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实用传染病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西医结合实用传染病学
  • 曹武奎,袁桂玉,范玉强等主编(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市传染病医学院)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84426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063页
  • 文件大小:478MB
  • 文件页数:1083页
  • 主题词:传染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实用传染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西医和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与实践1

第一章 传染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

第一节 传染病的过去3

第二节 传染病的现状8

第三节 防治传染病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3

第二章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的诊治概况17

第一节 中医传染病之相关文献与典籍17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病名的认识20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病因的认识22

第四节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传播途径的认识26

第五节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临床特征的认识27

第六节 中医传染病的辨证论治体系29

第七节 中医传染病预防控制理论47

第八节 运气学说与中医传染病52

第九节 中西医结合诊治传染病61

第十节 中医药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63

第十一节 传染病中医药研究现状与展望69

第二篇 传染病学基础及其研究进展81

第一章 传染病特征83

第一节 传染与免疫83

第二节 传染病特征84

传染病基本特征84

传染病流行过程84

传染病发病过程85

传染病临床特点92

传染病诊断特点94

传染病治疗特点95

传染病的预防95

第二章 传染病相关新技术的应用98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98

核酸分子杂交98

PCR102

线性探针杂交技术108

DNA芯片技术109

基因直接测序列法111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113

免疫金标记技术11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14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16

飞行质谱技术119

第三节 分子病理学技术121

原位杂交DNA121

电镜原位杂交125

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125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126

组织微阵列127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检测128

病毒128

衣原体131

支原体132

立克次体134

细菌136

螺旋体139

深部真菌141

寄生虫143

第五节 超声波145

第六节 放射影像学148

第七节 内镜技术160

第三章 传染病相关研究进展168

第一节 循证医学在传染病学中的应用168

绪论168

循证实践170

系统评价176

Meta分析180

循证医学在传染病学中的运用184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的变异与变迁193

第三节 受体学说与传染病199

第四节 感染病皮疹的鉴别诊断207

第五节 黄疸的研究进展213

第六节 不明原因发热的研究进展219

第七节 抗菌药物在传染病中的应用与进展226

概述226

抗菌药物在各种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229

抗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237

第八节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及应用244

第九节 基因治疗在传染病中的应用251

第十节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损伤254

第十一节 胃肠功能衰竭研究进展261

第十二节 肝细胞损伤与细胞凋亡269

第十三节 HBV相关肝病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研究进展275

第十四节 乙肝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282

第十五节 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287

第十六节 树突状细胞与肝炎297

第十七节 肝纤维化研究进展306

第十八节 感染性腹泻研究进展312

第十九节 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321

第二十节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垂直传播与阻断330

第二十一节 传染病中危重症与MODS338

第二十二节 重型肝炎预后影响指标及预后模型353

第二十三节 感染性疾病疫苗的研究进展358

第二十四节 营养与感染性疾病374

第四章 传染病护理389

第一节 传染病的消毒与灭菌389

概述389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391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394

第二节 传染病的隔离及预防技术400

隔离的目的400

隔离区域的划分与设施401

隔离预防技术402

隔离的种类及措施409

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413

第三节 传染病的护理419

现代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意义419

传染病患者的一般护理评估422

传染病的一般护理424

第四节 传染病常见症状及护理程序425

发热的护理425

皮疹的护理427

腹泻的护理428

惊厥的护理429

意识障碍的护理430

焦虑的护理431

第三篇 各论433

第一章 病毒性疾病435

第一节 绪论435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439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446

