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图书大库 遥测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图书大库 遥测学
  • 徐万椿译 著
  • 出版社: 徐氏基金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图书大库 遥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本考虑1

1-1 度量之单位1

1-2 电磁能量3

1-2-1 电磁波之性质3

1-2-2 能量分布4

1-2-3 交互作用机构5

1-3 电磁波谱6

1-3-1 波长波带6

1-3-2 大气效应9

1-4 影像性质10

1-4-1 标尺10

1-4-2 影像亮度与色调11

1-4-3 影像对比12

1-4-4 分解力与分离力14

1-4-5 影像之其他性质17

1-5 视觉18

1-5-1 眼睛之结构18

1-5-2 眼睛之分离力20

1-5-3 眼睛之侦测能力21

1-5-4 对比比例对分解与侦测之影响21

1-6 遥测资料之来源23

1-7 注释24

1-8 参考资料24

1-9 额外读物25

2-1 光线与物质之间之交互作用26

第二章 空中照相26

2-1-1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散射27

2-1-2 散射对空中照相之效应29

2-2 照相软片技术31

2-3 空中照相之性质33

2-3-1 照相分解34

2-3-1-1 照相软片之分离力34

2-3-1-2 地面分解34

2-3-2 照相比例尺38

2-3-3 轮廓位移38

2-3-4-1 垂直夸大43

2-3-4 双眼照相镜照相43

2-3-4-2 解译46

2-3-5 镶图48

2-3-6 低日角照相48

2-4 黑白照相51

2-4-1 普通黑白照相51

2-4-2 红外线辐射黑白照相51

2-4-3 紫外线照相54

2-5 彩色科学56

2-5-1 可见光谱56

2-5-2 增加原色57

2-5-3 减去原色58

2-5-4 彩色照相软片技术59

2-6 红外线彩色照相61

2-6-1 红外线辐射彩色软片之性质61

2-6-2 红外线辐射彩色照相与一般彩色照相之比较63

2-6-3 惠荷敏桑顿反斜谷65

2-6-4 试验应用67

2-7 光谱反射比68

2-8 多光谱照相与影像70

2-9 空中照相之来源71

2-10 注释72

2-11 参考资料72

2-12 额外读物73

第三章 有人卫星影像75

3-1 双子星任务75

3-1-1 照相76

3-1-2 地理与地质结果77

3-2 阿波罗计划79

3-2-1 普通照相79

3-2-2 多光谱照相,SO-65试验79

3-3 太空实验室82

3-3-1 太空实验室任务计划83

3-3-2 多光谱照相机,S-190A试验83

3-3-3 地球地形照相机,S-190B试验86

3-3-4 多光谱扫瞄器,S-192试验88

3-3-5 其他太空实验室资料90

3-4 太空梭90

3-5 照相来原90

3-6 注释91

3-7 参考资料91

3-8 额外读物92

第四章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93

4-1 多光谱扫瞄器系统94

4-2 影像性质98

4-2-1 影像注解98

4-2-2 影像分解与品质99

4-2-3 对比与密度之照相改进100

4-2-4 彩色复合影像101

4-2-5 南加州影像之解译103

4-3 轨道路线105

4-4 影像索引107

4-4-1 地球资源试验计划资料中心之索引服务107

4-4-2 电脑索引地图108

4-5 影像之取得111

4-6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剪嵌细工113

4-6-1 剪嵌细工之编制113

4-6-2 美国之剪嵌细工115

4-7 资料来源116

4-8-1 轮廓与相关特徵117

4-8 解译方法117

4-8-2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之分析119

4-9 纳瓦达地球资源技术卫星解译120

4-9-1 方法123

4-9-2 轮廓系统124

4-9-2-1 华克尔走廓轮廓124

4-9-2-2 密达土沟渠轮廓124

4-9-2-3 奥力冈与纳华达轮廓124

4-9-2-4 黑麦小块地轮廓125

4-9-2-5 东北东方向轮廓125

4-9-2-6 东西轮廓125

4-9-2-7 红宝石山轮廓125

4-9-4 圆形特徵126

4-9-3 主要轮廓系统之摘要126

4-9-5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特徵与空中磁性方位之关系127

4-10 加州半岛山脉131

4-11 纽约阿廸隆达克山134

4-11-1 地质背景134

4-11-2 地球卫星研究134

4-11-3 轮廓之分析136

4-12 伊朗秩格罗斯山脉139

4-12-1 地形学139

4-12-2 岩石种类139

4-12-3 结构地质学142

4-13 地球卫星影像之立体观察143

