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理实验方法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魏伟,吴希美,李元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47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722页
- 文件大小:652MB
- 文件页数:1746页
- 主题词:药理学-实验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理实验方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有关技术3
第一章 实验动物3
第一节 实验动物法制化和标准化管理3
第二节 实验动物分类5
第三节 实验动物等级及监测8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品系和在医学生物中的应用17
第五节 免疫缺陷动物和转基因动物34
第二章 动物实验的一般技术38
第一节 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38
第二节 动物体液收集方法44
第三节 动物的麻醉和处死方法52
第四节 动物常用生理指标测定方法54
第五节 受试动物临床检查方法56
第六节 动物尸体局部检查和病理材料的采集送检方法57
第二篇 药理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63
第三章 药理实验设计63
第一节 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63
第二节 抽样和分组64
第三节 预试与筛选66
第四节 药理实验设计的样本问题68
第五节 药理实验设计的剂量问题69
第四章 药理实验统计分析74
第一节 药物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74
第二节 药理实验资料的类型及其统计方法76
第三节 药理研究中的量效关系分析80
第三篇 药理实验常用放射与生化技术89
第五章 实验核医学技术在药理学中的应用89
第一节 概述89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91
第三节 放射性样品测量95
第四节 放射性衰变的统计涨落及测量误差的控制103
第五节 液体闪烁测量技术108
第六节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与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法115
第七节 放射自显影技术138
第六章 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测定方法149
第一节 环核苷酸的测定方法149
第二节 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方法157
第三节 丙二醛的测定方法161
第四节 细胞钙的测定方法164
第五节 内啡肽的测定方法173
第六节 组胺的测定方法177
第七节 褪黑素的测定方法179
第七章 常见药物作用相关酶学试验方法183
第一节 概述183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的测定方法184
第三节 递质及信使合成代谢酶190
第四节 抗氧化酶的测定202
第五节 脂氧酶和环氧酶的测定215
第四篇 细胞与分子药理学技术221
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技术221
第一节 心肌细胞培养实验方法221
第二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实验方法227
第三节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实验方法231
第四节 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方法235
第五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方法235
第六节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实验方法236
第七节 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检测方法237
第八节 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黏附率测定方法238
第九节 血浆可溶性黏附分子检测方法239
第十节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检测方法240
第十一节 高内涵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242
第九章 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分离技术与细胞凋亡的测定方法246
第一节 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分离技术246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测定方法262
第十章 分子药理学技术274
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274
第二节 核酸探针的标记与杂交283
第三节 PCR和real time PCR方法296
第四节 DNA序列测定方法303
第五节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313
第六节 定点突变技术318
第七节 基因表达与调控319
第八节 微小RNA(microRNA)研究实验方法328
第九节 RNAi技术331
第十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方法334
第十一节 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实验方法342
第十二节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实验方法355
第十一章 转基因技术与基因治疗364
第一节 转基因小鼠模型364
第二节 基因打靶369
第三节 microRNA转基因技术375
第四节 基因治疗学方法376
第五篇 临床前毒理学试验方法383
第十二章 一般毒性试验383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383
第二节 长期毒性试验393
第三节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406
第四节 生物工程产品临床前安全性试验415
第十三章 特殊毒性试验423
第一节 遗传毒理学试验方法423
第二节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436
第三节 致癌性试验471
第十四章 其他毒性试验485
第一节 药物依赖性试验485
第二节 局部毒性试验494
第三节 安全药理学试验504
第六篇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521
第十五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521
第一节 药物吸收研究实验方法521
第二节 药物分布研究实验方法529
第三节 药物代谢研究实验方法532
第四节 药物排泄研究实验方法539
第五节 药动学概念和房室模型541
