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 以于庄的个案研究为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 以于庄的个案研究为例
  • 于光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0618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农村-城市化-研究-中国;农业环境-环境保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 以于庄的个案研究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相关研究1

一、选题意义1

二、相关研究趋势2

第二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3

一、分析框架3

二、研究路径4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4

一、研究方法4

二、资料收集6

第四节 研究地点的选取6

第二章 于庄城镇化的背景8

第一节 于庄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环境8

一、于庄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归属8

二、于庄的自然条件9

三、于庄的社会经济环境10

第二节 于庄的经济与文化12

一、于庄经济的变迁12

二、于庄的节日风俗和文化17

第三节 于庄的企业20

一、于集乡的企业20

二、于庄村办企业的发展21

第三章 于庄的城镇化26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理论26

一、城镇化的内涵26

二、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31

三、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33

第二节 于庄的城镇化及其进程36

一、于庄的城镇化及其动力36

二、于庄城镇化的进程40

第三节 于庄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变迁44

一、农田耕作方式的变化45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47

三、于庄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50

四、于庄人口的变化51

第四节 于庄的“能人”53

一、村支书——于宏奎54

二、市国棉厂厂长——于宏阳60

第四章 于庄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61

第一节 人口集聚产生的环境问题61

一、于庄人口的集聚61

二、于庄人口集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62

第二节 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72

一、于庄的降水及自然灾害73

二、于庄房屋结构的变迁73

三、城镇化过程中的建筑垃圾75

第三节 于庄的水污染问题77

一、陵县水资源状况77

二、于庄的农田灌溉78

三、于庄的饮水井的变迁79

四、化工厂和造纸厂的污染转移80

五、于庄印染生产线的污染81

六、水污染对于庄的影响83

第四节 于庄的噪音污染问题84

一、机动车辆产生的噪音污染84

二、于庄企业的噪音污染85

第五节 于庄城镇化中的“线性”发展问题88

一、于庄街区规划和房屋改造中的宅基地问题88

二、于庄房屋搬迁中的规划89

三、于庄的房地产市场90

四、于庄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92

第五章 围绕城镇化与环境问题发生的组织与个人94

第一节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94

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动特点94

二、政府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发生的环境问题95

三、于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98

第二节 于庄的村级组织112

一、村级组织的嬗变及特点112

二、于庄的村级组织与村办企业116

三、环境问题中的村级组织119

第三节 于庄的村民121

一、于庄村民的职业分布及变化121

二、于庄村民对环境问题态度的嬗变122

三、从村民到市民的成长124

第四节 外来务工及经商人员126

第六章 结论与理论探讨134

第一节 于庄的城镇化与环境问题134

第二节 关于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关系的解释137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137

二、史奈伯格的“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模式”139

第三节 一种解释视角:市民社会与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140

一、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中的不同利益群体141

二、市民社会的缺位和公共领域的缺失142

第四节 结语146

附录 典型个案访谈记录148

参考文献167

后记1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