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生物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神经生物学
  • 寿天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7957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神经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活动过程3

第一章 神经元3

第一节 神经元的结构3

一、神经元的胞体4

二、神经元的突起5

三、神经元的分类6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7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几种类型8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9

复习题10

参考文献10

第二章 静息电位11

第一节 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记录11

第二节 静息膜电位的离子学说11

复习题13

参考文献13

第三章 动作电位14

第一节 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14

一、离子学说及其实验证据15

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15

第二节 离子电流的分离方法15

一、电压钳原理16

二、离子电流的分离方法17

第三节 离子电导和Hodgkin-Huxley模型20

一、离子电导20

二、钾电导20

三、钠电导22

四、Hodgkin-Huxley方程23

复习题25

参考文献25

第四章 突触和突触传递26

第一节 化学突触27

一、突触前膜28

二、突触间隙29

三、突触后膜30

第二节 缝隙连接30

第三节 突触电位和突触整合31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1

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32

三、突触融合32

复习题34

参考文献34

第五章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35

第一节 神经递质及其分类35

一、乙酰胆碱36

二、生物胺类36

三、氨基酸类36

四、嘌呤类37

五、神经肽37

六、其他一些可能的神经递质37

第二节 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和失活37

一、神经递质的合成37

二、神经递质的释放37

三、神经递质的失活38

第三节 神经调质和递质共存39

复习题39

参考文献39

第六章 离子通道40

第一节 离子通道的基本特征40

一、不同的离子通道是互相独立的40

二、通道是孔洞而不是载体40

三、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构41

四、通道对离子通透的特异性依赖于孔洞大小、离子形成氢键的能力及通道内位点相互作用的强度41

第二节 门控电流42

一、门控电流的理论根据42

二、门控电流的记录42

第三节 膜片钳技术43

第四节 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45

一、钠通道、钙通道和钾通道的分子结构45

二、钠通道48

三、钾通道50

四、钙通道51

复习题52

参考文献52

第七章 受体和第二信使53

第一节 受体的分子机制53

一、受体53

二、ACH受体的分子结构54

三、谷氨酸受体54

第二节 神经信号传导中的G蛋白55

一、受体通过GTP催化激活G蛋白55

二、G蛋白偶联受体56

三、效应蛋白:酶、通道或转运蛋白57

第三节 钙作为第二信使系统57

一、细胞内钙浓度的测定57

二、胞质钙离子的调控58

三、内质网钙库与胞质钙浓度调控59

四、CaM激酶Ⅱ-Ca2+/钙调蛋白60

第四节 环核苷酸系统60

一、cAMP系统60

二、cGMP系统61

三、鸟苷酸环化酶61

第五节 其他第二信使61

一、膜脂系统61

二、蛋白磷酸酶62

三、一氧化氮62

复习题63

参考文献63

第二篇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再生67

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67

第一节 神经胚的发育67

一、神经胚的发育67

二、神经诱导73

第二节 神经管的形成和分化76

一、神经管的形成机制76

二、神经管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79

三、神经管的分化82

四、皮层和核团的形成83

第三节 神经嵴及其衍生物88

一、神经嵴细胞的迁移90

二、影响神经嵴细胞多能性的因素93

第四节 外胚层板94

一、嗅基板94

二、听基板95

第五节 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凋亡95

一、靶组织95

二、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97

三、传入神经的调节100

四、功能活动的影响100

复习题101

参考文献101

