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美学体系【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美学体系
  • 叶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0571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美学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美学的现代形态1

第一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3

一 美学学科的名称3

二 美学研究的对象5

三 美学研究的方法7

第二节 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10

一 建设一个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10

二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原则15

三 现代美学体系的理论构架27

本章参考书目33

第二章 审美形态35

第一节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37

第二节 作为文化大风格的审美形态41

一 双希文化的审美嬗变41

二 华夏文化的审美复调56

第三节 审美形态分析65

一 优美65

二 崇高68

三 悲剧72

四 滑稽和喜剧74

五 荒诞76

六 中和79

本章参考书目82

第三章 审美意象83

第一节 审美艺术学的内涵85

一 审美艺术学的核心课题85

二 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回顾86

三 西方艺术研究的回顾90

第二节 艺术和艺术品99

一 对“艺术”一词的考察92

二 器具与艺术品102

第三节 意象和意境107

一 对“意象”一词的说明107

二 意象产生和存在于审美意向活动之中109

三 艺术操作与意象生成112

四 对审美意象的分类考察115

五 “意境”的哲理性意蕴129

第四节 从意象构成关系看西方现代派艺术135

本章参考书目153

第四章 审美感兴155

第一节 对“感兴”一词的语义学考察157

第二节 审美感兴过程的描述161

一 审美感兴的三个阶段161

二 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162

三 审美知觉163

四 通感170

五 审美想象174

六 审美领悟180

七 审美情感183

八 审美回味和审美心境186

第三节 审美感兴的定性分析188

一 审美感兴的无功利性189

二 审美感兴的直觉性195

三 审美感兴的创造性202

四 审美感兴的超越性212

五 审美感兴的愉悦性214

第四节 审美感兴的若干类型221

一 美感与丑感221

二 崇高感与荒诞感224

三 悲剧感与喜剧感229

本章参考书目233

第五章 审美文化235

第一节 审美社会学的内涵237

一 审美社会学的历史回顾237

二 审美社会学的对象和范围240

第二节 审美文化的构成与特性243

一 审美文化的构成243

二 审美文化的特性249

三 审美趣味264

第三节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269

一 通俗艺术与严肃艺术270

二 艺术的传统与反传统279

三 现代科技与审美活动284

本章参考书目294

第六章 审美教育297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内涵299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基本理论304

一 个体审美发展的定性分析304

二 个体审美发展在当代的迫切性315

三 审美教育的形态特征316

四 审美教育的实施原则320

五 审美教育的综合指标326

本章参考书目331

第七章 审美设计333

第一节 审美设计学的内涵335

一 什么是审美设计学335

二 审美设计思想发展的历程339

第二节 审美设计学的出发点350

一 审美设计学的基本理论350

二 审美设计的基本原则353

三 功能美360

本章参考书目363

第八章 审美发生365

第一节 审美发生学的内涵367

一 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对象367

二 审美发生学的历史回顾369

三 审美发生学的研究途径375

第二节 审美主体的前形态378

一 动物性本能对主体的影响378

二 生产劳动对主体的影响382

三 原始思维对主体的影响388

四 主体原始形象符号操作能力的初步发展390

第三节 审美客体的前形态——原始形象符号395

一 什么是原始形象符号395

二 原始形象符号的最初类型400

三 原始形象符号的功能408

第四节 审美发生的条件和契机411

一 原始形象符号活动包含着潜在的审美因素412

二 原始思维的解体与审美主体的形成413

三 原始形象符号向审美符号的转化415

本章参考书目425

第九章 审美体验427

第一节 对西方审美哲学的反思429

第二节 审美就是自由的体验444

一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444

二 审美感兴与审美体验的同一449

三 审美体验与审美意象的同一452

四 “我”与世界的沟通454

本章参考书目460

全书主要参考书目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