4-13-1 地球卫星影像之立体视镜几何形状144

4-13-2 白丹流域,墨西哥,及瓜地马拉145

4-13-3 西格陵兰149

4-13-4 立体影像未来之要求149

4-14 对影像之季节影响151

4-14-1 南非直线地图制作151

4-14-1-1 地质背景151

4-14-1-2 影像之比较154

4-14-2 北极加拿大结构与轮廓地图制作155

4-15 衣索比亚埃发三角洲感光板色调解译158

4-17 未来地球资源技术卫星之任务162

4-16 地球卫星影像之优点162

4-18 注释164

4-19 参考资料164

4-20 额外读物165

第五章 热红外线辐射影像166

5-1 热过程与热性质166

5-1-1 热,温度,与辐射通量167

5-1-2 热传递167

5-1-3 电磁波谱之红外线幅射区域168

5-1-3-1 大气传输168

5-1-3-2 幅射能力尖峰169

5-1-4-1 黑色物体观念、发射率,及辐射温度170

5-1-4 材料之热性质170

5-1-4-2 热传导性174

5-1-4-3 热容量175

5-1-4-4 热惯性177

5-1-4-5 热扩散率178

5-1-5 水与植物之影响179

5-1-6 白天温度变化180

5-2 红外线辐射侦测和制作影像技术181

5-2-1 红外线辐射计181

5-2-2 空中红外线辐射扫瞄器系统183

5-2-3 固定扫瞄器186

5-3 红外线辐射影像之性质187

5-3-1 几何形状之畸变与校正188

5-3-2 影像之不规则性189

5-3-2-1 飞机运动畸变189

5-3-2-2 气候对影像之效应190

5-3-2-3 电子噪音192

5-3-2-4 处理过程效应192

5-3-3 影像之温度校准193

5-4 进行红外线辐射测量193

5-4-1 白天之时间195

5-4-2 飞行路线之方位与高度197

5-4-4 夜晚航行200

5-4-3 影像之空间分解与资料内涵200

5-4-5 地面度量202

5-5 热模式204

5-5-1 热模式之导出204

5-5-2 奥克拉荷玛弥尔溪地区之热模式与影像208

5-5-3 加州皮斯卡火山口之热惯性地图210

5-6 加州印第奥山214

5-6-1 岩石种类之热红外线辐射特徵214

5-6-2 辐射计探测215

5-6-3 重叠与断层219

5-7-1 地形表示220

5-7 加州依慕勒路反斜谷与迷信山断层220

5-7-2 地质结构223

5-7-2-1 反斜谷223

5-7-2-2 迷信山断层224

5-7-3 红外线辐射影像与空中照相之比较224

5-8 加州卡林德山脉与卡利若平原225

5-8-1 地质环境225

5-8-2 影像解译227

5-8-3 解译之摘要228

5-9 夏威夷火山229

5-9-1 毛奈劳夏威夷活火山顶229

5-9-2 吉劳埃火山喷口形盘层232

5-10 热量损失测量235

5-11 自人造卫星之红外线辐射影像236

5-12 注释239

5-13 参考资料240

5-14 额外读物241

第六章 雷达影像242

6-1 空中侧视雷达系统242

6-1-1 雷达构件243

6-1-2 空中影像系统244

6-1-3 典型之影像246

6-1-4 雷达波长248

6-1-5 极化249

6-1-6-1 距离分解252

6-1-6 空间分解252

6-1-6-2 方位分解253

6-1-7 真实隙孔系统与合成隙孔系统255

6-1-8 现有雷达系统与影像258

6-2 雷达返回与影像特徵259

6-2-1 电介质复常数260

6-2-2 表面粗糙度260

6-2-2-1 雷达波长和表面粗糙度261

6-2-2-2 俯角与表面粗糙度265

6-2-3 在棉花盆地之雷达返回与表面粗糙度267

6-2-3-1 影像解译268

6-2-3-2 散射理论与实地资料之比较271

6-2-4 雷达波长与在杜克扇形地表面粗糙度272

6-3 影像性质276

6-3-1 阴影与主光部276

6-3-2 观察方向与轮廓表示279

6-3-3 立体影像279

6-3-4 在森林地带之轮廓侦测279

6-3-5 岩石种类之确认281

6-3-6 影像畸变与不规则性284

6-3-6-1 倾斜距离影像与地面距离影像284

6-3-6-2 影像位移284

6-3-6-5 飞机运动之效应286

6-3-6-3 侧辐射瓣波带286

6-3-6-4 自空中水分下降之回散射286

6-3-7 影像标尺与地面涵盖288

6-3-8 剪嵌细工288

6-4 雷达影像之优点291

6-4-1 区域调查291

6-4-2 倾斜照明291

6-4-3 小细节之隐蔽294

6-4-4 轮廓之侦测294

6-4-5 全天候能力与夜晚能力294

6-5 空中侧视雷达影像与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之比较296

6-6-1 雷达散射计系统描述298

6-6 雷达散射计298

6-6-2 资料显示299

6-6-3 北极海上冰块举例302

6-6-4 皮斯卡火山口举例303

6-7 影像解译之程序304

6-7-1 巴布亚304

6-7-2 加州圣格勃利尔山脉305

6-8 自人造卫星之雷达影像307

6-9 注释309

6-10 参考资料310

6-11 额外读物310

7-1 影像结构311

第七章 数位影像处理311

7-1-1 数位化程序312

