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给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给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第2版
  • (德)Rainer H.Muller,(德)Gesine E Hildebrand著;胡晋红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313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药物-剂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给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现代口服固体剂型1

1.1 提高药物释放速率的制剂1

1.2 延缓药物释放的制剂3

第2章 环糊精——一类药物新辅料9

2.1 环糊精的性质9

2.2 CD包合物的制备10

2.3 CD包合物在药剂学上的应用10

2.4 CD的安全性11

2.5 已上市的含有CD的部分产品介绍11

第3章 现代口腔生物黏附给药系统13

3.1 口腔给药的吸收部位及口腔黏膜的通透性14

3.2 口腔给药系统的优缺点15

3.3 生物黏附片15

3.4 生物黏附聚合物膜17

3.5 开发及临床试验中的口腔生物黏附装置19

第4章 生物黏附与生物黏附剂型23

4.1 定义与目的23

4.2 黏膜黏附聚合物25

4.3 前景展望:第二代生物黏附剂——外源凝集素(1ectin)28

第5章 干粉吸入剂33

5.1 定义33

5.2 干粉吸入器的构造原理33

5.3 干粉吸入剂的优点和缺点38

第6章 不含氟氯烷的气雾剂给药系统40

6.1 以氢氟烷类(hydrofluorocarbones,HFC)为抛射剂的定量吸入气雾剂40

6.2 Omron U1?低频超声喷雾器41

6.3 Respimat?42

6.4 AERX?技术43

6.5 Spiros?44

7.3 贴片的工作模式46

7.2 离子导入给药的优点46

第7章 离子导入透皮给药贴片46

7.1 引言46

7.4 选用药物的要求47

7.5 离子导入渗透的基本情况48

7.6 首度应用48

7.7 应用前景49

第8章 眼部新型给药系统52

8.1 前言52

8.2 眼部给药存在的问题52

8.3 降低全身不良反应53

8.4 眼部给药的优化54

8.5 总结与展望66

第9章 植物药、其制剂及其产品的试验程序和接受标准71

9.1 法律背景71

9.3 改善质量、安全性及天然植物药制剂控制的新进展72

9.2 销售植物药的法律依据72

9.4 害虫控制新进展74

9.5 新配方74

9.6 生产方面的新趋势74

第10章 植物药的可比性评价77

10.1 定义77

10.2 植物药的特殊性质77

10.3 植物药评价80

第11章 药物的液晶83

11.1 液晶的定义和形成83

11.2 局部应用的液晶84

11.3 药物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液晶86

11.4 以液晶为部分微观结构的外用制剂87

11.6 化妆品中的液晶88

11.5 液晶药物88

12.1 产品设计及药物传递的控制91

第12章 经皮给药系统91

12.2 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98

12.3 皮肤渗透和透皮促进剂100

12.4 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101

12.5 经皮给药系统的优势、不足和发展108

第13章 治疗用的指甲油和指甲贴片118

13.1 人体指甲被认为是扩散屏障118

13.2 指甲油给药系统118

13.3 指甲油用于治疗指甲盖疾病119

13.4 用于治疗指甲疾病的指甲贴片119

13.5 全身作用119

14.1 什么是微乳?121

14.2 历史背景121

第14章 一种新型的皮肤给药系统——微乳121

14.3 性质122

14.4 药物转运的控释机制123

14.5 上市的微乳产品124

第15章 口服环孢素A微乳制剂:新山地明126

15.1 为什么要用口服微乳?126

15.2 环孢素A口服处方的优化原理126

15.3 环孢素微乳制剂新山地明的体内性状129

15.4 小结131

第16章 肠胃外营养乳剂132

16.1 引言132

16.2 肠胃外营养132

16.3 肠胃外全营养方案的组成133

16.4 乳剂的物理稳定性135

16.5 生物学稳定性和机体蛋白质的相互作用136

16.6 TPN混合物的工业化生产137

第17章 作为药物给药系统的肠外脂肪乳140

17.1 O/W型乳剂作为药物载体的适应性140

17.2 肠外脂肪乳应用的优势140

17.3 脂肪乳中的麻醉药140

17.4 含药脂肪乳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141

17.5 小结及展望142

第18章 化妆品中的W/O/W型复乳144

18.1 复乳的定义144

18.2 制作方法144

18.3 稳定性问题和直接提高W/O/W复乳稳定性的方法145

18.4 规则149

18.5 化妆品制剂中的复乳技术的优势149

18.9 总结150

18.8 运用W/O/W-乳剂技术(PPSI-技术)的产品150

18.7 药学应用中的复乳150

18.6 食品中的复乳150

第19章 药物脂质体152

19.1 脂质体类型152

19.2 脂质体的应用153

19.3 脂质体制备用脂质的选择标准156

19.4 制备方法156

19.5 与药物贮存有关的稳定性等问题158

19.6 DaunoXome?158

19.7 AmBisome?159

