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技术基础【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技术基础
  • 崔嘉,罗茂松,高翔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941228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技术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计算机网络1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

1.1.1 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的发展历程2

1.1.2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4

1.1.3 计算机网络的现状4

1.1.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5

1.1.5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12

1.1.6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20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4

1.3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8

1.3.1 网络硬件的组成48

1.3.2 网络软件的组成49

1.3.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0

1.3.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3

1.3.4.1 按覆盖范围分类53

1.3.4.2 按照网络中计算机所处的地位的不同54

1.3.4.3 按传播方式分类54

1.3.4.4 按传输介质分类55

1.3.5 网络连接设备56

1.3.5.1 网络连接件56

1.3.6 网络传输介质57

1.3.6.1 有线介质57

1.3.6.2 无线传播介质62

1.3.7 网络设备62

1.3.8 网络通信协议71

1.3.8.1 常用局域网协议71

1.4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80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89

1.5.1 以太网89

1.5.2 令牌环网112

1.5.3 FDDI网113

1.5.4 ATM网114

1.5.5 无线局域网115

1.6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前景116

2 因特网119

2.1 因特网的概念和特点119

2.2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124

2.2.1 世界因特网的发展历程124

2.2.2 我国因特网的发展历程125

2.2.3 我国因特网发展瓶颈126

2.2.4 全球因特网发展的前景127

2.3 因特网的利与弊128

2.4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132

2.4.1 接入Internet的常用方法132

2.4.2 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的选择133

2.4.3 电话拨号接入133

2.4.4 调制解调器的硬件安装134

2.4.5 Win2000系统安装136

2.4.6 调制解调器的检测138

2.5 配置拨号网络140

2.5.1 ADSL接入144

2.5.2 PPPoE虚拟拨号接入方式146

2.5.3 拨号软件的安装151

2.5.4 ADSL专线接入156

2.5.5 局域网接入162

2.6 因特网的应用163

2.6.1 电子邮件(E-mail)163

2.6.2 文件传输(FTP)163

2.6.3 现代远程教育165

2.7 因特网的发展趋势166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168

3.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168

3.1.1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169

3.1.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169

3.1.3 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169

3.1.4 结束171

3.1.5 参考文献171

3.2 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172

3.2.1 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客观因素172

3.2.2 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主观因素173

3.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173

3.3.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173

3.3.2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弱174

3.3.3 信息系统自主化程度低175

3.3.4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176

3.3.5 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177

3.3.6 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177

3.3.7 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178

3.3.8 数据库存储的内容存在的安全问题180

3.3.9 防火墙的脆弱性181

3.3.10 计算机病毒182

3.3.11 其他方面的不安全因素183

3.4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策略183

3.4.1 技术层面对策183

3.4.2 建立安全管理规范183

3.4.3 网络访问控制185

3.4.4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185

3.4.5 应用各种加密技术187

3.4.6 切断传播途径189

3.4.7 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189

3.4.8 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190

3.4.9 管理层面对策191

3.4.10 物理安全层面对策192

3.4.11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192

3.5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193

3.5.1 浅谈信息安全五性的理解193

3.5.2 WPDRRC模型解析194

3.6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机制195

3.7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原则198

3.8 OSI信息安全体系201

4 网络安全管理203

4.1 网络安全管理采用的技术205

4.1.1 配备防火墙205

4.1.2 统一互联网出口205

4.2 网络安全管理的功能206

4.3 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209

4.3.1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客观因素209

4.3.2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观因素211

4.4 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11

4.5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212

4.6 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215

4.6.1 密码应用和密钥管理技术215

4.6.2 网络信息安全的中的数字身份认证技术216

4.6.3 如何通过防火墙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216

4.6.4 访问控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帮助217

5 移动互联网218

5.1 移动互联网概述218

5.1.1 哪些设备属于移动互联网218

5.1.2 与移动互联网相对的,为什么是PC互联网,而不是固定互联网?218

5.2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219

5.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220

5.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22

5.5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及应用223

5.5.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23

5.5.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226

5.5.3 参考文献228

5.6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及趋势228

6 数据通信技术231

6.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31

6.2 数据通信的发展历程223

6.2.1 通信的起源223

6.2.2 通信的技术革新224

6.2.3 通信的演进过程237

6.3 数据通信的传输手段238

6.3.1 分类238

6.4 数据通信的传输介质238

6.5 数据通信系统242

6.5.1 系统特点243

6.5.2 系统体系结构244

6.5.3 系统工作模式244

6.5.4 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与特性245

6.6 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发展前景246

6.6.1 数据通信的发展246

6.6.2 数据通信网络应用246

6.6.3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249

6.6.4 第三节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250

7 网络技术253

7.1 网络技术的定义及关键技术253

7.2 网络互联258

7.2.1 网络互联的目的258

7.2.2 网络如何连接起来258

7.2.3 参考模型259

7.3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59

7.4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261

7.4.1 协议定义261

7.4.2 简介262

7.5 OSI模型263

7.5.1 形成263

7.5.2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264

7.5.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282

7.5.3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299

7.5.4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346

7.5.5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389

7.5.6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389

7.5.7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389

7.6 OSI参考模型424

7.6.1 简介425

7.6.2 划分原则426

7.6.3 数据封装过程430

7.7 网络操作系统431

7.7.1 简介431

7.7.2 模式分类432

7.8 网络信息浏览与搜索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