第四节 肝炎肝硬化480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491

第六节 艾滋病506

第七节 病毒性出血热519

肾综合征出血热519

新疆出血热525

基孔肯雅出血热526

裂谷热527

鄂木斯克出血热528

基萨那森林热529

埃博拉出血热529

马尔堡病530

拉沙热530

阿根廷出血热533

玻利维亚出血热533

第八节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538

第九节 甲型脑炎547

第十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548

第十一节 森林脑炎558

第十二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563

第十三节 其他病毒性脑炎565

东部马脑炎565

西部马脑炎567

委内瑞拉马脑炎568

圣路易型脑炎568

墨莱河谷脑炎和罗西欧脑炎569

加利福尼亚脑炎569

苏格兰脑炎570

波瓦桑脑炎570

根岸脑炎570

辛德比斯脑炎570

第十四节 狂犬病571

第十五节 脊髓灰质炎576

第十六节 麻疹583

第十七节 风疹592

第十八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598

第十九节 单纯疱疹605

第二十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9

第二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615

第二十二节 人类微小病毒感染622

第二十三节 口蹄疫625

第二十四节 手-足-口病628

第二十五节 病毒性胃肠炎631

轮状病毒胃肠炎631

嵌杯状病毒胃肠炎633

肠腺病毒胃肠炎634

第二章 细菌性疾病637

第一节 绪论637

第二节 鼠疫639

第三节 霍乱643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650

第五节 伤寒656

第六节 副伤寒663

第七节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664

第八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65

第九节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673

第十节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674

第十一节 白喉677

第十二节 百日咳684

第十三节 猩红热693

第十四节 军团病700

第十五节 葡萄球菌感染703

第十六节 克雷伯菌感染706

第十七节 亲水气单胞菌感染708

第十八节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710

第十九节 布氏杆菌病713

第二十节 炭疽717

第二十一节 结核病720

肺结核720

结核性胸膜炎736

肠结核740

结核性腹膜炎743

第二十二节 麻风病746

第二十三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755

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755

神经型细菌性食物中毒758

第二十四节 细菌感染性腹泻762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炎763

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768

弯曲菌肠炎770

耶尔森菌肠炎772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774

Whipple病778

第二十五节 新生儿破伤风780

第二十六节 巴西紫癜热784

第二十七节 厌氧菌感染785

第三章 真菌感染789

第一节 绪论789

第二节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792

第三节 念珠菌病795

第四节 曲霉菌病799

第五节 组织胞浆菌病801

第六节 奴卡氏菌病804

第七节 肺孢子虫病806

第八节 其他真菌病809

足菌肿(mycetoma马杜拉真菌病,马杜拉足)809

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810

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皮肤着色芽生菌病,疣状皮炎,血真菌病)811

马尼菲青霉病811

第四章 支原体感染813

第一节 概述813

第二节 支原体肺炎814

第五章 衣原体感染819

第一节 概述819

第二节 鹦鹉热821

第三节 肺炎衣原体感染823

第六章 立克次体感染826

第一节 概述826

第二节 斑疹伤寒828

第三节 恙虫病833

第四节 Q热837

第五节 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839

第六节 立克次体痘840

第七节 落基山斑点热841

第八节 战壕热843

第七章 螺旋体病845

第一节 概述845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病845

第三节 莱姆病853

第四节 回归热856

第五节 鼠咬热858

第八章 性病860

第一节 绪论860

第二节 淋球菌感染864

第三节 腹股沟肉芽肿880

第四节 软下疳884

第五节 梅毒891

第九章 原虫病909

第一节 概述909

第二节 疟疾911

第三节 阿米巴病923

第四节 黑热病934

第五节 弓形虫病941

第六节 隐孢子虫病947

第十章 蠕虫病951

第一节 概述951

第二节 血吸虫病952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963

第四节 肠绦虫病970

第五节 包虫病977

第六节 蛲虫病983

第七节 旋毛虫病987

第八节 丝虫病990

第九节 蛔虫病999

第十节 钩虫病1006

第十一节 姜片虫病1014

第十一章 新发传染病1019

第一节 概述1019

第二节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1021

第三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1025

第四节 其他新发传染病1027

附录1031

附录1 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1031

附录2 预防接种1034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038

附录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047

附录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1052

附录6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0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