19.8 两性霉素B脂肪乳剂160

19.9 其他含有两性霉素B脂肪乳剂:Abelcet?und Amphocil?160

19.10 Alveofact?160

19.11 Pevaryl?-Lipogel161

19.12 HeparinPur?161

20.1 为什么要注射微粒167

20.2 基于聚合物的制剂167

第20章 微粒和植入剂:胃肠外应用的控释贮库给药系统167

20.3 微囊化168

20.4 微囊化过程168

20.5 聚合物基质169

20.6 灭菌消毒170

20.7 药物的释放过程172

20.8 微粒的特征174

20.9 给药的形式174

20.10 总结与展望175

第21章 医学影像造影剂177

21.1 前言177

21.2 X射线技术所用造影剂178

21.3 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183

21.4 超声造影剂185

21.5 放射诊断学187

21.6 光学技术造影剂193

第22章 人疫苗制剂196

22.1 引言196

22.2 活疫苗197

22.3 灭活病原体199

22.4 联合疫苗200

22.5 重组抗原201

22.6 多糖轭合物201

22.7 DNA疫苗202

22.8 佐剂203

22.9 脂质体204

22.10 微粒和纳米粒204

22.11 脉冲释放204

22.12 黏膜佐剂205

22.13 趋势和前景206

23.1 作用部位,阴道和子宫吸收207

第23章 阴道和子宫生物黏附给药系统207

23.2 阴道和子宫装置的优缺点209

23.3 阴道给药系统209

23.4 宫内节育器(IUD)212

23.5 局部作用的阴道片和凝胶214

第24章 药用小丸218

24.1 定义218

24.2 单一给药剂型与复合给药剂型218

24.3 小丸的制备221

24.4 小丸产品223

第25章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228

25.1 药物为何要转运至结肠?228

25.2 结肠给药系统228

25.3 存在问题与展望231

26.2 制备方法233

26.1 定义233

第26章 纳米粒233

26.3 纳米粒的潜在应用238

26.4 纳米粒的性质240

26.5 总结和展望243

第27章 固态脂质纳米粒(SLN)246

27.1 定义246

27.2 SLN与其他胶体药物载体的比较246

27.3 从蜡制丸剂到SLN的发展历史247

27.4 SLN的制备248

27.5 SLN中的药物释放249

27.6 SLN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250

27.7 SLN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251

27.8 纳米结构的脂质载体:新一代优化的脂质微粒载体给药系统252

第28章 磷脂前体药物和药质体256

28.1 什么是药质体?256

28.2 制备:从药物到磷脂前体药物和药质体257

28.3 磷脂前体药物的优点262

28.4 磷脂前体药物的缺点262

28.5 生物特性262

28.6 总结263

第29章 水不溶性药物注射给药的新方法——水溶胶265

29.1 胶态性质265

29.2 沉淀法制备水溶胶266

29.3 水溶胶溶液稳定性的测定267

29.4 结果269

29.5 生物药剂学结果269

第30章 纳米混悬剂:难溶性药物的一种新剂型272

30.1 难溶药物存在的问题272

30.2 纳米混悬剂的定义和生产272

30.4 纳米混悬剂的剂型274

30.3 纳米混悬剂的性质274

30.5 纳米混悬剂的体内性能276

第31章 稳定的多聚体亚微乳给药载体278

31.1 定义和引言278

31.2 多聚体乳化剂278

31.3 乳剂的聚合稳定性280

31.4 制备与特性281

31.5 应用前景283

第32章 血脑屏障处的药物传递285

32.1 介绍285

32.2 血脑屏障的解剖学和生理学285

32.3 血脑屏障处药物传递途径287

32.4 血脑屏障处药物传递的载体系统288

第33章 肺——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局部和系统转运位点290

33.1 大分子的肺部应用290

33.2 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290

33.3 肽和蛋白质的肺部转运293

33.4 肺部药物转运脂质体294

33.5 肺部基因转运294

第34章 结肠靶向给药301

34.1 概述301

34.2 结肠靶向给药的生理学条件302

34.3 以活性形式转移到结肠的前体药物303

34.4 结肠内容物的生物降解能力测试303

34.5 应用于结肠靶向制剂的新型辅料304

34.6 关于结肠释放特殊剂型的研究306

34.7 展望306

第35章 计算机控释给药系统308

35.1 简介308

35.2 计算机控释剂型的构建原理308

35.3 电解控制药物释放309

35.5 电泳控释药物311

35.4 透皮给药系统311

第36章 药物释放的生物调控314

36.1 前言314

36.2 以生物学方式调控的剂型314

36.3 葡萄糖控制的胰岛素给药系统315

36.4 结论317

第37章 免疫刺激复合物——亚单位疫苗的载体318

37.1 概述318

37.2 ISCOMs的形态、组成和制备318

37.3 ISCOM引起的免疫反应321

第38章 基因转运载体325

38.1 背景325

38.2 DNA转运中使用载体的必要性325

38.3 病毒载体327

38.4 非病毒基因转运载体328

索引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