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陈伯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30575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直流调速系统和随动系统2
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
1-1 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2
一、旋转变流机组2
二、静止可控整流器3
三、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变换器4
1-2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特殊问题6
一、触发脉冲相位控制6
二、电流脉动的影响及其抑制措施8
三、电流波形的连续和断续8
四、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机械特性9
一、转速控制的要求和调速指标10
1-3 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10
二、开环调速系统的性能和存在的问题12
三、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13
四、开环系统机械特性和闭环系统静特性的比较14
五、反馈控制规律16
六、反馈控制调速系统的主要部件和稳态参数计算17
七、限流保护——电流截止负反馈21
八、小结23
1-4 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24
一、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24
二、稳定条件29
三、动态校正——PI调节器设计30
二、比例积分控制规律33
四、小结35
一、积分调节器和积分控制规律36
1-5 无静差调速系统和积分、比例积分控制规律36
三、稳态抗扰误差分析39
四、无静差调速系统举例及稳态参数计算41
1-6 电压反馈电流补偿控制的调速系统43
一、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43
二、电流正反馈和补偿控制规律44
三、电流补偿控制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稳定条件47
第二章 多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48
2-1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48
一、问题的提出48
二、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49
三、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50
四、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51
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51
一、动态数学模型51
二、起动过程分析52
三、动态性能和两个调节器的作用53
四、调节器的设计问题55
五、小结55
2-3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56
一、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56
二、典型系统57
三、感应同步器(BIS) 158
三、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58
四、典型Ⅰ型系统参数和性能指标的关系60
五、典型Ⅱ型系统参数和性能指标的关系64
六、调节器结构的选择和传递函数的近似处理——非典型系统的典型化68
七、调节器最佳整定设计法72
2-4 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76
一、电流调节器的设计76
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80
三、转速调节器退饱和时转速超调量的计算83
四、设计举例86
2-5 转速超调的抑制——转速微分负反馈90
一、问题的提出90
二、带转速微分负反馈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90
三、退饱和时间和退饱和转速92
四、转速微分反馈参数的工程设计方法92
五、带转速微分负反馈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抗扰性能93
一、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调速系统94
六、小结94
2-6 三环调速系统94
二、带电压内环的三环调速系统96
2-7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99
一、电枢电压与励磁配合控制99
二、非独立控制励磁的调速系统99
第三章 可逆调速系统102
3-1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可逆线路102
一、电枢反接可逆线路102
二、励磁反接可逆线路103
3-2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回馈制动104
一、晶闸管装置的整流和逆变状态104
三、如何在V-M系统中实现发电回馈制动106
二、电动机的发电回馈制动106
一、环流及其种类107
3-3 两组晶闸管可逆线路中的环流107
二、直流平均环流与配合控制108
三、瞬时脉动环流及其抑制109
3-4 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110
一、α=β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110
二、制动过程分析111
三、可控环流的可逆调速系统114
3-5 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116
一、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116
二、错位控制的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124
4-1 脉宽调制变换器127
第四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127
一、不可逆PWM变换器128
二、可逆PWM变换器130
4-2 脉宽调速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133
4-3 脉宽调速系统的控制电路134
一、脉宽调制器134
二、逻辑延时环节136
三、基极驱动器136
4-4 晶体管脉宽调速系统的特殊问题137
一、电流脉动量和转速脉动量137
三、电力晶体管的安全工作区和缓冲电路142
二、脉宽调制器和PWM变换器的传递函数142
四、电力晶体管的开关过程、开关损耗和最佳开关频率147
五、泵升电压限制电路150
第五章 位置随动系统151
5-1 位置随动系统概述151
一、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151
二、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工作原理151
三、位置随动系统与调速系统的比较152
四、位置随动系统的分类153
5-2 位置信号的检测154
一、自整角机(BS)154
二、旋转变压器(BR)157
四、光电编码盘159
5-3 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及其设计161
一、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和数学模型161
二、位置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及参数计算164
三、位置随动系统的动态校正172
四、小结187
第二篇 交流调速系统189
第六章 交流调速的基本类型和交流变压调速系统189
6-1 交流调速的基本类型190
6-2 闭环控制的交流变压调速系统——一种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190
一、异步电动机改变电压时的机械特性191
二、闭环控制的变压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192
三、近似的动态结构图193
7-1 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197
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VVVF系统)——转差功率不变型的调速系统197
二、基频以上调速198
一、基频以下调速198
7-2 静止式变频装置199
一、间接变频装置(交-直-交变频装置)199
二、直接变频装置(交-交变频装置)200
三、电压源和电流源变频器201
7-3 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器202
一、SPWM逆变器的工作原理203
二、SPWM逆变器的同步调制和异步调制208
三、SPWM的控制模式及其实现209
四、高开关频率的电流滞环控制SPWM逆变器213
二、电压、频率协调控制下的机械特性215
7-4 异步电动机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的稳态机械特性215
一、恒压恒频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215
三、小结218
7-5 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218
一、转速开环的交-直-交电压源变频调速系统219
二、转速开环的交-直-交电流源变频调速系统225
7-6 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228
一、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228
二、转差频率控制规律229
三、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230
四、优点与不足231
五、近似动态结构图232
7-7 异步电动机的多变量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233
一、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性质234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多变量数学模型235
三、坐标变换和变换阵239
四、异步电动机在任意二相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246
六、异步电动机在二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253
四、磁链开环、转差型矢量控制的交-直-交电流源变频调速系统253
五、异步电动机在二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253
七、异步电动机在二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上按转子磁场定向的数学模型——M、T坐标系数学模型254
八、小结255
7-8 矢量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255
一、异步电机的坐标变换结构图和等效直流电机模型255
二、矢量控制系统的构想256
三、矢量控制基本方程式257
五、转子磁链观测模型259
七、矢量控制系统中调节器的设计问题261
六、转速、磁链闭环控制的电流滞环型PWM变频调速系统261
第八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转差功率回馈型的调速系统264
8-1 串级调速原理及其基本类型264
一、异步电动机转子附加电动势时的265
二、附加电动势的获得与电气串级调速系统265
三、串级调速系统的其它类型267
8-2 串级调速系统性能的讨论268
一、串级调速机械特性268
二、逆变变压器268
三、串级调速装置的容量269
四、串级调速系统的效率270
8-3 异步电动机在串级调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272
一、异步电动机转子整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272
二、异步电动机在串级调速时的电磁转矩274
三、异步电动机在串级调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方程式278
8-4 具有双闭环控制的串级调速系统279
一、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279
二、串级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279
三、调速系统调节器参数的确定281
8-5 超同步串级调速系统282
一、超同步串级调速工作原理283
二、超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的再生制动工作283
一、串级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数及其改善途径284
8-6 串级调速系统的几个特殊问题284
二、串级调速系统的控制方式288
第九章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系统290
9-1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290
9-2 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和矢量控制291
一、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同步电动机群调速系统291
二、由交-交变频器供电的大型低速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291
三、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292
四、同步电动机的多变量数学模型295
9-3 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无换向器电机)调速系统297
一、工作原理297
二、控制系统301
附录305
参考文献309
热门推荐
- 2598572.html
- 232442.html
- 3754810.html
- 335034.html
- 753813.html
- 1268622.html
- 3020578.html
- 3390104.html
- 3346316.html
- 3560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1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2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3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0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8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4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3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