第九章 神经回路的形成103

第一节 神经突起的发育103

一、轴突和树突的形成103

二、神经突起的伸长104

三、轴突的生长锥105

四、先驱神经纤维107

第二节 轴突生长的引导107

一、触向性107

二、基质的粘连性107

三、向电性110

四、向化性110

五、生长路线的标记112

六、多重引导的线索112

七、轴突生长的负调节116

第三节 轴突的过度增生和撤消117

第四节 树突的发育和分化120

一、树突的发育120

二、树突的分化121

第五节 局部地域有序投射形成的特异性123

一、化学亲和性假说124

二、体积不同的实验125

第六节 发育期间突触连接的重排--神经发育的可塑性129

一、突触的消失和稳定129

二、回路的重排129

三、突触竞争131

四、环境对突触连接的影响132

第七节 突触连接的构筑134

复习题136

参考文献136

第十章 神经的损伤与再生137

第一节 神经损伤的实质137

一、神经元的丧失137

二、轴突的中断137

第二节 损伤后的退化现象138

一、部分损伤神经元的后果138

二、跨神经元的变性140

三、跨神经元的萎缩140

第三节 轴突和突触损伤后的反应性生长143

一、轴突的再生143

二、再生的出芽生长148

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再生152

四、与神经再生有关的其他因素152

第四节 神经移植153

一、周围神经移植段促进再生153

二、用胚胎神经组织代替受损伤的神经组织154

三、用成体神经组织代替受损伤的神经组织155

复习题155

参考文献155

第三篇 感觉系统159

第十一章 视觉159

第一节 视网膜--“外周脑”159

一、眼和视网膜的结构159

二、光感受器及其换能机制163

三、视网膜内的信息处理166

第二节 视觉的中枢机制173

一、外膝体的功能174

二、视觉皮层176

复习题185

参考文献186

第十二章 听觉187

第一节 声音的基本特性和听觉系统的基本功能187

一、声音的基本物理特性187

二、声音的感觉特性及其与物理特性的关系188

三、听觉系统的基本功能188

第二节 听觉通路的基本结构189

一、无脊椎动物的听觉通路189

二、脊椎动物的听觉通路189

第三节 外周听觉系统中的生理过程和信息处理193

一、基底膜的行波振动193

二、毛细胞和换能过程193

三、耳蜗电位195

四、听神经纤维发放的频率和时间特性195

第四节 听觉中枢的信息处理197

一、听觉上行通路中与声音模式有关的处理198

二、听觉上行通路中的声源方向信息处理200

三、听觉皮层200

四、听觉上行通路中的串行和并行处理201

五、传出神经纤维对传入神经信号的调制作用202

复习题202

参考文献202

第十三章 味觉与嗅觉204

第一节 味觉204

一、味觉感受器204

二、味觉转导的膜机制205

三、味觉通道和功能206

第二节 嗅觉208

一、嗅觉感受器208

二、嗅信号的转导机制209

三、嗅球210

复习题213

参考文献213

第十四章 躯体感觉214

第一节 躯体感受器214

第二节 躯体感觉的中枢通路216

一、传入通路217

二、躯体感觉皮层217

第三节 痛觉220

一、痛感受器和传入通路220

二、痛的中枢整合220

三、痛觉的中枢调制221

复习题222

参考文献222

第十五章 平衡觉和本体感觉223

第一节 前庭器官--平衡觉的感受器官223

一、大体结构223

二、毛细胞的换能机制224

三、中枢通路225

第二节 本体感觉--对身体运动的感觉227

一、肌梭、腱器官和关节感受器227

二、本体感觉的中枢通路227

复习题229

参考文献229

第四篇 运动系统233

第十六章 运动及其中枢控制233

第一节 概述233

一、反射运动、随意运动和节律运动234

二、感觉信息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235

三、控制运动的神经结构236

四、小结240

第二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肌肉感受器242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242

二、肌肉收缩张力的调节246

三、肌肉长度和张力变化的感受装置--肌梭和高尔基腱器官249

四、小结255

第三节 反射性运动和节律性运动259

一、牵张反射260

二、反射活动的协调263

三、屈反射265

四、节律性运动265

五、行走267

六、小结270

第四节 随意运动的发起和管理270

一、初级运动皮层与运动参数的编码271

二、辅助运动皮层和前运动皮层与运动的准备过程275

三、小脑对运动的调节278

四、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289

五、小结300

复习题300

参考文献301

第十七章 自主神经系统302

第一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303

一、自主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303

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及机能特征303

三、内脏的感觉传入304

第二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305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305

