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
  • 朱双一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4372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文学研究-福建省、台湾省;文化交流-研究-福建省、台湾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舞台文化之特征1

第一节 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与区域文学特征1

第二节 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6

一、闽台文化的“海洋性”特征6

二、闽台文化的“边缘性”特征9

三、闽台文化的“多元反差性”特征14

第三节 闽台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中华文化属性18

第二章 海洋意识和遗民忠义传统——明郑前后闽台文学的初步遇合25

第一节 抗倭靖海眺望台湾25

一、海洋:开阔中国传统文人的视野和心胸25

二、中国“海战文学”的滥筋28

一、郑成功父子的创作及宁靖王之绝命诗35

第二节 遗民气节一脉相承35

二、闽台源远流长的“遗民文学”传统42

第三节 东林后劲乡愁文学源头49

一、海外几社与经世思想的经闽入台49

二、乡土文学:卢若腾对民生苦难和闽台文化的反映56

三、乡愁与乡土、思归与扎根的辩证61

第四节 从割据走向统一65

一、禁海、迁界和施琅克台65

二、有关海洋及台湾之战略地位的思考72

三、闽人写闽事褒扬明末忠义80

第三章 风土杂咏和儒学教化——清代中叶闽台文学的深层对接87

第一节 发现台湾:风土杂咏诗风之流播87

一、身心老成的传统文人与荒莽台湾的遇合87

二、描绘台湾潮流中的《小琉球漫志》94

三、扩充见闻于海外的《海南杂著》100

四、风土杂咏诗的福建渊源102

第二节 以闽学为基本传承的教化105

一、从海滨邹鲁到海东邹鲁105

二、“追溯高风仰宋贤”“道延一线合真传”114

三、“闽泉旧族”章甫的理教和诗教118

四、理学在竹堑郑氏家族创作中的投影122

第三节 “家族文学”的形成及作用128

一、闽台大家族及“家族文学”的形成128

二、维护家族稳固和家庭伦理的郑用锡等人132

三、林占梅的家亲、族亲和乡梓之情136

四、家族园林中的交游酬唱和切磋磨砺141

五、台湾南、北、中的家族性文学群体146

第四节 儒学教化对于粗陋民风的疏导150

一、《海音诗》:兴利除弊的黄钟大吕之声150

二、《陶村诗稿》:分类械斗的描述和劝戒156

三、儒家教化对于鬼神巫觋之风的纠正162

第四章 主战、内渡和近代变革——割台前后闽台文学的交流互动171

第一节 近代闽台反抗外来侵略的“主战”传统171

一、禁烟、“射鹰”和死战:鸦片战争中的闽人171

二、饿死亦不肯为犬羊之奴:鸦片战争中的台民179

三、牡丹社事件和抗日前奏曲181

四、粉碎法夷“据地为质”的阴谋184

五、“有诏班师臣不奉”:遭遇割台之厄的台湾军民186

第二节 内渡和留台作家的互动及其民族气节191

一、兴盛一时的歌咏郑成功的诗文创作191

二、海峡两岸的相互眺望195

三、沉潜和奋起:台湾文人在闽创作活动199

四、留台文人的悲愤和洪弃生等的弃地遗民气节206

五、“击钵吟”的盛行及其意义和缺失212

第三节 走在中国近代变革前列的闽台221

一、发展船政、培养经世人才的沈葆桢221

二、闽籍近代文化名人:从改革走向保守226

三、连雅堂等台湾文人的革新倾向和传统情结232

第四节 闽台诗坛唐宋诗风的起伏消长242

一、福建诗坛与“唐宋之争”242

二、“宗唐”与“宗宋”在台湾的传衍和交融248

三、日据中期台湾“宗唐”诗风的再起254

一、五四浪潮中的留厦台湾学生运动257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的火种东传257

第五章 新文化的冲击和洗礼——现当代闽台作家的双向环流257

二、赖和在鹭岛:确立关心民众、医治国病的方向264

三、张我军于厦门:接受五四新思潮的前奏269

四、参与左翼革命活动的旅厦台湾作者273

第二节 闽籍或经闽入台作家的贡献283

一、郁达夫浸渍闽文化及其台湾之行283

二、覃子豪的《永安劫后》组诗和《海洋诗抄》291

三、活跃于闽台文坛的雷石榆296

四、写出台湾文学“好样本”的福州青年欧坦生302

第三节 厦大校友中的当代台湾文坛名家307

一、推动厦大抗战剧运的王梦鸥307

二、姚一苇:树立献身戏剧志向和为人生艺术理念315

三、厦门——余光中文学的发祥地327

第六章 文化形态和民性特征——闽台新文学中的历史、宗教、民俗和语言336

第一节 文学反映的闽台历史及其相互关联336

一、闽台现代文学中的抗倭驱荷民族英雄形象336

二、械斗的恶习及天地会的饮恨344

三、闽台作家对于抗日斗争的描写348

四、“台湾浪人”在厦门353

五、台湾海峡硝烟的升起和散去357

第二节 福佬和客家:闽台民性特征361

一、客家人:质朴、保守、刚毅的山地子民361

二、福佬人:遵奉“爱拼才会赢”的准则373

三、山与海的互补:福佬和客家的交汇381

一、闽台佛教禅理文学的特色390

第三节 佛教禅理在闽台文学中的投影390

二、许地山:佛学义理与亲情观念的融合393

三、当代台湾禅理散文397

第四节 台湾新文学中的民俗描写404

一、早期新文学中民俗描写的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意义404

二、“皇民化”压力下保存汉民族文化的曲折手段412

三、回归传统:当代台湾乡土文学的民俗描写423

第五节 闽南方言在台湾文学中的应用435

一、闽南方言的历史渊源及其与普通话的辩证关系435

二、台湾新文学作家的方言词汇、句法的运用438

三、俗谚、歌谣等展现的闽台文化灵魂445

四、台湾、闽南、中原:闽台方言的流与源453

主要参考文献460

后记4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