第六节 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案的设计550
第七节 药代动力学样本的种类和处理552
第八节 药代动力学样本测定方法558
第九节 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方法572
第十节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577
第十六章 生物利用度及等效性评价584
第一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584
第二节 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试验原则和方法585
第三节 生物等效性评价588
第七篇 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601
第十七章 中枢给药与递质代谢研究方法601
第一节 中枢不同部位给药方法601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通路损毁方法608
第三节 离体脑组织和神经细胞神经递质释放研究方法612
第四节 在体脑组织递质释放研究法615
第五节 脑组织递质重摄取研究法620
第六节 脑组织递质灭活研究法622
第七节 脑组织电药理实验方法624
第十八章 局部麻醉药实验方法630
第一节 表面麻醉630
第二节 浸润麻醉630
第三节 传导麻醉631
第四节 椎管麻醉632
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与模型评价633
第十九章 行为药理实验方法635
第一节 镇静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635
第二节 催眠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639
第三节 抗抑郁药动物评价模型643
第四节 抗焦虑药动物行为评价模型651
第五节 学习、记忆实验方法663
第六节 实验性老年痴呆症模型669
第七节 与5-羟色胺受体激活有关的动物行为实验方法696
第八节 多巴胺受体药物的动物行为实验699
第二十章 抗惊厥和抗帕金森病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705
第一节 抗惊厥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705
第二节 慢性实验性癫痫模型707
第三节 原发性实验性癫痫模型712
第四节 抗Parkinson病药实验方法715
第二十一章 延缓衰老药物实验方法721
第一节 衰老动物模型721
第二节 延缓衰老药物实验的生化指标检测727
第三节 延缓衰老药物的免疫学实验法727
第四节 延缓衰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法728
第二十二章 抗炎、解热、镇痛药物的实验方法737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737
第二节 抗炎实验方法737
第三节 抗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761
第四节 抗痛风药物的实验方法765
第五节 发热反应实验方法769
第六节 镇痛药的药效实验方法770
第七节 镇痛药物作用部位分析780
第八节 离体标本生物测定方法783
第八篇 循环系统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791
第二十三章 血压测定法791
第一节 间接测压法791
第二节 直接测压法794
第三节 遥控测压法797
第二十四章 高血压模型与抗高血压药物实验方法800
第一节 高血压模型800
第二节 降压药作用机制实验法807
第三节 休克模型的制备812
第二十五章 血流量与血流动力学测定方法815
第一节 电磁流量计法815
第二节 心脏功能和血流量的超声测量818
第三节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法820
第四节 清醒大鼠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实验方法823
第二十六章 心脏与血管实验方法827
第一节 哺乳类动物离体心脏灌流实验827
第二节 离体乳头肌实验方法829
第三节 人心耳梳状肌实验方法833
第四节 离体窦房结和乳头肌血液灌流法834
第五节 离体工作心脏实验方法837
第六节 在体心脏实验方法839
第七节 冠状血管及冠脉血流量实验方法841
第八节 动物心电图847
第九节 动物心导管技术857
第十节 心肌肥厚模型与实验方法862
第十一节 肺动脉高压模型与实验方法866
第十二节 心血管肾上腺素受体实验方法869
第二十七章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缺血预适应实验方法876
第一节 心肌缺血与梗死范围测量指标与方法876
第二节 在体心肌梗死模型886
第三节 离体大鼠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889
第四节 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实验法890
第五节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体模型891
第六节 心肌缺血预适应离体模型892
第二十八章 心功能不全实验方法894
第一节 心肌收缩功能的超声微测距技术894
第二节 心脏压力超负荷心功能不全模型896
第三节 心脏血容量超负荷心功能不全模型897
第四节 化学物质诱导心功能不全模型899
第五节 快速起搏造成的心功能不全模型902
第六节 心肌梗死加快速起搏造成的心功能不全模型904
第七节 拟似冠心病伴高血压的心衰模型905
第二十九章 血管阻力与血管张力测定方法908
第一节 在体器官局部血管阻力测定方法908
第二节 离体器官/血管灌流法912
第三十章 影响微循环药物的实验方法918
第一节 微循环动物实验方法918
第二节 常用微循环观察方法921
第三节 微血管测压和测流速924
第四节 甲皱微循环检测926
第五节 核技术在微循环检测的临床应用929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实验法930
第七节 几种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935
第八节 几种微循环测试新技术939
第三十一章 心肌电生理实验方法943
第一节 心室肌动作电位的记录943
第二节 窦房结电生理实验方法及窦房结功能损伤模型的建立947
第三节 希氏束电图测定法951
第四节 离体心肌条细胞内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同步记录954
第五节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实验方法955
第三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978
第一节 药物诱发心律失常模型978
第二节 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模型983
第三节 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心律失常法986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基本特性影响的实验法989
第五节 产生窦房结功能低下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实验模型992
第六节 MicroRNA研究方法及其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994
