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芒针治疗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芒针治疗学
  • 杨兆钢,杨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548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芒针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芒针的基础知识3

第一章 芒针疗法概述3

第一节 芒针的适用范围3

第二节 芒针的治疗特点4

第三节 针刺方向和深度6

一、在通经导气方面的应用6

二、针刺方向和腧穴主治作用相关联7

三、针刺方向是针刺手法的要素之一7

四、针刺角度与深度8

第二章 芒针治疗概论10

第一节 芒针的作用10

第二节 芒针的治疗原则11

一、激化人体的抗病斗争11

二、整体观念11

三、抓住予盾的主要方面11

第三节 临床应用要点12

四、分清虚实补泻12

第四节 芒针针刺禁忌13

第五节 芒针针具13

一、芒针的质量和种类13

二、芒针的选择和护藏13

第六节 芒针的基本手法15

一、针刺法15

二、刺手和押手的配合15

三、练针法16

四、芒针刺法基本技巧的训练17

五、基本手法18

六、辅助手法19

七、变向刺法20

第七节 病人体位的选择20

第八节 针刺前注意事项21

第九节 芒针治疗异常情况的处理21

四、针刺后遗症及处置22

三、晕针22

二、折针22

一、滞针和弯针22

第十节 针刺时的注意事项23

一、针刺顺序23

二、医者态度23

第三章 经络学说与芒针疗法的关系25

第一节 得气26

第二节 经络感传现象之谜28

第一节 十二经脉及十四经腧穴30

第四章 经络学说的内容及在芒针治疗上的意义30

第二节 奇经八脉48

一、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与病位48

二、奇经八脉的作用和临床意义54

第三节 十二经别56

一、循行与病位56

二、十二经别的作用和临床意义60

第四节 十五络脉61

第六节 十二皮部62

第五节 十二经筋62

第五章 芒针治疗手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64

第一节 调整阴阳64

第二节 通调经脉64

第三节 气至病所65

第六章 芒针的辨证施治66

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针刺手法66

第二节 脏腑经络辨证与针刺方法67

第三节 因人施治与针刺手法67

第七章 芒针的选穴原则68

第一节 选穴68

一、打通枢纽68

二、高位取穴68

三、直达病所68

四、以疼为腧68

四、远近配穴69

三、左右配穴69

五、表里配穴69

一、三脘配穴69

第二节 配方69

二、前后配穴69

第八章 芒针的补泻手法70

四、迎随补泻71

七、九六补泻71

六、开阖补泻71

五、呼吸补泻71

三、徐疾补泻71

二、提插补泻71

一、捻转补泻71

第一节 常用的传统补泻手法71

第二节 芒针补泻手法的临床运用72

中编 芒针穴位77

第九章 穴位的意义77

第十章 穴位的分类78

第十一章 芒针穴位定位法80

第一节 芒针穴位定位的依据80

一、骨度分寸与取穴法82

第二节 穴位定位法及取穴法82

二、体表自然标志与取穴法84

三、手指同身寸与指量法86

第十二章 经穴主治范围91

第十三章 芒针临床选穴95

第一节 芒针创用穴95

第二节 芒针重用穴103

第三节 常用经穴107

一、手太阴肺经107

二、手阳明大肠经109

三、足阳明胃经111

四、足太阴脾经115

五、手少阴心经117

六、足太阳膀胱经119

七、手太阳小肠经126

八、足少阴肾经128

九、手厥阴心包经129

十、手少阳三焦经131

十一、足少阳胆经133

十二、足厥阴肝经137

十三、任脉139

十四、督脉经140

第四节 经外奇穴145

一、头颈部145

二、躯干部147

三、上肢部148

四、下肢部149

附2 标准针灸经穴、经外穴及新穴名151

附1 中英文穴位名称对照表151

附3 各部穴位与解剖关系图(图111~图135)158

下编 芒针治疗各论173

第十四章 芒针的急救方法173

第一节 昏迷173

第二节 晕厥173

第三节 中暑173

第七节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174

第六节 咯血174

第四节 惊厥174

第五节 休克174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176

第一节 面瘫(面神经炎)176

第二节 面肌抽搐177

第三节 臂丛神经痛178

第四节 桡神经麻痹178

第五节 尺神经麻痹179

第六节 正中神经麻痹179

第八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180

第七节 腓神经麻痹180

第九节 头痛182

第十节 三叉神经痛184

第十一节 偏头痛185

第十二节 坐骨神经痛186

第十三节 马凡综合征187

第十四节 脑外伤综合征188

第十五节 视神经萎缩188

第十六节 脑动脉硬化症189

第十七节 短暂性脑缺血190

第十八节 半痛侧面部萎缩症191

第十九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192

第二十节 肝豆状核变性192

第二十一节 扭转痉挛193

第二十二节 脑积水194

第二十三节 脑震荡195

第二十四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195

第二十五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196

第二十六节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196

第二十七节 癔病198

第二十八节 小舞蹈症199

第二十九节 神经衰弱200

第三十节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201

第三十一节 脑血管痉挛202

第三十二节 脑栓塞203

第三十三节 儿童脑性麻痹203

