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方立法参与主体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地方立法参与主体研究
  • 阎锐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67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地方法规-立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方立法参与主体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8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1

第一章 地方立法权力配置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17

第一节 我国地方立法权力配置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17

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特点18

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地方立法权配置20

第二节 西方国家立法权力配置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模式27

一、西方国家立法权配置的理论基础:分权思想27

二、西方国家立法权配置的基本模式28

第二章 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及其法定角色32

第一节 作为正式立法主体的地方人大及其组织结构32

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2

二、专门委员会以及工作委员会34

三、法制委员会以及法制工作委员会37

四、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以及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40

第二节 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其他参与主体42

一、地方党委在立法过程中的法定角色42

二、地方政府在立法过程中的法定角色45

三、其他国家机关在立法过程中的法定角色46

四、社会公众以及专家等在立法过程中的法定角色46

第三章 地方立法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功能现状之一:立法准备阶段49

第一节 地方立法准备阶段概述49

一、地方立法立项50

二、地方立法起草56

第二节 立项环节之现状58

一、地方人大主导各方参与59

二、立项结果的偏好分析65

第三节 起草环节之现状70

一、地方政府部门主导起草较为普遍70

二、人大自主起草在内容上呈现局限性71

三、地方人大“提前介入”政府起草工作:一种非制度化安排74

第四节 分析与反思77

一、地方人大通过立项环节主导立法之“入关口”78

二、地方党委对立法准备阶段的领导方式较为间接80

三、地方政府在政策议题以及政策方案形成中的“优势”效应82

四、其他主体在立法准备阶段的影响力有待强化84

第四章 地方立法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功能现状之二:法案到法阶段86

第一节 法案到法阶段概述86

一、法案到法阶段的基本环节86

二、地方立法程序中关于法案到法阶段的制度规范89

第二节 提案环节之现状94

一、提案权行使的实际结构94

二、地方人大自行提案的实例分析97

三、人大代表联名提案的流向100

四、常委会委员联名提案权虚置104

五、提案列入会议议程的程序105

第三节 审议环节之现状108

一、地方人大将审议重心向前延伸:审前准备环节108

二、法规审议的量化分析:审议意见与条款比例110

三、社会公众在审议环节的参与:形式与实效之辨111

四、法规修改的量化分析:修改条款比112

五、审议环节“过滤”程序的设置与运用126

第四节 表决公布环节之现状128

一、法规表决环节实例:法案高票通过与高通过率现象129

二、地方人大公布法规的形式130

第五节 分析与反思131

一、地方党委对法案到法阶段极少直接介入131

二、地方政府提案率过高的原因及问题132

三、地方人大对法规案审议修改质与量的双重局限133

四、其他主体参与法案到法阶段的冷热不均现象及其原因135

第五章 地方立法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功能现状之三:立法完善阶段138

第一节 地方立法完善阶段概述138

一、法规修改与法规废止138

二、法规解释140

三、法规清理与法规编纂143

四、法规配套文件144

第二节 修改环节之现状144

一、法规修改案提案人分布情况145

二、地方人大提出法规修改案领域有限146

三、地方政府提出法规修改案动因分析148

四、法规修改案的审议表决情况151

第三节 废止环节之现状154

一、法规废止案的提出由地方政府主导154

二、废止案审议形式:一次审议通过156

第四节 解释环节之现状156

一、地方人大立法解释权鲜有运用156

二、立法解释的替代形式:法工委询问答复158

三、政府主管部门应用解释有待监督159

第五节 清理环节之现状161

一、地方人大主导法规清理的启动程序161

二、法规清理的标准和步骤163

第六节 配套文件制定环节之现状164

一、法规授权制定配套文件完成率低165

二、政府自主制定配套文件规模庞大166

第七节 分析与反思167

一、地方政府对启动法规修改、废止程序的影响力较强168

二、地方人大对法规清理启动的及时性有待完善169

三、法规解释权运用活跃度差异之析170

四、法规配套性文件制定结构失衡171

第六章 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协同、社会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格局:思路重整与机制创新174

第一节 基本思路175

一、强化地方人大立法主体地位的认知与共识176

二、完善地方人大的组织结构和议事方式180

三、改革地方人大组织协调立法的方式180

第二节 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协同、社会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格局181

第三节 十大机制建议182

一、建立开放的法规立项机制182

二、建立人大组织的多元法规起草机制183

三、建立人大代表议案转化推动机制184

四、激活立法程序中的过滤机制185

五、建立立法审议辩论机制、完善立法公开机制186

六、建立立法听证常态化机制187

七、建立法规实施与立法完善互动机制188

八、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机制189

九、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机制190

十、建立立法参谋班子职业化机制190

结语191

参考文献1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