二、自主神经系统递质的受体306

第三节 自主神经对主要内脏系统活动的调控307

一、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控308

二、自主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节310

三、自主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节312

四、自主神经系统对瞳孔活动的调节313

第四节 高级中枢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315

一、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315

二、下丘脑对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315

三、边缘系统318

四、下丘脑和脑干的孤束核在自主神经系统调控中的整合作用319

复习题319

参考文献320

第五篇 脑的高级功能323

第十八章 弥散性调制系统与行为323

第一节 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323

第二节 5-羟色胺能系统324

第三节 多巴胺能系统325

第四节 乙酰胆碱能系统326

第五节 弥散性调制系统和药物依赖327

一、致幻剂327

二、兴奋剂327

第六节 弥散性调制系统和精神疾病328

一、抑郁症329

二、精神分裂症329

复习题331

第十九章 情绪的脑机制332

第一节 什么是情绪332

一、情绪学说332

二、情绪机制的实验研究333

第二节 边缘系统334

一、Broca边缘叶334

二、Papez回路335

三、脑内存在单一情绪系统吗336

第三节 恐惧与焦虑336

一、Kiuver-Bucy综合征336

二、杏仁核337

三、习得性恐惧338

第四节 愤怒与攻击339

一、下丘脑与攻击行为340

二、中脑与攻击行为340

三、杏仁核与攻击行为341

四、5-羟色胺与攻击行为341

第五节 强化与奖赏342

一、自我电刺激与强化342

二、人的脑刺激343

三、多巴胺和强化344

复习题344

第二十章 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346

第一节 REM睡眠和非REM睡眠346

一、非REM睡眠的特征347

二、REM睡眠的特征347

第二节 睡眠周期347

第三节 睡眠与觉醒的机制348

一、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与觉醒349

二、入睡与非REM睡眠349

三、REM睡眠349

四、促睡因子350

第四节 REM睡眠和梦351

复习题351

第二十一章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353

第一节 学习和记忆的分类353

一、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型学习353

二、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354

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56

第二节 遗忘症和记忆痕迹357

一、遗忘症357

二、记忆痕迹358

第三节 学习和记忆相关的脑区362

一、颞叶和陈述性记忆362

二、间脑和陈述性记忆365

三、海马和空间记忆367

四、新皮层和工作记忆371

第四节 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374

一、无脊椎动物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374

二、脊椎动物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378

第五节 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390

一、蛋白激酶C的持续活化390

二、基因转录的启动391

三、新蛋白质合成和新突触的形成392

复习题395

第二十二章 大脑联合皮层和功能一侧化396

第一节 顶叶联合皮层398

一、人顶叶联合皮层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研究398

二、猴顶叶联合皮层功能的切除损毁研究398

三、猴顶叶联合皮层功能的神经生理学研究399

第二节 颞叶联合皮层401

一、人颞下回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研究401

二、猴颞下回功能的切除损毁研究402

三、猴颞下回功能的神经生理学研究402

第三节 前额叶联合皮层404

一、人前额叶皮层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研究404

二、猴前额叶皮层功能的切除损毁研究406

三、猴前额叶皮层功能的神经生理学研究407

第四节 脑功能一侧化411

一、大脑两半球功能对称性411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412

三、功能一侧化的生物学意义414

复习题414

第二十三章 语言和语言障碍415

第一节 人类语言的特征415

一、语言的创造性、形式、内容和使用415

二、语言起源的两种假说416

三、语言能力是先天决定的416

第二节 语言功能的优势半球417

第三节 语言信息的处理模型418

一、Wernicke-Geschwind模型418

二、Wernicke-Geschwind模型的不足之处420

第四节 语言障碍的表现形式421

一、Wernicke失语422

二、Broca失语423

三、传导性失语423

四、命名性失语423

五、完全性失语423

六、跨皮层失语424

七、皮层下失语424

第五节 右半球的语言功能424

第六节 某些阅读和书写障碍的解剖学定位425

一、获得性阅读和书写障碍:失读症和失写症425

二、语音符号和表意文字在大脑皮层不同区域进行处理425

复习题426

第二十四章 注意的神经基础427

第一节 注意的行为学效应427

一、注意增强信号检测428

二、注意加速行为反应429

第二节 注意的神经生理学效应429

一、注意的PET成像研究430

二、注意增强顶叶神经元的反应430

三、注意改变V4区神经元的感受野反应431

第三节 注意是如何控制的433

一、视觉朝向神经网络434

二、注意实施神经网络437

三、警觉维持神经网络438

复习题438

第二十五章 脑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439

第一节 计算机断层成像术439

第二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441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术443

复习题445

附录1 神经系统的组构446

附录2 英汉名词索引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