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疾病临床指引 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心血管疾病临床指引 下
  • 刘金来,陈璘,吴一龙主编;余布云主审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902452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9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血管疾病临床指引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临床指引——证据和临床实践的桥梁1

一、基于证据的方法1

二、基于一般性的方法2

三、基于专家意见的方法2

第二章 辅助检查5

第一节 ACC/AHA动态心电图指南(1999)5

一、介绍5

二、AECG仪器设备6

三、心率变异性10

四、评价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的症状12

五、无症状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度评价14

六、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24

七、评价起搏器和ICD功能27

八、监测心肌缺血28

九、儿科患者32

第二节 ACC/AHA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指南:执行总结35

一、执行总结与建议35

二、心脏杂音和瓣膜性心脏病35

三、胸痛37

四、缺血性心脏病37

五、左心室功能测定的有关参数和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病的评价39

六、心包疾病40

七、心脏占位性病变和肿瘤40

八、大血管疾病41

九、肺部病变41

十、系统性高血压41

十一、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心源性血栓疾病42

十二、心律失常和心悸42

十三、超声心动图的急诊应用43

十四、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应用43

十五、超声心动图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44

第三节 ACC/AHA最新运动试验临床指南(2002)58

一、介绍58

二、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61

三、有冠心病病史或有症状患者的危险度评估及预后72

四、心肌梗死后82

五、使用通气气体分析的运动试验89

六、特殊人群:妇女、无症状者和血运重建术患者92

七、在儿童和青少年的运动试验104

第三章 危险因素综合干预112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112

第二节 通过多重危险因素评估方程式评估心血管危险度(1999)116

一、冠心病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临床重要性117

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118

三、冠心病定义118

四、绝对危险度评估118

五、低危险度的定义119

六、相对危险度与绝对危险度:Framingham评分119

七、短期绝对危险度122

八、长期绝对危险度123

九、主要危险因素的严重性123

十、在危险度评估中将糖尿病作为一种特殊情况123

十一、老年患者绝对危险度的评估124

十二、Framingham数据库的局限性124

十三、条件性和易患性危险因素在危险度评估中的应用125

十四、临床危险度减少的含义127

第四章 高血压129

第一节 美国关于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JNC-VI)129

一、前言129

二、血压的测量与临床评估132

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137

四、特殊人群和情况156

第二节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1999)164

一、引言164

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的决定因素166

三、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干预治疗169

四、临床评价174

五、治疗179

六、特殊人群190

七、实施194

八、未来的研究194

第三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999)195

一、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195

二、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性198

三、血压的临床评价203

四、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205

五、高血压的治疗208

六、特殊人群219

七、高血压的社区防治223

八、指南的实施226

九、今后的研究227

第五章 高脂血症229

第一节 成人高胆固醇血症诊断、评估及治疗的第三次报告(成人治疗组Ⅲ)(NCEP-ATPⅢ):执行总结229

一、背景229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主要靶标230

三、危险评估:处理危险性的第一步230

四、采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一级预防233

五、采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二级预防233

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中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236

七、药物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237

八、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益处:代谢综合征作为治疗的第二个靶点240

九、特殊问题241

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依从性244

附录1 ATPⅢ和ATPⅡ的共同特点245

附录2 评估男、女10年的危险性245

第二节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997.6)247

一、引言247

二、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248

三、高脂血症的分类249

四、高脂血症的预防249

五、高脂血症治疗步骤249

六、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251

附件1 血脂测定技术及其标准化的建议253

附件2 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254

一、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255

二、膳食治疗的目标255

三、膳食治疗的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255

第六章 糖尿病258

第一节 欧洲糖尿病治疗指南(1999)258

一、高血糖状态的诊断258

二、糖尿病管理的基本结构260

三、糖尿病咨询260

四、临床监测的组织261

五、质量控制262

六、患者教育263

七、自我监测血糖265

八、评估血糖、血脂和血压266

九、提供营养的建议267

十、体育锻炼268

十一、高血糖的治疗269

十二、血脂异常的治疗271

十三、治疗高血压271

十四、处理血管危险因素272

十五、缺血性心脏病273

十六、肾脏疾病274

十七、眼损害275

十八、足部问题276

十九、神经病变277

二十、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妊娠和避孕问题278

二十一、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时的处理280

第七章 冠心病282

第一节 ACC/AHA/ACP-ASIM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执行总结与建议282

