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风砂土【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风砂土
  • 陈隆亨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6270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8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风砂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风砂土的分布1

一、松辽平原地区1

(一)松嫩沙地1

(二)科尔沁沙地2

二、内蒙古高平原东部地区2

(一)呼伦贝尔沙地2

(二)乌珠穆沁沙地3

(三)浑善达克沙地3

三、鄂尔多斯高原地区3

(一)库布齐沙地4

(二)毛乌素沙地4

(三)宁夏河东沙地4

(二)腾格里沙地5

(一)乌兰布和沙地5

四、阿拉善高原地区5

(三)巴丹吉林沙地6

(四)雅玛雷克沙地6

五、河西走廊地区7

(一)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地7

(二)黑河流域中、下游沙地7

(三)敦煌沙地7

六、准噶尔盆地地区8

(一)古尔班通古特沙地8

(二)乌苏-精河北沙地8

(三)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沙地9

七、塔里木盆地地区9

(一)塔克拉玛干沙地9

(一)柴达木盆地沙地10

八、青藏高原地区10

(三)库鲁克-雅克托克拉克沙地10

(二)托克拉克-布古里沙地10

(二)共和盆地和青海湖滨沙地11

(三)狮泉河河谷沙地12

(四)库木库里盆地沙地12

(五)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12

(六)青海南部山原沙地13

九、东南沿海地区13

(一)辽东湾西岸沙地13

(二)粤闽海岸沙地14

(三)海南岛海岸沙地14

(四)台湾西海岸沙地15

十、黄淮海平原地区15

(一)黄海沙地15

十一、阿尔金山北麓地区16

(二)黄淮沙地16

第二章 风砂土的形成17

一、风成沙的形成17

(一)风成沙的形成条件17

(二)风成沙的形成时期20

(三)风成沙的形成过程20

二、风成沙上土壤的发育24

(一)风成沙上土壤的发育时期24

(二)风成沙上土壤的发育阶段25

(三)风成沙上的成土过程特点28

第三章 风砂土的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32

一、风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矿物成分32

(一)风砂土的颗粒组成32

(二)风砂土的矿物成分33

二、风砂土的水分状况36

(一)风砂土的水分物理性质36

(二)风砂土的水分状况特点39

(一)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56

三、风砂土的温度状况56

(二)土壤温度的年内变化57

第四章 风砂土的化学性质59

一、风砂土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组成59

(一)风砂土的有机质含量特点59

(二)风砂土的腐殖质组成和特点60

二、风砂土的碳酸钙和易溶盐含量63

(一)风砂土的碳酸钙含量63

(二)风砂土的易溶盐含量64

三、风砂土的全量化学组成和阳离子交换量69

(一)风砂土的全量化学组成69

(二)风砂土的阳离子交换量69

四、风砂土的氧化铁特征75

(一)不同地区风砂土的微生物数量76

第五章 风砂土的微生物学特性76

一、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的类同76

(二)不同地区风砂土的微生物生理类群77

二、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的差异77

(一)不同类型风砂土的微生物数量77

(二)不同类型风砂土的微生物生理类群80

(三)不同类型风砂土微生物活性强度81

(四)不同类型风砂土的土壤酶活性82

三、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84

(一)固沙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数量84

(二)固沙植物根际微生物生理类群和生化活性84

第六章 风砂土的分类88

一、风砂土在土壤分类中的位置89

二、风砂土的分类原则和系统92

(一)寒冻砂质新成土96

三、风砂土类型概述96

(二)极干旱砂质新成土99

(三)干旱砂质新成土102

(四)半干旱砂质新成土113

(五)干润砂质新成土123

(六)湿润砂质新成土136

(七)潮湿砂质新成土143

(八)常潮湿砂质新成土146

四、风砂土的高级分类检索147

第七章 风砂土的利用和改良150

一、利用和改良原则150

(一)利用和改良相结合150

(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150

二、利用和改良方向150

(一)固定风砂土150

(三)流动风砂土151

(二)半固定风砂土151

三、利用和改良分区152

(一)青藏寒冻砂质新成土区152

(二)新、甘、青、内蒙古极干旱砂质新成土区153

(三)新、甘、宁、内蒙古干旱砂质新成土、半干旱砂质新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153

(四)内蒙古、宁、陕半干旱砂质新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161

(五)东北平原西部半干旱砂质新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167

(六)内蒙古东部干润砂质新成土区168

(七)东北平原东部干润砂质新成土区170

(八)豫、鲁、冀干润砂质新成土区174

(九)东南沿海湿润砂质新成土区175

(十)海南岛半干旱砂质新成土、湿润砂质新成土区175

参考文献176

附录:本书中所用的植物拉丁名录179

英文摘要1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