演化阶段划分50
二、济阳断陷盆地的高地温与烃源岩演化52
三、生烃模式的多样性53
第四章 油气运移和成藏55
第一节 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55
第二节 成藏动力学特征56
一、成藏动力学56
二、流体压力封存箱57
第三节 箱内成藏模式58
一、箱内成藏的动力学条件58
二、等效排烃压力62
三、成藏指数63
四、成藏模式65
第四节 箱外成藏模式66
一、二次运移的动力学原理66
二、流体势和地下水动力场68
三、二次运移的输导体系70
四、成藏模式72
第五章 油气藏分类概述75
第一节 油气藏的一般分类75
第二节 隐蔽油气藏分类77
第六章 碎屑岩体沉积类型及其特征81
第一节 碎屑岩体分类依据81
一、分类现状81
二、分类标志82
第二节 沉积体类型及特征83
一、冲积扇83
二、河流86
三、三角洲87
四、扇三角洲89
五、近岸水下扇91
六、深水浊积扇91
七、滑塌浊积扇94
八、滩坝95
第七章 碎屑岩体分布规律96
第一节 沉积体系演化的主控因素96
一、断裂活动96
二、古地形96
三、古气候97
四、湖平面的变化97
第二节 碎屑岩体发育与分布97
一、沙四上亚段砂体98
二、沙三段—沙二下亚段砂体98
三、沙二上亚段—东营组砂体99
第八章 油气藏的形成及其分布100
第一节 储集条件及生储盖配置100
一、储集层物性及其控制因素100
二、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其综合评价104
第二节 成藏模式与油气藏分布110
一、碎屑岩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模式110
二、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分布规律114
三、不同区带的油气藏分布模式115
第九章 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122
第一节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技术122
一、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122
二、体系域内部构成分析123
三、层序地层格架内岩性、地层圈闭的识别和预测124
第二节 建立地质模型126
一、地质成因相分析126
二、地震相分析129
三、测井相分析140
四、地质模型的建立144
第三节 储集层预测地震反演147
一、反演的基本方法147
二、储集层地震反演的基本步骤155
三、反演结果解释158
四、储集体反演方法的选择159
第四节 储集层地震描述161
一、砂体的横向追踪161
二、高精度时深转换技术162
三、储集层厚度求取165
第五节 碎屑岩体复杂储集层测井解释新技术166
一、成像测井166
二、核磁共振测井167
第六节 油气层保护技术169
一、造成油气层损害的因素169
二、济阳坳陷探井的油气层保护169
第十章 勘探实例171
第一节 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油气藏勘探171
一、区带特点171
二、储集层识别及预测172
三、勘探效果177
第二节 洼陷带浊积扇体油气藏勘探178
一、区带特点178
二、沙三段层序地层细分179
三、储集层识别及预测181
四、勘探效果184
第三节 缓坡带低位扇体油气藏勘探184
一、区带特点184
二、相关勘探技术185
三、勘探效果189
第十一章 湖泊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191
第一节 湖泊碳酸盐岩类型和成因191
一、结构组分和岩石类型191
二、岩体类型194
第二节 湖泊碳酸盐岩分布规律206
一、盆地特征与湖泊碳酸盐岩沉积环境206
二、湖泊碳酸盐岩的时空分布206
第三节 湖泊碳酸盐岩的储集层特征209
一、储集空间类型209
二、储集性能210
三、储集体分类评价214
第四节 湖泊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216
一、生物礁地层—构造油气藏216
二、生物礁丘构造—岩性油气藏216
三、粒屑灰岩岩性—构造油气藏217
四、生物灰岩岩性油气藏217
五、螺云岩岩性—构造油气藏218
六、薄层碳酸盐岩岩性—构造油气藏218
第十二章 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220
第一节 潜山的形成与分布220
一、潜山类型220
二、潜山的形成机制221
三、潜山分布规律222
第二节 潜山储集层特征及分布223
一、储集空间223
二、储集层特征226
三、潜山储集体的分布规律233
第三节 碳酸盐岩潜山成藏条件及典型油气藏234
一、成藏条件234
二、典型潜山油气藏236
三、潜山油气藏的分布242
四、复杂潜山油气藏富集高产条件242
第十三章 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244
第一节 湖泊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技术244
一、生物礁的地震相特征及识别标志244
二、生物滩颗粒碳酸盐岩的识别与储集层预测246
第二节 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勘探技术250
一、地震地质层位标定250
二、圈闭形态描述250
三、碳酸盐岩潜山储集层的识别和预测254
四、储量计算268
五、油气层保护269