一、前言282

二、诊断282

三、危险分层294

四、治疗298

五、随访:症状和抗心绞痛治疗的监测306

第二节 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新治疗指南(2002)307

一、引言307

(一)本指南的目的307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述308

二、初步诊断与治疗311

(一)临床诊断311

(二)早期危险性分层314

(三)即刻治疗324

三、住院治疗326

(一)抗缺血治疗327

(二)抗血小板与抗疑治疗335

(三)危险性分层349

(四)早期保守治疗与有创治疗的比较353

四、冠状动脉重建术治疗358

(一)一般原则358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60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363

(四)结论365

五、出院与出院后的治疗365

(一)药物治疗方案366

(二)出院后随访367

(三)使用药物368

(四)调整危险因素368

(五)病历记录371

六、特殊人群371

(一)女性371

(二)糖尿病373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的患者374

(四)老年患者376

(五)可卡因378

(六)变异型心绞痛380

(七)X综合征382

附录 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的术语定义383

第三节 ESC无持续性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2002)384

一、概述384

二、病理生理385

三、诊断387

四、危险性评估389

五、治疗选择391

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405

七、长期治疗408

总结409

第四节 中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410

一、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定义和分型410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411

三、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度分层411

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非创伤性检查412

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412

六、不稳定型心绞痛近、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412

七、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413

八、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414

九、不稳定型心绞痛出院后的治疗方案415

第五节 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1999)415

摘要415

一、引言418

二、入院前的任务419

(一)建议419

(二)诊断与治疗419

三、急诊诊断与治疗422

(一)建议422

(二)检查/定性与危险性的确定422

(三)常规措施(氧、硝酸甘油、阿司匹林)426

(四)ST段抬高/BBB的危险性分层与处理429

(五)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436

(六)非ST段抬高的危险性分层和处理440

四、住院治疗445

(一)早期一般措施445

(二)低危患者的诊断与治疗448

(三)高危患者的诊断与治疗450

五、药物治疗的原理与方法468

(一)硝酸甘油468

(二)阿司匹林和其他血小板活性药物470

(三)溶栓治疗原理471

(四)抗血栓制剂、抗凝制剂475

(五)抗心律失常481

(六)β-受体阻滞剂483

(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84

(八)钙通道阻滞剂485

(九)镁剂487

(十)正性肌力药物487

六、出院准备489

(一)低危病人的无创性评价489

(二)有创评价496

(三)二级预防500

七、长期治疗507

(一)心脏康复507

(二)恢复活动到既往活动量507

附录 心肌梗死的再定义(2000.9)509

序509

一、心肌梗死的概念与定义509

二、临床表现510

三、心肌细胞坏死的诊断511

四、特殊临床背景的心肌梗死515

五、心肌梗死不同定义的意义516

六、评价具体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意义517

七、心肌梗死再定义对社会与公共政策的影响518

总结519

第六节 ACC/AH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1)(1993年PTCA指南修订)——执行总结519

一、前言519

二、概述与背景520

三、结果520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定义520

(二)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定义521

(三)即刻效果522

(四)长期效果与再狭窄522

(五)成功与并发症的预测因素524

(六)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527

(七)与内科治疗比较528

四、医疗机构与术者能力的要求530

(一)质量保证530

(二)术者与机构的手术量531

(三)心脏外科现场支持531

五、适应证534

(一)无症状或轻微的心绞痛534

(二)Ⅱ-Ⅳ级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535

(三)心肌梗死537

(四)既往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41

(五)辅助技术的应用(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血流速度和压力)543

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处理544

(一)应用新技术的经验544

(二)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治疗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44