第三十四节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203

第三十五节 神经性呕吐204

第三十六节 脑梗死205

第三十七节 脑溢血206

第三十八节 癫?208

第三十九节 假性延髓麻痹210

第四十节 震颠麻痹综合征211

第四十一节 红斑性肢痛症212

第四十二节 雷诺病213

第四十三节 脊髓炎(附视神经脊髓炎)213

第四十四节 肌营养不良症215

第四十七节 外伤性截瘫216

第四十六节 腓骨肌萎缩症216

第四十五节 脊柱裂216

第四十八节 重症肌无力217

第四十九节 周期性麻痹218

第五十节 脊髓空洞症219

第五十一节 嗜眠219

第五十二节 失眠220

第五十三节 两侧手足徐动221

第五十四节 发作性睡病221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223

第十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223

第二节 慢性胃炎224

第三节 急性胃肠炎225

第四节 阑尾炎225

第五节 肝硬化226

第六节 溃疡性结肠炎227

第七节 胃下垂228

第八节 习惯性便秘229

第九节 急性胰腺炎229

第十节 胆囊炎230

第十一节 胆石病231

第十二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231

第十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233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233

第二节 哮喘234

第三节 结核性胸膜炎235

第四节 大叶性肺炎235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236

第五节 肺气肿236

第七节 针刺所致气胸237

第十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238

第一节 遗尿238

第二节 肾盂肾炎239

第三节 慢性肾炎239

第四节 阳痿240

第五节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241

第八节 精索静脉曲张243

第七节 肾与输尿管结石243

第六节 泌尿系统感染243

第十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245

第一节 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245

第二节 慢性心功能不全246

第三节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247

第四节 无脉症(Takayasu s症)247

第五节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248

第六节 冠心病249

第八节 心悸和心律失常250

第七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250

第九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51

第二十章 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252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252

第二节 关节痛253

第三节 损伤后腰肢痛254

第四节 跟痛症255

第五节 腰椎间盘脱出症255

第六节 肩关节周围炎256

第七节 腱鞘炎及腱鞘囊肿257

第八节 颈椎综合征257

第九节 肌性斜颈258

第十节 落枕258

第十一节 风湿痛258

第二十一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260

第一节 痛经260

第三节 倒经261

第二节 月经失调261

第四节 经前期紧张症262

第五节 闭经262

第六节 崩漏263

第七节 更年期综合征264

第八节 子宫肌瘤265

第九节 白带过多266

第十节 阴痒267

第十一节 子宫税垂268

第十二节 不孕症269

一、男性不育症269

二、女性不孕症269

第十三节 子宫颈炎270

第十四节 慢性盆腔炎271

第二十二章 精神病的治疗272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272

第二节 躁狂忧郁症273

第四节 老年性痴呆274

第五节 心因性反应症(反应性精神病)274

第三节 更年期忧郁症274

第六节 强迫症275

第七节 智能发育不全275

第二十三章 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276

第一节 急慢性鼻炎276

第二节 肥厚性鼻炎276

第三节 萎缩性鼻炎276

第四节 鼻窦炎276

第七节 耳鸣 耳聋277

第六节 咽炎277

第五节 鼻息肉277

第八节 聋哑278

第九节 眩晕279

第二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281

第一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281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282

第三节 糖尿病282

第四节 尿崩症283

第三节 淋巴管炎284

第二节 带状疱疹284

第二十五章 皮肤及外科疾病的治疗284

第一节 荨麻疹284

第四节 下肢静脉曲张285

第五节 颈淋巴结结核285

第六节 痔疮286

第二十六章 儿科疾病的治疗287

第一节 婴儿泄泻287

第二节 小儿疳积287

第三节 小儿惊风288

第二十七章 眼科疾病的治疗289

第一节 急性结膜炎289

第二节 角膜炎289

第三节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289

第四节 近视、远视和散光290

第五节 夜盲290

第六节 色盲290

第七节 电光性眼炎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