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广播发轫史稿【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广播发轫史稿
  • 陈尔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5498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广播事业-文化史-中国-1913~192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广播发轫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中国广播的发祥1

1.1 智力支持与人才储备1

1.1.1 十年智力支持1

1.1.2 几百名人才储备5

1.1.3 人才与广播7

1.2 广播设备基础9

1.2.1 1918年的无线电话9

1.2.2 1918年中国购买一批无线电话机10

1.2.3 无线电话的去向和用作广播发射机12

1.3 中国广播的诞生15

1.3.1 面前的道路15

1.3.2 朱庆澜的支持18

1.3.3 社会接受哈尔滨XOH广播21

2.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广播电台25

2.1 广播与广播电台25

2.1.1 作为广播背后的因素25

2.1.2 中国的广播台27

2.1.3 “向外广播”的广播电台29

2.2 不同时期的广播电台31

2.2.1 第一阶段的广播电台31

2.2.2 第二阶段的广播电台34

2.2.3 第三阶段的广播电台38

2.3 中国广播发轫初期广播电台的状态42

2.3.1 初级阶段的不平衡42

2.3.2 重心在北方42

2.3.3 广播电台类型多样44

3.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声音——广播47

3.1 一种全新品格的声音47

3.1.1 不是生命体直接发出的声音48

3.1.2 不与特定发声体对应的声音49

3.1.3 本地的远方声音50

3.2 生成机制全新的声音51

3.2.1 克服“声音不能行远”的技术机制51

3.2.2 机制声、复制声、接替声53

3.2.3 广播是接替声群体54

3.3 存在方式全新的声音56

3.3.1 只有一种台别的群体声的存在状态56

3.3.2 多种台别的声音群体的存在状态58

3.3.3 广播声音总体60

4.广播节目声音的流布与分布62

4.1 社会提供的条件62

4.1.1 对广播的认识与认同62

4.1.2 电源与设备63

4.1.3 干净的天空65

4.2 节目声音的时间流布67

4.2.1 流布的声音文化新成员67

4.2.2 广播节目的岁月流布68

4.2.3 广播节目的时段流布70

4.3 节目声音的空间分布71

4.3.1 局域分布71

4.3.2 广普分布73

4.3.3 密集分布75

5.广播节目形象78

5.1 供享的声音文化78

5.1.1 作为声音文化的广播78

5.1.2 向社会供享的广播79

5.1.3 价值祈向多维的广播81

5.2 广播声音实现价值的方式83

5.2.1 共同实现的文化83

5.2.2 提供家中“第二重声音环境”85

5.2.3 以静待被选择的方式实现价值86

5.3 广播节目的初期形象88

5.3.1 公开而透明88

5.3.2 守常而取信90

5.3.3 关爱而得人心91

5.3.4 负责而积极92

6.广播节目形态94

6.1 广播节目的语言形态94

6.1.1 广播节目声音中的语言94

6.1.2 单纯语种节目95

6.1.3 多语种节目96

6.2 广播节目的结构形态97

6.2.1 单元专一型节目97

6.2.2 单元综合型节目99

6.2.3 整体综合型节目99

6.3 广播节目的展示形态100

6.3.1 通常节目与临时节目100

6.3.2 固定节目与特别节目101

6.3.3 逢日期节目与逢日期无节目102

6.4 广播节目的生成形态103

6.4.1 播音室的节目与现场节目103

6.4.2 自筹节目与外邀节目103

6.4.3 作业节目与付费节目104

6.5 广播节目的节奏形态105

6.5.1 一次播音与多次播音105

6.5.2 一次性节目与重播节目105

6.5.3 长节目与短节目106

7.广播节目设置108

7.1 最初的节目设置108

7.1.1 第一次节目设置108

7.1.2 新新广播电台的节目设置113

7.1.3 国民党中央台的节目设置116

7.2 节目设置情形118

7.2.1 各台节目设置流程118

7.2.2 节目设置中的诸多关系120

7.2.3 节目设置中的广播观念121

7.3 区别处理的节目设置123

7.3.1 尚未定时广播时期的节目123

7.3.2 公布“通常节目”,暗藏“临时节目”123