(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处理546

七、特殊问题547

(一)Ad-Hoc血管成形术—心导管检查时同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47

(二)心脏移植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47

(三)临床再狭窄的处理547

(四)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548

(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费用-效果分析548

八、展望548

下册549

第八章 心肌炎与心肌病549

第一节 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549

一、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549

二、对采纳WHO/ISFC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551

(一)定义和分类551

(二)特异性心肌病552

第二节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参考意见553

一、适应证与非适应证553

二、操作方法554

三、对PTSMA治疗HOCM的评价555

第九章 瓣膜性心脏病556

ACC/AHA瓣膜性心脏病处理指南(1998)556

一、一般原则556

(一)对有心脏杂音患者的评估556

(二)预防心内膜炎和风湿热564

二、特殊的瓣膜病变569

(一)主动脉瓣狭窄569

(二)主动脉瓣返流577

(三)二尖瓣狭窄592

(四)二尖瓣脱垂605

(五)二尖瓣返流611

(六)多瓣膜疾病619

(七)三尖瓣病变622

(八)与减食欲药物相关的瓣膜性心脏病624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评估和处理626

(一)抗菌治疗627

(二)血培养阴性心内膜炎630

(三)HIV血清阳性患者的心内膜炎631

(四)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适应证631

(五)门诊患者的治疗632

(六)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指征632

四、妊娠期瓣膜性心脏病的处理633

(一)妊娠期的生理变化633

(二)体检634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634

(四)一般处理指南634

(五)具体瓣膜病变636

(六)心内膜炎的预防638

(七)心脏瓣膜手术638

(八)抗凝治疗638

五、青少年和年轻人瓣膜性心脏病的处理639

(一)主动脉瓣狭窄640

(二)主动脉瓣返流642

(三)二尖瓣返流642

(四)二尖瓣狭窄643

(五)三尖瓣病变644

(六)肺动脉狭窄645

(七)肺动脉瓣返流647

六、人工瓣膜患者的处理648

(一)人工心脏瓣膜的分类648

(二)人工心脏瓣膜的并发症650

(三)人工心脏瓣膜患者的处理652

(四)选择瓣膜的主要标准659

七、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冠心病的评估和处理662

(一)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662

(二)冠心病的诊断663

(三)主动脉瓣置换术时治疗冠心病663

(四)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63

(五)二尖瓣疾病和冠心病并存时的处理665

第十章 心力衰竭666

第一节 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评估与治疗指南(2001)——执行总结666

一、概述666

二、心力衰竭作为临床综合征的特征668

三、患者的评估668

(一)对患者的初步评估与易患因素的检测668

(二)心力衰竭的进行性评估669

四、治疗670

(一)具有发展成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患者(A期)670

(二)无症状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B期)671

(三)目前或既往有左心室功能障碍症状的患者(C期)671

(四)不可逆终末期HF患者(D期)673

五、特殊人群和伴随疾病的治疗674

六、舒张功能障碍675

七、临终关怀675

第二节 ESC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1)676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676

(一)流行病学676

(二)有关心力衰竭的术语676

(三)欧洲的心力衰竭病因677

(四)与诊断相关的心力衰竭症状的病理生理678

(五)临床上诊断心力衰竭的方法679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686

(一)引言686

(二)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686

(三)心力衰竭的预防686

(四)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687

(五)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687

(六)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689

(七)氧疗699

(八)器械装置和外科治疗699

(九)药物治疗的选择和时机701

(十)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同时并存的心绞痛或高血压706

第三节 HFSA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指南(1999)706

一、心力衰竭概述707

(一)公共卫生问题707

(二)定义和病理生理707

(三)现代治疗与新指南707

二、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建议708

(一)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708

(二)地高辛713

(三)抗凝药与抗血小板药715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717

(五)抗心律失常药和器械治疗719

(六)醛固酮拮抗剂721

(七)心肌炎的当今治疗722

第四节 中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2002)724

一、前言724

二、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定725

(一)临床评估725

(二)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估727

三、心力衰竭的预防727

四、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728

五、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29

六、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729

(一)肯定为标准治疗的药物729

(二)其他药物741

七、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治疗744

八、心力衰竭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746

九、心力衰竭的氧气治疗746

十、心力衰竭治疗的建议概要746

第十一章 心律失常748

第一节 中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建议(2001)748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748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749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749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751

