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信息技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以信息技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研究
  • 何翼扬,文兴吾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0165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应用-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研究-西北地区;信息技术-应用-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研究-西南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牧区-经济发展-研究-西北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牧区-经济发展-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信息技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性1

1.1 在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中,各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的起点是很不同的2

1.2 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边远地区,自然条件一般较差2

1.3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般较低,许多地区仍处于深度贫困之中3

1.3.1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水平低3

1.3.2 农村可利用的公共物品匮乏4

1.3.3 许多地区仍处于深度贫困之中5

1.4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普遍贫困,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低的伴生现象7

1.5 从总体上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为贫困文化所笼罩8

第二章 韩国新村运动的历史经验与启示11

2.1 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11

2.2 韩国新村运动悲壮的肇始13

2.3 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特点与启示14

2.3.1 以思想启蒙为先导,培养内动力14

2.3.2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16

2.3.3 找准突破口,从长远着眼、小处着手17

2.3.4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18

2.3.5 组织创新、机制创新18

第三章 信息技术及其对落后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19

3.1 信息高技术产业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战略产业19

3.2 信息高技术产业是具有强渗透性和带动性的高技术产业21

3.3 信息高技术产业是实施知识发展战略的基础产业21

3.4 信息高技术产业为落后地区通过增强交往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23

3.5 信息高技术产业变革着落后地区的空间结构,创造出新的生存与发展方式27

3.5.1 实空间、虚空间与灰空间生存27

3.5.2 远程通信网络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0

3.6 信息技术是冲破贫困文化笼罩最有效的手段34

第四章 我国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概况36

4.1 实施“金农工程”36

4.1.1 “金农工程”建设目标37

4.1.2 “金农工程”建设原则38

4.1.3 “金农工程”的发展状况38

4.2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40

4.2.1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提出与推进41

4.2.2 深入开展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42

4.3 实施电话“村通工程”44

4.3.1 电信普遍服务与电话“村通工程”45

4.3.2 深入推进电话“村通工程”47

4.4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49

4.4.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50

4.4.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技术路线50

4.4.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初步成效52

4.5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54

4.5.1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本框架54

4.5.2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组织体系55

4.5.3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本原则56

4.6 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7

4.6.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重大意义57

4.6.2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本框架59

4.6.3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初步成效60

4.7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的综合应用62

4.7.1 开展“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工作62

4.7.2 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64

4.7.3 构建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65

第五章 新时期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新思路与新理念67

5.1 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67

5.1.1 传统追赶战略的主要特征68

5.1.2 新追赶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69

5.2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优先加快社会发展的现实可行性72

5.2.1 西部生态屏障建设使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加快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73

5.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学指标要求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加快社会发展76

5.2.3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经济起飞需要加快社会发展77

5.3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加快发展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作用80

5.3.1 文化建设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80

5.3.2 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系统框架与“三农”共赢理论逻辑81

5.3.3 加强文化建设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的重大意义87

5.3.4 民居服务旅游业:四川民族地区农牧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亮点92

第六章 以社会信息化发展方略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95

6.1 农牧区信息化建设将直接推进农牧区人类发展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建设96

6.1.1 关于人类发展能力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96

6.1.2 加强农牧区信息化建设将有力地推进农牧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98

6.2 加强农牧区信息化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农牧区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繁荣101

6.2.1 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为农牧区文化建设提供现代技术支撑101

6.2.2 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使农牧民先“愉快”起来而不断推进文化繁荣104

6.3 农牧区信息化建设将为加强农牧区社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110

6.4 把握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特殊性112

6.5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与阶段性策略的辩证关系113

第七章 从甘孜藏族自治州信息化建设透视既有实践及存在的问题114

7.1 甘孜藏族自治州信息化建设状况116

7.1.1 广播电视业116

7.1.2 电信业119

7.1.3 电子政务建设121

7.1.4 教育信息化建设122

7.1.5 农信机的使用123

7.1.6 远程医疗的探索124

7.2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形式125

7.2.1 广播电视覆盖的基本实践形式125

7.2.2 电信覆盖的基本实践形式131

7.2.3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形式137

7.2.4 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实践形式145

7.3 既有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147

7.3.1 尚未找到因地制宜地推动广播电视业及相关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148

7.3.2 尚未确立符合自身内在要求的城乡统筹、互动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理念154

7.3.3 尚未从发展的战略高度推进农牧区信息化建设155

第八章 IPTV及其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157

8.1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IPTV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158

8.1.1 宁夏全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肇始159

8.1.2 宁夏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举措160

8.2 IPTV概要164

8.2.1 IPTV的基本概念164

8.2.2 IPTV的业务分类165

8.2.3 IPTV系统的架构168

8.2.4 IPTV平台170

8.2.5 IPTV门户172

8.3 IPTV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73

8.3.1 IPTV的革命性意义173

8.3.2 IPTV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意义178

8.4 以VSAT宽带为传输主干、IPTV为基本模式,建设甘孜州信息系统185

第九章 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构想189

9.1 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90

9.2 把IPTV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模式198

9.2.1 IPTV模式以广播电视为中心,满足着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广播电视业发展为主导的客观要求200

9.2.2 IPTV模式使农牧民能在电视机上方便地收听收看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有助于提高生产、生活、交往能力的各种信息201

9.2.3 IPTV模式解决了农牧区报刊、图书匮乏和通邮困难等问题202

9.2.4 IPTV模式能使农牧民有形式多样的游戏娱乐生活203

9.2.5 IPTV模式对建构富于民族特色、直接服务于本土百姓的传播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3

9.3 加大中央政府的统筹和推动力度206

9.4 有效整合各种资源210

9.4.1 整合城乡信息资源210

9.4.2 整合涉农牧信息资源212

9.4.3 充分发挥农牧区中小学的“信息化据点”作用214

9.5 建好村级信息服务站215

9.6 向农牧民普遍赠送广播电视接收终端219

9.7 构建可持续的运行和发展系统222

参考文献229

后记2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