7.3.3 公布的节目似乎种类不全,却又补齐124

7.3.4 节目表上规定严格,实际留有余地126

7.3.5 包含机动的固定节目设置126

7.3.6 设置内涵宽泛的节目126

7.3.7 设置随机的固定节目127

7.3.8 设置不在节目表时段上的刚性节目127

7.3.9 设置定、变分开的节目127

7.3.10 设置无节目128

8.广播节目体系129

8.1 广播节目的活力129

8.1.1 节目的新生与汇聚129

8.1.2 类化和龟裂130

8.1.3 更替与存留131

8.2 20年代的节目大类132

8.2.1 新闻类节目132

8.2.2 商情类节目134

8.2.3 教育类节目135

8.2.4 娱乐类节目136

8.3 广播节目体系137

8.3.1 节目在节目体系之中137

8.3.2 20年代的广播节目体系138

9.广播节目机制141

9.1 广播在消耗中生存141

9.1.1 基础消耗141

9.1.2 生成节目原模声的消耗142

9.1.3 收支不均144

9.2 景气变化中的广播节目145

9.2.1 节目景气145

9.2.2 节目不景气148

9.2.3 节目波动149

9.3 以广播节目养广播节目的机制151

9.3.1 谋“收音机之进展与听户之普遍”151

9.3.2 维系节目生存的节目152

9.3.3 不是节目的节目153

9.3.4 利益联合体155

10.节目声音的技术含量157

10.1 把原模声能量转换为电流能量的技术157

10.1.1 广播科学技术具有广播史地位157

10.1.2 对原模声的技术处理159

10.1.3 把原模声能量转换为电流能量技术160

10.1.4 用小能量控制大能量的放大技术161

10.2 把电流转换为电磁波的技术162

10.2.1 电路格局162

10.2.2 调幅技术163

10.2.3 各台的振荡技术165

10.2.4 各台的天线技术167

10.3 把电磁波能量转变为再生声复演声168

10.3.1 接收天线168

10.3.2 电子管、放大、检波169

10.3.3 收音机、扬声器170

11.节目的职事因素含量173

11.1 节目联结的不同层位的职事因素173

11.1.1 职事因素的存在173

11.1.2 节目背后联结的部分职事因素175

11.1.3 广播节目联结的各种观念方面的职事因素176

11.2 节目规格方面的职事因素178

11.2.1 各台汉语节目联结的声音规格职事因素178

11.2.2 各台节目时间规格联结的职事因素179

11.2.3 节目内涵旨趣联结的职事因素180

11.3 职事因素含量不同的节目面貌181

11.3.1 哈尔滨台节目的职事因素181

11.3.2 中央台节目的职事因素183

11.3.3 上海台节目的职事因素184

12.节目背后的广播理论186

12.1 初生态的广播本体理论186

12.1.1 20年代对广播的理性论识186

12.1.2 声息论187

12.1.3 “千里一堂”论189

12.1.4 “远地声音”论191

12.2 广播的价值理论192

12.2.1 播扬政治192

12.2.2 发展商务193

12.2.3 辅助教育194

12.2.4 唤发社会195

12.3 广播操作理论196

12.3.1 节目设置理论196

12.3.2 听众论198

12.3.3 兴趣论199

12.3.4 实施操作的理论200

13.节目背后的广播管理202

13.1 广播管理202

13.1.1 广播管理问题的发生202

13.1.2 广播管理对象之情状203

13.2 《电信条例》对广播的管理205

13.2.1 1915年《电信条例》205

13.2.2 取缔境内外台206

13.2.3 《电信条例》的补充207

13.3 《广播无线电条例》对广播的管理208

13.3.1 1926年的《广播无线电例》及规则208

13.3.2 《广播无线电条例》的实施210

13.3.3 《广播无线电条例》的延伸212

13.4 20年代国民党政府的广播法规214

13.4.1 《中华民国广播无线电台条例》214

13.4.2 新《电信条例》215

13.4.3 《无线电器材输入限制条例》216

14.广播节目背后的广播人218

14.1 广播人振兴广播218

14.1.1 刘瀚——中国广播之父218

14.1.2 邝赞——中国自行设计组装广播发射机的第一人219

14.2 首都广播人221

14.2.1 沈宗汉——北京广播电台第一任主任221

14.2.2 吴道一——南京广播电台主任222

14.3 敬业的广播人224

14.3.1 陈淮清——专注节目的广播人224

14.3.2 曹恩敷——策划节目的广播人226

14.3.3 苏祖国——追求科学民众化的广播人230

14.3.4 播音广播人231

附录:中国广播发轫时期大事记235

后记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