第三十三章 脑缺血和脑血流实验方法998
第一节 脑缺血/脑梗死动物模型998
第二节 脑血管在位灌流法1005
第三节 离体脑血管实验法1006
第四节 脑血流测定法1008
第三十四章 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实验方法1011
第一节 血脂测定法1011
第二节 组织中的脂质测定1013
第三节 血脂蛋白测定1013
第四节 载脂蛋白的测定1017
第五节 脂质过氧化物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测定1021
第六节 影响脂质代谢有关酶活性的实验1022
第七节 调血脂药及抗AS药的筛选1025
第九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033
第三十五章 影响白细胞和红细胞药物实验方法1033
第一节 血细胞检测方法1033
第二节 贫血动物模型1043
第三节 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1045
第四节 白细胞减少症动物模型1046
第三十六章 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048
第一节 常用造血干/祖细胞培养与分离技术1048
第二节 造血细胞分化抗原群检测方法1054
第三节 动物骨髓的采集方法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方法1055
第四节 白血病动物模型实验方法1056
第五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动物模型1060
第三十七章 治疗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063
第一节 血小板检测方法1063
第二节 血液凝固实验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测定方法1075
第三节 血小板减少症模型1080
第四节 血友病动物模型1082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动物模型1083
第六节 血栓形成模型1084
第十篇 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093
第三十八章 消化系统运动及分泌实验方法1093
第一节 消化器官运动实验方法1093
第二节 消化器官分泌实验方法1098
第三节 消化器官激素活性和受体实验方法1106
第三十九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实验模型制备和器官造瘘法1111
第一节 消化器官造瘘法1111
第二节 胃病的实验模型1113
第三节 肠病的实验模型1116
第四节 腹膜炎的实验模型1119
第五节 胰腺炎的实验模型1119
第六节 胆结石和胆系感染的实验模型1120
第七节 止吐药的药理实验方法1122
第八节 止泻药与导泻药的药理实验方法1123
第四十章 抗肝炎与防治肝纤维化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128
第一节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28
第二节 免疫性肝损伤模型1130
第三节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1132
第四节 脂肪性肝病1132
第五节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1134
第六节 离体大鼠肝灌流方法1138
第七节 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方法1139
第八节 大鼠肝星状细胞及库普弗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方法1142
第十一篇 呼吸系统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147
第四十一章 祛痰药、镇咳药与呼吸兴奋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147
第一节 祛痰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147
第二节 镇咳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150
第三节 呼吸兴奋药的药理实验方法1154
第四十二章 呼吸道平滑肌实验方法1156
第一节 离体气管、肺条实验1156
第二节 透壁刺激法1159
第三节 肺溢流实验法1163
第四节 肺支气管灌流法1165
第五节 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1166
第六节 呼吸机械功能实验法1167
第四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模型1178
第一节 硅沉着病(矽肺)模型实验方法1178
第二节 过敏性哮喘模型实验方法1188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实验方法1191
第四节 慢性肺部感染模型实验方法1193
第五节 急性支气管炎模型实验方法1194
第六节 肺纤维化模型实验方法1195
第十二篇 泌尿系统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199
第四十四章 肾功能检测法和利尿药及抗利尿药物实验方法1199
第一节 肾血流量测定1199
第二节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1201
第三节 肾小管功能测定1202
第四节 肾小管微穿刺实验法1205
第五节 截流分析实验法1207
第六节 肾功能生化检测法1209
第七节 利尿药及抗利尿药的实验法1212
第四十五章 肾脏疾病的动物模型1215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1215
第二节 肾小球肾病动物模型1222
第三节 间质性肾炎或肾损害动物模型1227
第四节 急性肾衰竭动物模型1231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1236
第六节 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1238
第七节 肾脏或尿路结石动物模型1239
第十三篇 变态反应与免疫功能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243
第四十六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243
第一节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1243
第二节 过敏性支气管痉挛实验1245
第三节 Schultz-Dale反应实验1246
第四节 抗过敏介质实验1247
第五节 肥大细胞实验法1249
第六节 Ⅱ~Ⅳ型变态反应模型1251
第七节 致敏动物气道炎症反应实验法1252
第八节 葡聚糖凝胶G-200诱导的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实验法1253
第四十七章 免疫抑制药和增强药的药理实验方法1254
第一节 免疫细胞培养技术1254
第二节 淋巴细胞功能的测定1263
第三节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1273
第四节 细胞因子测定1282
第五节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1299