二、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753

(一)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753

(二)室性心律失常756

(三)宽QRS心动过速的处理759

(四)特殊临床情况下快速心律失常的处理759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761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药物的相互作用762

五、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的辅助检查的评价763

第二节 ACC/AHA最新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仪植入指南(2002)765

一、心脏永久起搏适应证766

(一)成人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766

(二)慢性双支和三支传导阻滞的起搏768

(三)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769

(四)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起搏770

(五)起搏预防和终止心动过速771

(六)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和神经介导综合征的起搏773

(七)儿童和青少年的起搏774

(八)特殊情况下的起搏776

(九)起搏仪器的选择778

(十)起搏器的随访785

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的适应证786

(一)背景786

(二)ICD治疗的临床有效性786

(三)ICD的替代治疗方法787

(四)药物和仪器治疗对心脏骤停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预防的比较787

(五)特定疾病和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二级预防788

(六)儿科患者789

(七)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790

(八)ICD治疗的禁忌证和限制791

(九)ICD治疗的费用—效果比791

(十)ICD脉冲发生器的选择792

(十一)ICD的随访792

第三节 ACC/AHA/ESC心房纤颤治疗指南——执行总结794

一、定义794

(一)心房颤动794

(二)相关的心律失常795

二、分类795

三、流行病学和预后795

四、病理生理机制796

(一)心房因素796

(二)房室传导797

(三)AF对心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797

(四)血栓栓塞797

五、相关情况、临床表现和生活质量798

(一)病因和相关情况798

(二)临床表现799

(三)生活质量799

六、临床评价799

(一)AF患者的基本评价799

(二)所选AF患的其他检查800

七、治疗800

(一)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800

(二)复律801

(三)药物复律801

(四)电复律801

(五)窦性心律的维持802

(六)AF时的心室率控制807

(七)预防血栓栓塞809

八、治疗方案的建议812

(一)AF患者的治疗总则812

(二)AF患者的治疗建议815

第十二章 脑血管病823

第一节 AH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处理指南823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825

二、预后825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查825

(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827

(二)脑动脉的影像学检查827

(三)心脏的影像学检查827

(四)其他检查829

(五)建议829

四、降低危险因素829

(一)高血压829

(二)吸烟829

(三)心脏病830

(四)口服避孕病830

(五)绝经期后雌激素的使用830

(六)饮酒830

(七)血脂830

(八)糖尿病830

(九)体育活动831

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831

(一)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831

(二)抗血小板聚集试验协作研究833

(三)抗凝剂834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类型834

(五)新近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处理835

(六)建议835

六、外科治疗836

(一)颅外颈动脉疾病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836

(二)颅外/颅内动脉旁路搭桥术837

(三)椎基底动脉系疾病的手术治疗838

(四)建议838

七、总结838

第二节 AH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的补充(1999)840

一、危险因素的调整840

二、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41

(一)抗血小板药841

(二)防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的最佳阿司匹林剂量842

(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842

(四)抗凝药物844

三、外科治疗845

(一)颈动脉疾病845

(二)中度动脉狭窄治疗的最新结果846

(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846

(四)颅内外分流术847

(五)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疾病847

四、建议848

(一)危险因素的处理848

(二)药物治疗848

(三)手术治疗849

第三节 AHA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1999)850

一、脑出血的急诊诊断与病因850

二、急性脑出血的处理852

(一)急诊科的初步处理852

(二)开放气道和供氧852

(三)药物治疗——随机试验852

(四)血压的处理853

(五)颅内压升高的处理854

(六)液体治疗855

(七)防止癫痫855

(八)体温处理855

(九)其他药物治疗855

三、手术治疗脑出血855

(一)脑出血外科治疗的随机研究856

(二)非随机研究——常规穿颅术857

(三)非随机研究——新型的手术方法858

(四)手术治疗脑出血指南——总结858

四、脑出血的预防859

(一)血压的控制859

(二)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859

五、未来展望860

第四节 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860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认识860

