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家的故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文启煌编;邱瑾责任编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012·01004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家的故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励志修养篇1
篇前絮语1
杨昌济的自我修养3
小学教育的一朵鲜花5
谋中华艺术的复兴6
慷慨捐输办教育7
一次别开生面的讲演8
为人民办教育9
办“中法大学”11
毁家兴办女校12
披荆斩棘办实验幼师14
“苦乐谤誉”寄真情14
先进青年纷至沓来15
朱冼博士办农校17
鲁迅怎样做指导者18
整顿北大18
与师范教育结不解之缘19
成仿吾的校歌和毕业歌20
自编工科教科书的创始人20
朱自清写校歌22
治万人之病23
从今天学起25
马寅初展翅高飞26
屡试不第造诣深27
“活证明”与“活榜样”28
贫病交迫,笔耕不止29
培养理想人格30
困而知之31
“事故”与“讲演”的鼓舞32
李伯钊三过草地33
元旦前夕做什么34
闻一多的“里应外合”35
归去来兮36
胸怀壮志,蔑视困难37
取名趣谈39
二、树人育才篇43
篇前絮语43
十年斗争为竞存44
“檐燕歌”和“金陵精神”46
画坛伯乐47
育才·爱心·重才50
陈垣荐启功51
教育毛泽东不退学了52
教授司令的独到之处54
饱含园丁之情的“诗教”55
不拘一格选办学人才58
学校教育四育并重58
开大学招收女生的先河59
网罗众家,兼容并包59
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60
做老百姓的长工62
“请托说项”害处大63
“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与智慧”64
小学生读经无益有损65
后招别校落榜生65
悲天悯人的激情66
篆刻诗文含哲理67
“改过迁善”的新规章67
掐掉刚露苗头的为私思想68
算不出不准下讲台69
膳厅改为食力厅69
厚爱小寺促奋进70
借用外力教学生72
向犯错误的学生善意地招着手73
陶校长办公室的小课桌74
启蒙者多么伟大75
做个诚实的孩子76
“你还要经受锻炼”77
不迁就学生的缺点和错误78
鞠思敏的“朝会”课79
言教兼身教80
“航船教师”81
发讲义的故事81
“体育道德不能输”82
“锻炼身体的论文要放在学报的首篇”83
评击“积瘁损年华”的教育制度84
注重文明教育84
“人是逼出来的”85
咬字发言推广普通话85
反教育界的“左”倾冒进86
山洞里的数学讨论会87
望水兴叹88
知人难88
举学棋为例89
墨子看染丝有感90
三、尊师爱生篇91
篇前絮语91
“一日之师”与“终身之师”93
学生爱戴老校长95
“徐老专家”98
饮水思源感恩师100
饱含师生情谊的长衫102
一片尊师情103
夫子·老师·老师的老师104
学生的爱护使他流了泪104
爱的暖流,希望的热力105
“能够象这样屠杀青年的吗?”109
“答案是多少?”110
王亚南关怀爱护陈景润111
陈景润劫后哭王师112
“板仓杨”铜牌113
挺身而出114
正确对待青年知识分子114
“我要最后过河!”115
没开除一个学生116
一切为学生着想117
最早评述毛泽东的人117
带领师生虎口逃生118
两封爱生情深的长信120
“当学生没资格就当教授吧!”122
爱之能勿劳,忠焉能勿诲122
奋力营救学生123
竺校长睡在汽车里124
全面关心学生124
“息息相通”与“心心相印”125
做学生的表率126
教两个学生同样编印讲义127
未见面的师生127
作《师说》送李蟠128
伤心未了门生愿129
四、教改求新篇130
篇前絮语130
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132
孟子的多种教育方法134
闻名后世的“苏湖教法”136
陆九渊的“穷理”和“四注意”138
陈亮的“东西驰骋”138
鲁迅教学备受欢迎140
徐特立的教育主张144
陶行知倡新法教学145
别开生面的教改方法147
蔡元培重视读写和美育148
闻一多的独特教法150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斯霞教学法152
段力佩的大胆尝试154
陈寅恪讲学不同凡响158
采集百花酿成蜜159
到大千世界中去读“自然书”160
在用直五高的教育实验161
从“家”字谈到妇女解放162
结合根据地实际编审教材163
培养专门技能164
步行入滇绘画采风164
夏丐尊反空话套话165
六人合用的长方桌166
墨子幽默地答问166
文中子培养魏征168
柳宗元的“交以为师”169
董仲舒的“多连博贯”170
王阳明的“日课表”171
“早教”与“晚学”172
诗化的朱熹读书法173
康有为教法有独创性174
“大炮响了”175
五、严谨治学篇176
篇前絮语176
“五力”和“一率”178
鲁迅的好学精神和读书方法181
反对生吞活剥的学习方法182
徐特立的自学经验184
叶圣陶严肃认真做学问186
艺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188
王力的攀登精神189
闻一多的好学风191
苏步青的勤奋与惜时193
王安石写作求“新”196
齐白石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197
三件珍贵的遗物200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
孔子学琴于师襄202
手不释卷的顾炎武204
鼯鼠五技而穷204
泰山学习十年不归205
冲破“援引先例”的惰性206
积学问之零为整207
黎锦熙的生活特征和习惯208
笔记本超过一个人高209
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210
“没用星期日的爸爸”211
好书开卷有益212
费孝通“闭门盘货”213
六、谦虚律己篇214
篇前絮语214
斯霞求师216
向行动的大众学习217
闻一多的宽广胸怀217
谦逊地对待工作和创作220
平易近人的杨部长221
梁启超气度谦逊223
王力虚心好学224
主动改正差错225
赞赏郑板桥的一副对联226
颜元的自责227
不能强不知以为知228
不以师辈自居228
