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律详解【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诗律详解
  • 林克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697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诗词格律-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律详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诗词格律详解》总叙1

《诗律详解》凡例11

第一章 古体诗1

第一节 四言诗3

一、《诗经》以四言诗为主体3

二、四言诗的节奏4

三、四言诗的谐韵6

四、四言诗语句的重叠反复7

五、四言诗的延续9

第二节 骚体诗10

一、骚体诗中的虚词11

二、《离骚》诗句的“一字领”14

三、骚体诗句的“三三结构”及七言因素16

第三节 五言古诗18

一、五古的萌生形态18

二、五古的定型19

三、五古的基本特征22

四、唐代的五言“古风”24

第四节 七言古诗27

一、七古的萌生与演化27

二、七古的“柏梁体”30

三、唐代的七言古风33

四、七古的基本特征37

第五节 杂言古诗38

一、杂言诗缘起38

二、汉魏文人的杂言古诗41

三、唐代的杂言古风42

(一)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者43

(二)七言与五言相辅者44

(三)七言为主,杂以杂言者46

(四)多种句型难分主次者50

(五)散文化句式入诗者51

第二章 五律55

第一节 五绝57

一、五绝第一格59

二、五绝第二格63

三、五绝第三格65

四、五绝第四格67

五、仄韵五绝68

六、五言律绝与五言古绝的区分71

(一)平韵五言古绝71

(二)仄韵五言古绝72

(三)半律半古五绝73

(四)五绝中的古体与律体区别要点74

第二节 五律74

一、五律第一格75

二、五律第二格77

三、五律第三格79

四、五律第四格80

五、古风式五律82

六、近似五律的五言古风85

七、五言六句小律87

八、五言排律88

第三章 七律94

第一节 七绝94

一、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型94

二、七绝第一格96

三、七绝第二格98

四、七绝第三格100

五、七绝第四格102

六、七言古绝与七言律绝的区分107

(一)平韵古风式七言律绝108

(二)平韵七言古绝109

(三)仄韵七言律绝110

(四)仄韵七言古绝110

第二节 七律111

一、七律第一格112

二、七律第二格114

三、七律第三格116

四、七律第四格120

五、古风式七律122

六、七言六句小律126

七、七言排律127

第四章 五七言律的变格131

第一节 五七言律的常规变格131

一、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131

二、常规变格的概念133

(一)常规变格诗例详析133

(二)常规变格中的“对应技巧”135

(三)常规变格的句式形态137

三、常规变格句例说解138

(一)平仄脚句式例析138

(二)仄仄脚句式例析141

(三)平平脚句式例析144

(四)仄平脚句式例析147

(五)“常规变格”要点总结150

第二节 孤平拗救151

一、孤平大忌的原因151

二、孤平的“本句自救”153

(一)五言句“孤平自救”154

(二)七言句“孤平自救”154

三、孤平拗救句的句尾变化155

(一)五言孤平拗救句的句尾变化156

(二)七言孤平拗救句的句尾变化156

第三节 律诗的古风式句尾158

一、五律的古风式句尾158

(一)五律古风式句尾的四种形态158

(二)五律句尾“仄平仄”与“仄平平”搭配159

(三)五律句尾“仄平仄”与“平仄平”搭配162

(四)五言句尾“仄仄仄”与“平平平”搭配163

(五)五言句尾“仄平仄”的单独使用164

二、七律的古风式句尾165

(一)七律句尾“仄平仄”与“平仄平”搭配165

(二)七律句尾“仄平仄”与“孤平拗救”搭配166

(三)七律句尾“仄平仄”与“仄平平”搭配167

(四)七律句尾“仄仄仄”与“仄平平”搭配169

(五)七律“平平平”句尾的特殊变格170

(六)七律句尾变格小结171

第四节 “二四六”变格与拗救172

一、五律中“二四”变格的拗救173

二、七律中“二四六”变格拗救175

三、律诗变格与拗救总结176

四、律诗变格的辩证180

第五章 六律185

第一节 六绝与六律185

一、六言律句的基础句式185

二、六绝正体187

(一)六绝第一格188

(二)六绝第二格190

(三)六绝第三格192

三、古风式六绝193

(一)拗粘六绝194

(二)拗对六绝195

(三)拗对兼拗粘六绝195

四、六律197

第二节 六律的形成与演化199

一、六律定格的启示199

二、六言古诗是四言诗的衍生200

三、六言古体向律体转化202

第三节 六律的变格203

一、六律不忌“孤平”204

二、六律的“一三五不论”205

(一)“仄脚”句式彻底“一三五不论”206

(二)“平脚”句式第5字不变207

第四节 六律与七律的亲缘关系210

一、六绝增补法验证210

二、七绝“减缩法”验证213

三、六律格式为七律格式浓缩的结论213

第五节 六律的对偶215

(一)通篇全用对偶者居多215

(二)单有一联对偶者居少216

(三)六律多用对偶的原因218

第六章 诗律综述220

第一节 律诗的用韵220

一、押韵的基本概念220

二、四声平仄与诗律222

(一)四声学说的来历222

(二)从发展变化中认识语音225

(三)四声的区分及运用227

三、关于韵部和韵书230

四、律诗押韵的规定及变通234

(一)本韵234

(二)出韵234

(三)宽韵、窄韵、险韵235

(四)借韵、邻韵与通押236

(五)进退格238

(六)辘轳格239

(七)限韵239

(八)和韵、次韵、步韵与和诗240

(九)叠韵241

五、关于“上尾”241

六、声韵的辨识245

七、改用新韵写新诗是大势所趋248

第二节 律诗的平仄粘对250

一、“粘对”的基本概念250

二、“失粘”与“失对”253

(一)失对例析253

(二)失粘例析254

第三节 律诗的节奏259

一、五律的节奏259

二、七律的节奏261

三、六律的节奏263

第四节 律诗的文字对偶264

一、对偶的概念264

二、对偶的宽与严266

(一)严对267

(二)邻对268

(三)宽对269

(四)半对270

三、对偶中名词分类与应用271

四、对偶中敏感词类的运用275

五、五律和七律的对偶规则281

(一)对偶多用中间两联的原因281

(二)五律和七律对偶变例283

(三)五绝和七绝的对偶286

(四)排律的对偶291

六、对偶的特殊技巧和避忌292

(一)扇面对(隔句对)292

(二)流水对293

(三)借对294

(四)自对296

(五)错综对297

(六)同字与“顶针格”298

(七)合掌300

(八)雷同301

第五节 律诗的句法302

一、五律的句法305

(一)单句305

(二)复句310

(三)递系句314

(四)兼语式314

(五)包孕句315

二、七律的句法316

(一)七言句“头节”的语法地位317

(二)五言“添头”变七言的句法变化321

(三)五言名篇佳句“添头”变七言的试验324

三、六律的句法327

(一)六律句法五特征327

(二)六律的单句328

(三)六律的复句330

附录一:《笠翁对韵》333

附录二:《诗律详解》主要参阅书目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