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 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高清海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3050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哲学-中国-现代-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 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重新理解哲学——时代的呼唤3
一、“无定性”的哲学3
二、重新理解哲学——时代的呼唤8
第二章 哲学与人的内在循环关系15
一、“人的奥秘在于哲学”16
二、“哲学的奥秘在于人”24
第三章 哲学的生命与人的生命32
一、人的超生命的生命本性32
人的生命与动物生命的根本区别33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多重矛盾关系所构成的否定性统一体38
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历程42
二、哲学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的内在统一46
基本主题的一致性47
“形而上”的共同本性50
无限、开放的共同性质51
第四章 哲学的世界与人的世界54
一、哲学的世界在根本上是“人的世界”55
二、“人的世界”的特质62
三、“人的世界”的分裂与“哲学世界”的抽象化68
第五章 思维方式·人生意境·价值理想75
一、哲学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了一种符合人本性的思维方式75
二、哲学为人的生活提供了一种高远的人生意境83
三、哲学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现实的价值理想90
四、哲学的崇高使命——从整体上提升人的生命质量92
第六章 人的失落与哲学的失落95
一、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98
二、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人的失落105
三、本体论思维方式:“物化”的“物种思维方式”111
第七章 哲学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的内在关联119
一、哲学的命运是人的命运的理论表征和理性映照119
二、哲学历史命运的内在生命根源121
哲学的历史演化与人生命体的矛盾关系结构121
哲学的历史演化与人的生命辩证发展历程126
第八章 人的兴衰与哲学的沉浮131
一、“人的神圣化”与“哲学的神圣化”131
“人的神圣化”131
“文化的神圣化”135
“哲学的神圣化”138
追求“彼岸世界”的“神圣化”的思维方式138
对“神圣化的价值理想”的追求145
对“神圣化的人生境界”的追求149
二、人的世俗化与哲学的世俗化153
人的世俗化153
文化与哲学的世俗化156
“上帝的祛魅”——近代哲学的根本旨趣158
世俗化的价值理想与人生信念168
孤独的主体——近代哲学的理论遗产177
三、“哲学之死”与“人之死”181
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182
相对主义的价值信念与人生态度188
哲学的“终结”190
第九章 哲学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哲学的诞生194
一、实践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194
二、马克思是现代哲学的奠基者200
马克思开创了哲学的新时代200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207
三、从马克思走向未来211
第十章 “类哲学”——面向未来的哲学理念219
一、提出“类哲学”的根据219
“类”:人性规定的特有理念220
“类哲学”:人的充分自觉的理论形态224
二、“类”意识、“类”概念的历史演变228
“类”概念的思想渊源228
“类”概念的历史形式231
三、“类”概念的基本涵义234
两种“类”概念235
“类”与“种”的区别和联系236
“类”所体现的人与人之关系238
“类”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之关系243
“类”理念的本质245
四、“类哲学”及其基本精神246
“种观念”哲学到“类观念”哲学246
“类哲学“的基本涵义250
五、“类哲学“的理论意义253
确立哲学的“类精神”253
升华人的“类境界”261
第十一章 中国人生存模式的重塑与哲学范式的转换269
一、中国社会变迁的实质:中国人生存模式的重塑269
二、思想的解放与哲学的解放274
思想的解放是获得创造力的基本前提274
哲学范式的转换是思想解放的核心内容279
第十二章 “实事求是”与辩证法284
一、“实事求是”的真实本性284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284
“实事求是”的理论实质286
二、辩证法是人的生命世界的全面观点291
辩证法不是形而上学的抽象对立物291
人的生命活动是辩证法的根基和内容294
三、发展与“无中生有”297
“存在”与“非存在”298
事实的“矛盾”与思维的“矛盾”302
“无”变“有”和“有”变“无”306
四、“生命活动辩证法”的实质310
为主观性“正名”310
概念的双重本性314
辩证思维方式——运用概念的艺术319
第十三章 真理、价值与正义323
一、真理的追求324
真理的本性324
真理与假理327
二、价值的追寻331
价值的真义331
价值的尺度333
三、正义的精神340
正义的主题与本质340
正义观的哲学境界347
正义的准则353
社会的正义355
第十四章 市场经济的冲突与涵容的抉择362
一、双重的价值追求362
两难的选择362
寻求“鸿沟”上的桥梁364
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367
选择序列的“三种观点”367
“三位一体”的整合369
三、市场经济的“类关系”373
公平的差别373
合作的竞争374
创造的利益377
第十五章 个人主体的生成与自我个性的创造379
一、个体、个人与个性379
社会的“实体化”理解379
不应该排除个人与个性383
二、个人主体的历史生成384
生成个人主体的历史逻辑384
市场经济促进个人生成的历史作用386
个人的解放是人的真正解放391
三、自我个性的创造396
“自我”的困惑与理解396
“自我”的境界398
“自我”的“他我”与“非我”400
第十六章 社会文明的文化精神403
一、文化的本质403
从“社会”的文化到人的文化403
“类生命”的文化界定405
二、从物的文化到人的文化408
文化的“主角”究竟是谁408
文化的生命历程409
三、文化的终极关怀412
文化的“真问题”412
“类文化”的渴望415
第十七章 传统的历史超越与当代精神418
一、历史传统的当代失落418
二、历史传统的实质423
三、历史传统的自我超越426
四、历史传统的当代精神430
第十八章 生命的自由与生活的质量434
一、自由之谜434
一厢情愿的“玄想”434
至能至善的“理性”436
包罗万象的“文化”438
二、自由的“类生命”本质441
自由的本质在于生活实践441
自由是“目的”的实现与超越443
三、自由生命的自觉生活444
“种”的生活444
“类”的生活447
第十九章 理论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451
一、“思想力”是人生存发展关键的“生命力”452
“思想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453
“思想力”是人生存发展过程中关键的生命力457
二、“思想力”的强弱与“生命力”的盛衰461
三、思想的创造与中华民族的未来467
思想的自主性——我们的迫切呼唤468
思想的创造与民族的未来472
热门推荐
- 337465.html
- 1318252.html
- 3122610.html
- 849842.html
- 1609216.html
- 1001998.html
- 2006925.html
- 2442634.html
- 772429.html
- 21511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4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5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0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0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7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2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4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