校长与学生共同戒烟229
马寅初让镜头230
“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230
一字之师232
实事求是地评论自己233
为知识不足而感到惭愧234
“我不是为了我自己!”235
坚持步行236
一人之死而求多人之活236
知错·认错·改错237
七、高风亮节篇239
篇前絮语239
马寅初铁骨铮铮241
人体模特儿之争243
可贵的民族气节247
李大钊在绞刑架下的演说250
徐悲鸿爱憎分明251
站到学生和真理的一边253
章“疯子”的闪光事迹256
办学从政风格高261
闻一多的正义感262
齐白石与官场誓不两立265
“硬骨头”音乐教育家267
“我等着第三枪!”269
吴承仕仗义执言271
费孝通报忧272
李建勋整顿教风273
早就让人共产了274
“有一件事正要同你商量”274
以解放女子为己任275
只办教育不做官275
鲁迅赠书276
从做学生起就搞“韧”的战略277
“六·三事件”和“下关事件”277
“剪辫子”和“不看报”278
“悼文”变“檄文”279
用体育规则驳倒美国人280
为烈士儿子换小碑280
朱自清的两个“鄙弃”281
“富贵于我如浮云”282
“你的胆子不小!”284
两次辞职不就范284
驳得戴季陶哑口无言285
建造中国的“通天塔”286
八、爱党爱国篇290
篇前絮语290
刘湛恩为国捐躯292
“白头婴儿”遭暗算294
复旦的“延安”296
杜鹃血染麦浪红297
弃笔从戎,抗日护台298
杨秀峰的爱民故事299
竺可桢拒飞台湾301
陈垣的“以史为鉴”302
李登辉的爱国主义情怀303
东亚睡狮岂永眠304
没有字的教科书305
吴玉章以党务国事为重307
闻一多的骨气309
时刻关心祖国命运312
“红色乡师”的主脑313
振衣帕米尔,濯足太平洋315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316
一个提案和一封电报316
无言的教育317
“靠的是中华,为的是中华”318
共饮“茅台”传轶诗319
李公朴的“笑”与“唱”320
声援学生抗日321
公车上书322
“复仇自是平生志”322
不拿工资的校长323
让敌方人员尽吃闭门羹324
当今陆放翁325
爱经学更爱祖国325
借诗画抒憎爱之情327
心目中只有党和国家327
为五四运动导先路328
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根基328
一堂教学课影响了一生的道路330
“金子终归是金子……”330
三改志愿唤国魂331
慷慨掷此身332
九、知音友谊篇335
篇前絮语335
真挚的革命情谊336
好战友好兄长341
黄炎培会晤爱迪生343
爱护老师的好校长344
君子之交,以诚相见346
“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347
刮目相看348
教授之教授349
通家之好351
交谊渊源深352
眷恋中学教书生活352
陈老总与贺绿汀354
清香如故,光照于人354
戴伯韬寄语斯霞355
同是天涯沦落客356
竺校长关心苏教授357
文字之交357
气度宽宏两文人358
延安五天“故人”多359
文人相亲360
王震与华罗庚361
十、家教爱情篇364
篇前絮语364
时刻以儿女的健康成长为怀365
黄炎培重家教367
李大钊教育孩子的故事369
教子心向延安371
张伯苓教子报国371
王安石为儿媳择夫372
缠足与放脚373
靠家教中举374
徐老教子晚婚374
学母亲编讲故事375
鲁迅怎样对待夫人和孩子376
贫贱双双到白头379
须将身做后人师380
情深义重的伴侣382
苏步青和他的夫人383
历历良非梦,犹希梦醒时384
共祈百岁老鸳鸯385
童偕到老387
不嫌文化低的小脚妻子388
“演说闹新房”与“最后的通讯”389
难得再听纺纱声390
《改良婚礼画》390
遗嘱不忘教育391
师教与父教392
十一、童心母爱篇393
篇前絮语393
童心母爱育儿童395
“小朋友的老朋友”401
放孩子们到宽阔的自由的地方去403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407
杨秀峰与孩子们410
艺术大师与小画童411
孩子们为之捧腹411
爱女的葬歌412
懊丧消失在孩子们欢乐的情绪中413
十二、情趣拾贝篇415
篇前絮语415
读书三境416
陶行知轶闻几则418
鲁迅风格轶事420
马寅初“求援”425
王力教授趣事426
“爱”是艺术造诣和品德素养的根源429
马约翰对待荣誉和锻炼431
实事求是学外国433
将老子提起“诉讼”434
少年应对显聪慧435
慧眼识佳作436
年方“八七”437
徐老学会做裁缝438
豁达开朗的胸怀439
“漂姑娘”的故事440
百年休负有涯身441
“神童”何鲁441
苏步青古文根基深442
黄宗羲论诗443
月夜蝉声444
荐贤贤于贤444
舞台和服装的设计师445
笔伐密探歹徒446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447
“请新娘放心”448
附录449
教育家简介449
后记486
热门推荐
- 3547623.html
- 570195.html
- 3703503.html
- 1059126.html
- 1635645.html
- 1071357.html
- 786080.html
- 1732973.html
- 3546766.html
- 37045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4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6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8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5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5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9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4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9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