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储蓄学概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储蓄学概论
  • 项大勇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8019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储蓄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储蓄的概念1

一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储蓄的概念1

二 储蓄含义的几种不同认识2

第二节 储蓄的产生和发展3

一 储蓄的产生3

二 历史上储蓄存在的形式4

第三节 我国储蓄事业及其发展前景11

一 古代中国的储蓄11

二 清朝末年,是我国储蓄事业的初创时期11

三 旧中国储蓄事业的兴落13

四 新中国的储蓄事业15

五 我国储蓄事业的发展前景22

第四节 储蓄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5

一 储蓄的性质25

二 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8

第二章 储蓄资金来源的构成33

第一节 储蓄资金来源的构成33

一 储蓄资金来源的社会构成33

二 储蓄资金来源的价值构成34

三 储蓄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35

第二节 储蓄资金的质量分析37

一 储蓄资金的物质实体37

二 储蓄资金的真实性39

第三节 构成分析对储蓄资金运用的意义44

一 社会构成价值构成与储蓄资金投向的关系44

二 储蓄资金的期限构成与其形成的银行贷款的期限构成47

三 对应储蓄资金的物质实体状况与以储蓄资金放款的具体种类48

四 虚假性储蓄资金的处理50

第三章 储蓄与社会再生产52

第一节 储蓄与生产52

一 生产决定储蓄52

二 储蓄影响、制约生产55

第二节 储蓄与消费58

一 消费决定储蓄59

二 储蓄影响、制约消费64

第三节 关于适度储蓄问题68

一 储蓄自身的双重经济性质决定储蓄要有适度的量68

二 城乡居民实际货币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决定储蓄要有适度的量71

三 物价和利率水平决定储蓄要有适度的量71

四 市场货币流通状况决定储蓄要有适度的72

第四节 储蓄资金运动规律72

一 储蓄资金运动规律的概括73

二 决定储蓄资金运动的基本因素74

三 影响储蓄资金运动的条件75

四 认识、掌握和运用决定储蓄资金运动的基本因素和条件的意义76

第四章 储蓄与金融市场77

第一节 储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77

一 储蓄活动属于金融市场的范畴吗?77

二 封闭型金融市场中的储蓄业78

三 金融市场开放后,储蓄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80

第二节 居民的选择与政府的选择86

一 金融市场中居民金融资产的比较选择提示88

二 政府的倾向性选择:国库券,还是储蓄?——对居民资金筹集方式的探讨95

第五章 储蓄利息95

第一节 储蓄利息的性质95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储蓄利息性质的传统理论及其实践后果95

二 储蓄是一个信用范畴97

三 储蓄利息的定性与现行社会经济制度有关99

第二节 储蓄利率及其决定因素101

一 储蓄利率101

二 储蓄利率的决定因素102

第三节 储蓄利息的计算104

一 计算储蓄利息的两种基本方法104

二 我国计算储蓄利息及期限的一般规定107

一 国家对储蓄实行鼓励和保护政策112

第一节 储蓄政策112

第六章 储蓄政策原则及手段112

二 制定储蓄政策的依据113

三 正确贯彻执行储蓄政策116

第二节 储蓄原则119

一 存款自愿119

二 取款自由120

三 存款有息120

四 为储户保密121

五 贯彻储蓄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23

第三节 储蓄组织手段124

一 增加储蓄种类,完善内部管理124

二 加强储蓄宣传,提高居民储蓄自觉性127

三 加强服务,提高质量130

四 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储蓄信息132

一 制定和设置储蓄种类的必要性135

第一节 储蓄的种类135

第七章 储蓄业务与经营管理135

二 制定和设置储蓄种类的依据136

三 制定和设置储蓄种类的原则138

四 现阶段储蓄的基本种类139

五 其他储蓄种类147

第二节 储蓄业务操作过程149

一 储蓄业务操作的基本制度规定150

二 储蓄业务操作的基本工具151

三 储蓄业务操作基本方法154

四 储蓄业务电子化操作过程157

第三节 储蓄经营管理形式160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六五”期间储蓄业务的经营管理161

二 储蓄业务经营承包责任制是储蓄经营管理的较好形式163

三 推行目标管理,提高储蓄承包的经营管理水平171

第八章 储蓄心理173

第一节 居民储蓄目的动机及行为类型173

一 居民储蓄的目的动机174

二 储户储蓄行为类型177

第二节 储户柜台心理179

一 保险保密心理179

二 尊重信任心理181

三 高效优质服务心理182

第九章 储蓄机构建设185

第一节 储蓄机构建设的意义186

一 储蓄机构建设的涵义186

二 储蓄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87

三 储蓄机构的合理设置189

第二节 储蓄机构建设的经济决策190

一 决定储蓄效益的因素191

二 储蓄效益的分析与决策191

第三节 储蓄机构的物质建设193

一 储蓄机构的外容内貌建设193

二 储蓄机构的安全措施建设194

三 储蓄机构各种账表、凭证及其管理的建设195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储蓄业务中的装备与应用196

一 电子计算机及其结构196

二 电子计算机在储蓄业务中的应用197

三 储蓄机构电子计算机附属设备建设199

第十章 储蓄人员素质201

第一节 储蓄人员素质的概念和要求201

一 储蓄人员素质概念201

二 储蓄人员素质的特点202

三 储蓄人员素质的内容与要求203

第二节 提高储蓄人员业务水平的途径207

一 加强金融理论和金融政策的学习,是提高储蓄人员业务水平的基础207

二 在储蓄业务实践中,勤学苦练业务技术,是提高储蓄人员业务水平的关键210

第三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12

一 加强储蓄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213

二 我国储蓄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215

三 加强储蓄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处理好“三关”和“四方关系”2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