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杨改河,王得祥,冯永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0978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河源-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河源-生态环境-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江河源区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分析与评价1
第一节 江河源区自然资源概况1
一、江河源区气候特征1
二、江河源区地貌特征3
三、江河源区土壤特征和土地利用状况5
四、江河源区水资源特征7
五、江河源区生物资源特征11
六、江河源区旅游资源特征16
第二节 江河源区人口与经济17
一、江河源区的人口17
二、江河源区经济现状17
第三节 江河源区农牧业生产特征17
一、农业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18
二、畜牧业的类型及分布20
三、种植业的生产力水平22
四、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22
五、农牧业生产条件23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进展与生态地位25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25
一、自然资源调查研究25
二、气候及其变化研究26
三、生态环境问题分项研究26
四、生态环境问题系统研究27
第二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地位27
一、“地位”的解析27
二、区域生态环境地位提出的意义28
三、区域生态环境地位概念28
四、区域生态环境地位层次与范围28
第三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地位研究思路29
一、江河源区内部层面探讨范围界定30
二、江河源区外部层面探讨范围界定30
第四节 在区域内的地位30
一、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30
二、生态环境与当地居民31
第五节 在青藏高原的地位31
一、地体及地热31
二、生态条件及其梯度32
三、“水塔”功能33
四、对其他地区影响34
第六节 在整个流域的地位34
一、黄河源区与黄河流域35
二、长江源区与长江流域35
第七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需求36
一、关于名称的称谓36
二、关于江河源区的范围36
三、关于江河源区的经济生态区划36
四、关于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的主体37
五、关于自然和人为因素37
六、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37
七、关于气候演变规律38
八、关于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判38
九、重大工程和旅游活动38
十、关于自然灾害38
小结39
一、研究进展39
二、生态环境地位39
三、科学问题39
参考文献39
第三章 江河源区区域界定及生态地理区划42
第一节 江河源区区域界定42
一、江河源区区域界定存在的问题42
二、江河源区域界定43
第二节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46
一、区划的原则46
二、江河源生态区划的指标体系47
三、江河源生态区划系统48
小结50
参考文献51
第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及主导因素分析52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53
一、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分类53
二、区域生态环境演变气候因素的分类及其对环境演变的响应54
第二节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人文因素55
一、战争对环境演变影响56
二、人类生产活动的方式58
第三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分析60
一、区域生态环境演变阶段性划分的原则62
二、划分的依据62
第四节 阶段划分63
一、单因素作用阶段63
二、双因素作用阶段66
小结70
参考文献70
第五章 江河源区历史气候重建及变化研究72
第一节 江河源区气候基本特征72
一、光能资源72
二、气压75
三、风状况77
四、气温80
五、地温83
六、降水86
七、湿度90
八、蒸发量93
九、灾害性天气95
第二节 江河源区历史时期气候重建97
一、年轮样本的生态学特征和生境条件97
二、年轮生长趋势及样本统计特征分析101
三、年轮序列的订正和标准化106
四、江河源区历史时期气候的重建108
第三节 江河源区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114
一、气温变化114
二、地温120
三、地气温差122
四、降水量124
五、蒸发量变化127
六、风速变化128
第四节 江河源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130
一、气候预测模式130
二、未来温室气体情景设置131
三、结果分析132
四、未来气候的可能情景与近几十年变化状况的比较134
参考文献135
第六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简史137
第一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背景137
一、全球气候波动137
二、青藏高原隆起138
第二节 江河源区第三纪生态环境演变简史140
一、始新世-渐新世亚热带干旱环境140
二、中新世-上新世亚热带温、湿环境141
第三节 江河源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简史141
一、早更新世温、湿环境142
二、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三次冰期142
三、全新世冰缘环境145
第四节 江河源区人类文明追溯146
一、旧石器时代晚期146
二、中石器时代146
三、新石器时代146
四、铜石并用时代147
五、青铜时代147
六、古城兴衰时期148
七、现代文明时期148
第五节 江河源区人类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149
一、万年尺度环境演变149
二、千年尺度环境演变149
三、近代环境变化151
小结171
一、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环境演变序列171
二、江河源区的人类文明史174
三、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174
参考文献175
第七章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时空格局178
第一节 时空格局的研究方法概述178
第二节 地质时期生态系统时空格局概况178
一、新生代之前178
二、新生代179
第三节 近代生态系统时空格局181
一、生态系统空间格局181
二、景观格局183
三、土地覆被/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183
四、草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189
小结193
参考文献195
第八章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主体196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主体的概念196
一、生态系统研究及其发展196
二、生态系统主体概念的提出197
三、生态系统主体概念探析197
第二节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功能198
一、草地198
二、森林灌丛199
三、河流和湖泊200
四、沼泽湿地201
五、农田201
六、荒漠202
七、冰川和冻土202
第三节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主体的判别203
一、江河源区主要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强度203
二、江河源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205
三、江河源区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206
四、江河源区生态系统主体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15
五、江河源区生态系统主体与生态环境演变研究215
六、江河源区生态系统主体与环境恢复途径研究216
小结216
一、生态系统主体概念的提出216
二、生态系统主体判别及其相关研究217
参考文献217
第九章 自然因素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机理219
第一节 自然因素对江河源区植被区系演变作用机理219
一、江河源区植被分布格局因素分析219
二、江河源区植被演变机理分析219
第二节 自然因素对江河源区土壤演变作用机理222
一、高山寒漠土223
二、高山漠土224
三、高山草甸土224
第三节 自然因素对江河源区生物多样性演变机理225
小结227
参考文献227
第十章 人文因素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分析229
第一节 江河源区人类活动历史追溯229
第二节 政治因素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230
第三节 农业生产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230
一、史前人类从事农业活动回顾230
二、有史记载以来江河源区人类农事活动232
三、农业对环境演变的作用机理234
四、农业对环境演变的作用程度238
第四节 牧业生产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239
一、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240