7-1-2 影像产生之方法314

7-1-3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格式314

7-2 影像处理系统320

7-3 影像复原322

7-3-1 第六线位移322

7-3-2 第六线波带325

7-3-3 扫瞄线偏位325

7-3-4 大气校正326

7-3-5 几何形状校正328

7-3-5-2 有系统畸变329

7-3-5-1 无系统畸变329

7-3-5-3 合成立体镜影像331

7-4 影像加强332

7-4-1 对比加强333

7-4-2 密度切片339

7-4-3 边际加强339

7-4-4 空间滤波与方向滤波339

7-4-5 模拟一般彩色影像342

7-4-6 数位剪嵌细工344

7-5-1 比例影像346

7-5-1-1 处理方法346

7-5 资料摘出346

7-5-1-2 蒙天纳岩石尖举例348

7-5-1-3 其他比例影像352

7-5-2 多光谱分类352

7-5-3 变更侦测影像356

7-6 影像处理之策略与硬体358

7-6-1 处理之分批法与交互作用法358

7-6-2 一般用途电脑与特别用途电脑361

7-7 注释363

7-8 参考资料365

7-9 额外读物366

8-1-1 绘制轮廓系统与断口系统地图367

8-1-1-1 纳瓦达之区域轮廓367

8-1 矿物开发367

第八章 资源开发367

8-1-1-2 中部可罗莱陀断口型式368

8-1-2 热溶液变化之地图绘制370

8-1-2-1 纳瓦达高尔菲之比例影像376

8-1-2-2 巴基斯坦有希望开发铜矿之分类380

8-1-3 地质图制作之基本资料384

8-2 铀矿开发385

8-2-1 水成岩铀矿矿藏之来源385

8-2-2 惠荷敏克鲁克斯裂口区387

8-2-3 亚力松乃喀麦隆地区389

8-2-4 德州费利尔三条河流区域392

8-3 覆盖地形之矿藏开发394

8-3-1 生物地质化学开发与地质植物开发395

8-3-2 在植物地区遥测矿物396

8-4 石油开发399

8-4-1 肯亚400

8-4-2 埃及405

8-4-3 西北可罗莱陀408

8-4-4 空中侧视雷达影像之应用411

8-4-5 石油之直接指示412

8-5 地热能量413

8-5-1 冰洲地热侦察414

8-5-2 低强度地热变则418

8-6 其他能源419

8-7 未来影像之要求419

8-8 注释421

8-9 参考资料422

8-10 额外读物424

第九章 环境与土地应用425

9-1 海洋环境425

9-1-1 海底地图制作425

9-1-2 潮流地图绘制429

9-1-2-1 加州曼陀西诺角之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430

9-1-2-2 太平洋沿岸人造卫星NOAA-3红外线幅射影像432

9-1-2-3 加州发雷隆尼湾之飞机热红外线辐射影像434

9-2 监测工业热量特徵434

9-3 油膜之侦察与监测439

9-3-1 照相遥测441

9-3-1-1 紫外线影像441

9-3-1-2 照相红外线辐射影像与可见光影像442

9-3-2 热红外线辐射影像446

9-3-3 雷达影像448

9-3-4 无电源微波影像448

9-3-5 油膜厚度之估计449

9-4 绘制海上冰块地图450

9-4-1 海上冰层之术语450

9-3-6 油类之鉴别450

9-3-7 现行监测实务450

9-4-2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453

9-4-2-1 冰与云之区别453

9-4-2-2 最佳多光谱扫瞄器系统波带454

9-4-2-3 冰山454

9-4-2-4 冰之移动457

9-4-2-5 快看影像457

9-4-3 热红外线辐射影像459

9-4-4 雷达影像461

9-4-4-1 冰之特徵461

9-5 土地利用地图制作463

9-4-4-2 非影像雷达法463

9-4-4-3 实际应用463

9-5-1 德克萨斯休斯顿之土地利用分等466

9-5-2 史前土地利用模式之遥测469

9-5-3 植物地图绘制472

9-6 注释472

9-7 参考资料473

9-8 额外读物474

第十章 天然危险475

10-1 地震476

10-1-1 南加州477

10-1-2 阿拉斯加482

10-1-3 土耳其484

10-1-4 中国486

10-1-5 尼加拉瓜486

10-2 土地沉陷与山崩488

10-3 火山489

10-3-1 热红外线幅射测量490

10-3-2 华盛顿州雷尼尔火山491

10-3-3 人造卫星影像493

10-4 洪水494

10-5 次表面煤矿火灾495

10-6 注释497

10-7 参考资料499

10-8 额外读物500

第十一章 影像型式之比较501

11-1 地质背景与地理背景502

11-2 照相影像505

11-3 飞机多光谱扫瞄器影像510

11-4 热红外线辐射影像512

11-5 雷达影像与散射计资料515

11-6 注释519

11-7 参考资料520

11-8 额外读物520

第十二章 摘要521

12-1 限度与注意521

12-2 未来发展525

语汇5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