第六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病理动物模型1307
第七节 多发性硬化常见的病理动物模型1313
第八节 抗银屑病药物实验法1315
第十四篇 内分泌代谢和生殖功能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321
第四十八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其拮抗剂的药理实验方法1321
第一节 皮质激素样作用及其拮抗效应的实验法1321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1325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的测定1332
第四十九章 甲状腺和抗甲状腺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335
第一节 甲状腺摘除实验方法1335
第二节 耗氧(耐缺氧)实验和耗氧量测定方法1336
第三节 致甲状腺肿和抗甲状腺肿实验方法1338
第四节 甲状腺吸131Ⅰ率实验方法1338
第五节 尿中排出131Ⅰ实验方法1339
第六节 促甲状腺激素实验方法1339
第五十章 性激素实验方法1341
第一节 雄激素实验方法1341
第二节 同化激素实验方法1347
第三节 抗雄激素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348
第四节 雌激素实验方法1348
第五节 抗雌激素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354
第六节 孕激素实验方法1354
第七节 促性腺激素实验方法1359
第八节 抗阳痿药的药理实验方法1361
第五十一章 抗糖尿病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364
第一节 实验性、自发性和转基因糖尿病动物模型1364
第二节 正糖钳技术1371
第三节 常用血糖测定方法1373
第四节 血清胰岛素测定方法1376
第五十二章 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382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实验模型1382
第二节 骨质疏松各类指标的观察和测定1387
第五十三章 计划生育药物药理实验方法1395
第一节 动物繁殖周期1395
第二节 抗排卵测定1395
第三节 雌性动物抗生育实验1398
第四节 雄性动物抗生育实验1400
第五节 药物对附睾精子活动和形态影响的实验1401
第六节 药物对睾丸精子作用的实验1402
第七节 生殖细胞培养1403
第五十四章 作用于子宫的药物药理实验方法1408
第一节 实验条件的选择1408
第二节 离体子宫实验方法1410
第三节 麻醉动物在体子宫实验法1412
第四节 清醒动物子宫实验法1413
第五节 动物在体子宫微循环实验法1415
第五十五章 生殖系统疾病的药物药理实验方法1417
第一节 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417
第二节 抗子宫肌瘤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421
第三节 抗多囊卵巢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423
第四节 抗前列腺增生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426
第五节 抗前列腺炎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430
第十五篇 化学治疗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435
第五十六章 抗菌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435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一般实验方法1435
第二节 抗生素后效应实验方法1447
第三节 体液及组织中抗菌药物含量的测定法1450
第四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1457
第五节 细菌耐药性实验方法1460
第六节 抗螺旋体药物实验法1463
第七节 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实验方法1471
第八节 抗结核药物实验法1476
第五十七章 抗病毒药、抗立克次体药物实验方法1485
第一节 病毒及其预防治疗概况1485
第二节 病毒的特性和培养检测方法1487
第三节 病毒实验模型和研究方法1489
第四节 抗病毒药物药效学评价原则和方法1492
第五节 主要抗病毒药物的病毒实验模型和研究方法1495
第六节 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方法1510
第七节 抗立克次体药物药效学研究方法1515
第五十八章 抗寄生虫病药物实验方法1521
第一节 抗疟药实验方法1521
第二节 抗卡氏肺孢子虫药物实验方法1527
第三节 抗隐孢子虫药物实验方法1529
第四节 抗阿米巴药物实验方法1531
第五节 抗刚地弓形虫药物实验方法1534
第六节 抗滴虫药物实验方法1535
第七节 抗黑热病药物实验方法1538
第八节 抗血吸虫药物实验方法1541
第九节 抗肺吸虫药物实验方法1545
第十节 抗华支睾吸虫药物实验方法1547
第十一节 抗丝虫药物实验方法1549
第十二节 抗钩虫药物实验方法1553
第十三节 抗蛔虫药物实验方法1556
第十四节 抗旋毛形线虫药物实验方法1558
第十五节 抗包虫药物实验方法1560
第十六节 抗囊尾蚴药物实验方法1562
第五十九章 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1566
第一节 概述1566
第二节 肿瘤细胞体外筛选方法1566
第三节 肿瘤动物模型体内筛选方法1581
第四节 抗肿瘤药耐药性实验方法1610
第五节 抗肿瘤血管生成实验方法1621
第六节 抗肿瘤转移的实验方法1623
附录1630
1.溶液与化学试剂的基本常识1630
2.各种动物人工生理溶液的成分和配制1632
3.常用灭菌法1635
4.常用试剂及培养液的配制1638
5.离心机转数(rpm)与离心力(G)的换算1645
6.实验动物的生物学数据1645
7.种属间等效剂量的折算表1698
8.实验材料1698
9.实验动物的麻醉1699
索引1702
热门推荐
- 1598774.html
- 20076.html
- 2450261.html
- 2693212.html
- 3721561.html
- 2023803.html
- 2675032.html
- 2396071.html
- 2074376.html
- 29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9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1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9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3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1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3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7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4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