二、牧业对环境演变的作用机理及作用程度241
第五节 道路建设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影响243
一、江河源区道路建设的基本情况243
二、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及作用程度245
三、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程度246
第六节 水事活动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影响249
一、江河源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250
二、江河源区水利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及程度253
第七节 宗教文化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255
一、江河源区藏传佛教的演变和特点256
二、藏传佛教影响环境的作用机理极其生态意识研究258
小结260
参考文献261
第十一章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分离模型构建264
第一节 分离原则264
一、整体性原则264
二、主导因子原则265
三、易识别原则265
第二节 分离的理论265
一、波动理论265
二、痕迹学理论266
三、生态系统能量守恒原理268
第三节 分离理论选择270
第四节 分离方法及分离模型271
一、对比分析法271
二、波动分析法272
三、系统分析法272
四、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273
第五节 分离指标体系274
第六节 分离模型建立276
一、自然因素对江河源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模型276
二、人文因素对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环境演变的分离模型279
小结284
参考文献284
第十二章 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效应强度分析286
第一节 自然因素对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演变效应强度分析286
一、自然因素对黄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效应强度287
二、自然因素对长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效应强度288
三、自然因素对澜沧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效应强度290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效应强度分析291
一、草地畜牧业对黄河源区玛多县影响程度分析292
二、草地畜牧业对长江源区典型地区影响程度分析293
三、草地畜牧业对澜沧江源区典型地区影响程度分析293
小结294
参考文献294
第十三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95
第一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现状295
一、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295
二、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296
第二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97
一、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297
二、构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300
三、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筛选302
第三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筛选305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分析305
二、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选择307
第四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309
一、层次分析法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309
二、综合指数法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314
三、BP神经网络分析法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317
四、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320
小结331
参考文献331
第十四章 江河源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333
第一节 江河源区生态足迹分析333
一、生态足迹计算334
二、生态足迹评价338
三、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338
四、发展能力分析339
五、GDP生态足迹340
第二节 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压力分析342
一、生态压力指数计算方法342
二、江河源区生态压力特征344
小结346
参考文献347
第十五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恢复途径348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战略348
一、科技行动计划348
二、政策扶持-国家政府及民间保护机制349
三、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研究349
四、建立生态教育机制,提高人口素质349
五、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治理工程350
六、生态移民和产业结构调整350
第二节 江河源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351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351
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354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355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355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356
参考文献356
第十六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357
第一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的研建背景357
一、生态环境建设及评价的必要性357
二、生态环境信息化的紧迫性359
第二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信息化的技术背景360
第三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构架360
一、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的目标361
二、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原则362
三、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363
四、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的平台选择364
五、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数据库的设计368
六、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的实现383
第四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403
一、数据库系统的安装403
二、基本功能的简介与示例403
三、拓展功能的简介与示例404
四、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验证412
第五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的方案特点及优化改进418
一、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特点418
二、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的优化改进419
参考文献419
热门推荐
- 3559345.html
- 1374267.html
- 3045883.html
- 1753545.html
- 1375086.html
- 2149079.html
- 1286765.html
- 2597430.html
- 2595095.html
- 2452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8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5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13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0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7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3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7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9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