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认识论导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认识论导论
  • 欧阳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049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社会学-认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认识论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社会认识论界说——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的哲学探索1

一 明义:“社会认识”概念的简略辨析1

二 设疑:社会认识活动中的“怪圈”4

三 究本:认识社会实质上是社会总体自我认识的实现形式8

四 定规:社会认识论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基本方法12

(一)发生学方法15

(二)历史—逻辑方法16

(三)要素—结构方法17

(四)活动—功能方法18

(五)动力—进化方法19

(六)探索科学地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20

五 析位:社会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20

(一)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1

(二)社会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26

(三)社会认识论与认识论29

(四)社会自我认识与个体自我意识32

六 标新:科学地认识社会——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时代性紧迫课题33

(一)时代的呼唤33

(二)时代的造就39

第一编 历史编47

第一章 前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形式的发生与发展47

一 社会认识系统历史生成的发生学考察47

(一)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分化48

(二)人类个体从社会总体中分化52

(三)个体在观念中的自我对象化55

二 社会认识系统的历史形式和分期标准59

(一)社会发展史、社会学说史与社会认识史59

(二)分期标准及基本估价62

三 神话——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原始形式66

(一)原始神话与原始社会66

(二)“神话”认识形式的主要特点70

四 史鉴——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第一种自觉形式75

(一)历史意识的形成76

(二)“史鉴”形式的主体条件和社会背景77

(三)“史鉴”认识形式的主要特点80

五 理知——理性觉醒时代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87

(一)理性的觉醒88

(二)“理知”认识形式的特点91

六 实证——近代社会认识形式的基本倾向99

(一)自然科学和社会背景100

(二)“实证”认识形式的思想来源101

(三)社会认识的实证化与孔德的“实证方法”103

第二章 社会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108

一 科学的社会认识模式的形成及主要特点109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进程概览109

(二)科学的社会认识模式的10个基本点116

二 发展:列宁和毛泽东的主要贡献124

第二编 结构编143

第三章 人在社会认识系统中的主体地位143

一 社会认识主体的功能规定145

(一)关于“主体”、“客体”等基本概念的功能方面的考察145

(二)社会认识主体与社会历史主体148

(三)关于社会认识主体的功能分析157

二 社会认识主体的个人素质162

(一)社会认识主体的需要——动机结构163

(二)社会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168

(三)社会认识主体的认知定势180

三 社会认识主体的集团结构和社会认识体系184

(一)社会科学共同体185

(二)社会总体自我认识的网络系统188

四 主体功能的实现条件190

(一)自我对象化191

(二)角色认知192

(三)自觉投身于社会历史活动193

第四章 作为社会认识客体的自然—人—社会系统195

一 社会认识客体的基本特征196

(一)对象性197

(二)客观性199

(三)具体性202

二 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204

(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204

(二)人类社会的自然史前提206

(三)现实人生存与活动的自然—物质基础207

(四)衡量社会文明进化的重要尺度211

(五)现代人类认识自身的重要参照系统213

三 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总体的作用与功能216

(一)社会关系的形成、基础和存在方式217

(二)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220

四 社会规律的类型、特点及实现机制228

(一)正确认识社会规律的几个方法论原则229

(二)社会规律的类型232

(三)社会规律的基本特点234

五 社会历史的进化与发展236

(一)历史之作为现实的根据和理解现实的尺度237

(二)社会未来之作为现实人的认识客体243

第五章 社会文化及在社会认识系统中的中介作用246

一 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存证248

(一)“全息反映”——社会信息通过劳动向文化产品中的“积淀”和“固化”249

(二)现实主体对文化产品中固化信息的活化、破译和复现253

二 现实人社会交往的媒介256

(一)社会交往与社会认识256

(二)社会交往是一种有中介的活动258

(三)交往方式与信息中介261

三 社会认识主体观念地掌握社会历史客体的工具264

(一)从动物的信号语言到人的符号语言265

(二)语言符号系统的意义及指称功能268

(三)语言符号系统的抽象性及操作功能270

(四)语言符号系统的可感性与表达功能273

(五)语言符号系统的分立性、永久性与传播、记忆功能274

(六)共变——人、语言符号系统、社会组织形式之间交互作用的特殊运动形式279

第三编 活动编285

第六章 社会认识活动的三个基本层次285

一 日常的社会心理层面的社会认识活动286

(一)日常的社会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及作用方式287

(二)新闻折射系统与社会认识的评价、转换机制291

(三)社会心理的形成及其特点296

二 阐释的社会理论层面的社会认识活动299

(一)社会理论与社会心理299

(二)社会理论研究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及其作用方式301

(三)社会科学研究三要点303

三 决策的社会规划层面的社会认识活动313

(一)社会规划与认识向着实践目的的运动313

(二)实践观念三要素317

(三)社会规划与社会统计319

(四)社会规划与目标设计323

(五)社会规划与行为决策328

第七章 社会认识过程的三种基本向度333

一 对于社会历史的回溯性认识过程334

(一)历史学研究与社会学研究335

(二)回溯历史与反思338

(三)史料与历史认识340

(四)现实与历史的矛盾及其特点343

(五)历史回溯的基本步骤345

二 对于社会未来的前瞻性认识过程350

(一)“未来的冲击”350

(二)现实与未来的矛盾及其特点356

(三)科学预见三步曲358

三 对于社会现状的追踪性认识过程365

(一)共时性与同步性366

(二)社会追踪与社会控制369

(三)社会监测与信息反馈373

(四)观念与现实的矛盾及其特点376

(五)追踪监测的实施步骤379

四 社会认识系统的进化结构及加速度发展过程384

(一)“解难题”与社会认识结构的突破384

(二)社会认识结构的系统进化386

(三)社会认识系统的加速度进化389

主要参考书目397

后记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