二、急性并发症的急诊治疗864

三、急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865

四、早期支持治疗867

五、抗血栓或抗血小板聚集的紧急治疗868

六、溶栓治疗869

七、血液稀释疗法870

八、细胞保护疗法870

九、外科治疗872

第五节 欧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00)872

一、对患者的初步评估873

二、技术要求873

三、脑卒中的一般处理873

(一)肺功能及气道的保护874

(二)心脏监护和血压管理874

(三)控制血糖875

(四)控制体温875

(五)维持水及电解质的平衡875

四、特殊治疗876

(一)溶栓治疗876

(二)血小板抑制剂877

(三)早期抗凝治疗877

(四)血液稀释877

(五)神经保护治疗878

五、预防和治疗并发症878

(一)吸入性肺炎878

(二)泌尿道感染878

(三)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878

(四)褥疮879

(五)癫痫发作879

六、治疗颅内高压及脑水肿879

(一)内科治疗879

(二)低温疗法879

(三)外科减压治疗880

第十三章 急性肺栓塞881

第一节 ESC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0)881

一、概述881

(一)流行病学与易患因素882

(二)病理生理学884

(三)自然病程与预后885

二、诊断886

(一)临床表现与临床评价886

(二)放射性核素肺扫描889

(三)肺血管造影890

(四)计算机螺旋断层摄片术(螺旋CT)893

(五)超声心动图895

(六)深静脉血栓的检测896

(七)D-二聚体897

(八)诊断方法898

三、治疗901

(一)血流动力学与呼吸支持901

(二)溶栓治疗902

(三)外科取栓904

(四)抗凝治疗905

(五)静脉滤网908

四、特殊问题909

第二节 中国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911

一、名词与定义911

二、危险因素912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913

四、临床征象913

五、诊断方案916

六、治疗917

(一)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917

(二)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921

七、预防921

第十四章 ACC/AHA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评估指南922

一、问题的确定922

二、处理患者的一般方法922

(一)病史923

(二)体检924

(三)合并症924

(四)辅助检查925

(五)围手术期心脏评估的逐步法927

三、疾病特异性的处理方法931

(一)冠状动脉疾病931

(二)高血压932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933

(四)心肌病933

(五)瓣膜性心脏病933

(六)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934

(七)埋藏式起搏器和ICD935

(八)肺血管疾病935

四、手术的类型936

(一)紧迫性936

(二)手术的危险性936

五、围手术期的辅助检查939

(一)决定检查的简便方法939

(二)静息左心室功能940

(三)冠心病危险度和活动能力的评估940

(四)建议——何时及进行何种检查949

六、危险评估策略对医疗费用的影响951

七、术前治疗952

(一)术前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理由和证据总结952

(二)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956

(三)瓣膜手术960

(四)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960

(五)埋藏式起搏器和ICD961

(六)术前加强监护961

(七)静脉血栓栓塞和周围动脉疾病962

八、麻醉问题和术中管理963

(一)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963

(二)围手术期疼痛的处理964

(三)术中使用硝酸甘油964

(四)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的应用965

(五)维持体温965

(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966

九、围手术期的监护966

(一)术中和术后应用肺动脉导管966

(二)术中和术后ST段监测967

(三)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监护968

(四)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969

十、术后治疗和长期处理970

十一、结论972

十二、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972

第十五章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974

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普林斯顿专家组会议建议(2002)974

一、背景975

(一)性活动的生理效应975

(二)和性交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危险性975

(三)心脏危险性分层976

二、治疗建议977

(一)低危患者977

(二)高危患者978

(三)中危或危险性不确定的患者979

三、危险分层和治疗小结980

四、结论980

五、附录981

附录 英汉术语对照表982

后记9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