第十四章 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勘探实例270
第一节 勘探方法270
一、潜山发育带确定270
二、潜山圈闭描述270
三、储集层预测和评价271
四、勘探目标确定271
五、钻探跟踪分析271
六、油气藏描述271
第二节 埕岛油田埕北30潜山勘探272
一、基本特征272
二、主要勘探技术275
三、勘探效果276
第三节 富台油田车古20潜山勘探276
一、基本特征276
二、主要勘探技术278
三、勘探效果283
第四节 乐安油田广饶潜山勘探283
一、基本特征283
二、主要勘探技术285
三、勘探效果286
第十五章 火成岩发育分布特征287
第一节 火成岩的形成与展布287
一、盆地演化与岩浆活动287
二、火成岩展布288
第二节 岩石类型290
一、辉绿、辉长岩291
二、玄武岩291
三、安山质岩类292
四、火山碎屑岩292
第三节 火成相及有关变质相特征293
一、侵入相及有关变质相293
二、火山碎屑锥相295
三、溢流玄武岩火山相297
第四节 火成岩地球物理响应299
一、火成岩地震属性及反射特征299
二、火成岩测井响应特征302
第十六章 火成岩储集层特征305
第一节 储集空间成因类型305
一、原生储集空间305
二、次生储集空间307
第二节 储集物性控制因素307
一、火成岩储集层307
二、热接触变质岩储集层314
第三节 储集层分类特征314
一、裂缝型侵入岩储集层314
二、裂缝—孔隙型侵入岩与热接触变质岩复合储集层315
三、孔隙型火山碎屑岩储集层316
四、裂缝—孔隙型火山岩储集层316
五、火成岩储集层模型316
第十七章 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318
第一节 成藏条件318
一、烃源条件318
二、火成岩体在地层剖面上的位置318
三、火成岩油气藏的富集高产因素319
第二节 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321
一、裂缝型侵入岩油气藏321
二、裂缝—孔隙型热接触变质岩与侵入岩复合油藏321
三、孔隙型火山碎屑锥油藏322
四、裂缝—孔隙型溢流玄武岩油藏322
五、分布规律323
第十八章 火成岩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与勘探实例324
第一节 火成岩体识别描述324
一、岩体类型识别324
二、形态描述325
三、岩浆活动时间、期次判断326
四、火成相分析329
第二节 火成岩储集层判识330
一、储集层岩心描述330
二、测井响应特征识别330
第三节 裂缝型储集层预测333
一、测井综合评价333
二、三元地质综合预测评价334
三、非常规测井约束反演337
四、“三瞬”分析预测储集层339
五、波阻抗测井约束反演341
第四节 勘探实例342
一、商河地区火成岩油藏342
二、滨南西部火成岩油藏343
三、罗家地区火成岩油藏343
第十九章 太古界变质岩油气藏345
第一节 基本地质特征345
一、地层特征345
二、储集层特征346
三、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因素349
第二节 油气成藏模式350
一、残丘潜山油藏(王庄型)350
二、块断潜山油藏(桩西型)352
第三节 变质岩油气藏的勘探353
一、储集层速度特征354
二、Seislog储集层描述354
三、3D Move裂缝预测356
第二十章 泥岩裂缝油气藏357
第一节 概述357
一、勘探现状357
二、地质背景及油气藏特征358
第二节 泥岩裂缝成因分类及评价360
一、裂缝类型360
二、裂缝组合及发育特征362
三、裂缝充填特征364
四、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364
第三节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366
一、成藏条件366
二、油气藏分布模式367
第四节 泥岩裂缝油气藏勘探367
一、目标区确定367
二、勘探技术368
后记371
参考文献373
热门推荐
- 455277.html
- 1359636.html
- 902868.html
- 84163.html
- 3415703.html
- 2320697.html
- 3607714.html
- 3906053.html
- 3260881.html
- 3653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1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8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2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1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3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4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1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7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9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