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公民课程的孕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公民课程的孕育
  • 陈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718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公民课程的孕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公民教育课程研究的审思1

一、公民教育课程研究的价值1

(一)公民教育课程与人的现代化1

(二)公民教育课程与公民社会的崛起3

二、公民教育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4

(一)公民教育课程问题的已有争论5

(二)追溯中国近代公民教育课程的孕育历程15

三、学校科目社会史的课程史视角18

(一)学校科目社会史研究的方法18

(二)寻找“结构”与“行动者”21

第一章 现代化进程开启公民教育课程24

第一节 政教界的思想争锋与公民教育设计25

一、君主立宪派的公民教育思想25

(一)严复的公民教育译述26

(二)梁启超对国族的建构30

(三)公民教育思想的文化底色33

二、君主专制派的臣民教育课程35

(一)中体西用的兴学主张36

(二)政艺兼修的通才教育38

(三)读经讲经课与修身科40

三、民主共和派的公民教育策略41

(一)先建国后公民教育的方针41

(二)激进的公民教育活动43

(三)争夺修身教科书的阵地45

第二节 公民教育课程的社会文化基础48

一、下层社会群体与公共空间的生长48

(一)市政建设催生市民意识49

(二)工业化解构传统价值系统51

(三)公共空间联结日常生活与国家政治52

二、中等社会群体与公共领域的发育55

(一)民间话语权初开56

(二)民间社团及教育组织初兴58

(三)学校及社会教育作为公共领域之一60

三、学生群体社会参与意识的觉醒62

(一)学生群体的形成62

(二)学生群体的民主追求63

第三节 共和政体对公民教育课程的需求65

一、民国初年的公民道德教育66

(一)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宗旨66

(二)旧修身科中的新道德70

二、国家政治权力的重建及国民教育思潮74

(一)新共和的权力合法性危机及权力重建困境74

(二)国家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潮初兴77

三、政教精英对国民素质的反思与聚焦82

(一)梁启超的《国民浅训》82

(二)孙中山的《民权初步》85

第二章 社会自下而上争取公民教育课程88

第一节 新课程呼唤公民科88

一、双新运动与个人主义公民教育理念88

(一)追求科学与民主的双新运动89

(二)指向公民素养的教育宗旨提案93

(三)杜威访华促进公民教育理论的发展94

二、走向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理念97

(一)罗素带来世界主义97

(二)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99

三、民间教育组织落实公民教育课程101

(一)促成七条教育标准102

(二)编订公民教材103

(三)设立公民科104

第二节 公民科的初体验105

一、课程组织形式105

(一)初小与初中的社会科106

(二)高小与高中的公民科107

二、课程内容与教科书107

(一)以团体生活为中心的课程内容108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同心圆式教材109

三、公民科的荣耀与落寞110

(一)学校开设公民科的实况110

(二)公民科受到的漠视与误认111

(三)影响公民科制度化的因素113

第三节 让学生在学校中练习自治115

一、学生自治的原理与意义115

(一)杜威对中国学生自治的建议116

(二)教育界对学生自治的期待117

二、学生自治的两种类型119

(一)群体生活学生自治的说法与做法119

(二)个体生活学生自治的说法与做法121

三、学生自治的渊源及误区122

(一)从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阶段下放的不足123

(二)过度追求政治价值的危险124

第三章 国家权力干预公民教育课程126

第一节 训政下的保养127

一、党化教育开始一统天下127

(一)中央集权式教育体制的确立127

(二)国家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复兴128

二、当公民科遭遇党义科129

(一)新增三民主义与党义科129

(二)公民科的知识化处理132

三、知识分子对公共文教空间的争取135

(一)“新月”派的人权论战135

(二)从识字抓起的乡村公民教育136

第二节 身与心的规训139

一、公民科的回归139

(一)中小学公民科课程标准139

(二)亲历公民科的记忆140

二、公民训练的实施142

(一)中小学公民训练标准142

(二)公民训练实施个案143

第三节 新生活的理想145

一、新生活运动的发动145

(一)身体美学与公共意识的改造146

(二)新生活运动的实施策略与效果148

二、新生活运动的提示150

(一)人的思想行为的现代化是最深层的现代化150

(二)对生活方式的规范不是通往现代公民之路151

(三)可持续的公民教育是由国家办社会的教育151

结论 推动中国公民教育课程诞生的结构与主体154

第一节 现代化与教育的双重逻辑154

一、公民科的外部认同154

二、公民科的内部困境156

第二节 中等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博弈158

一、中等群体的社会建构159

二、政治国家的双赢努力161

参考文献1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