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社会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社会学
  • 董泽芳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888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教育社会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科导论1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

一、朦胧认识阶段(古代社会)1

二、初步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3

三、正式建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5

四、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6

五、国外教育社会学发展的新趋势10

六、教育社会学在中国12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4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4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20

三、教育社会学的知识体系23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地位与作用24

一、教育社会学对教育科学的独特贡献25

二、研究与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27

第四节 教育社会学多元方法论体系28

一、多元方法论体系的意义29

二、多元方法论体系的结构30

三、多元方法论体系的运用36

宏观篇40

第二章 社会制度与教育制度40

第一节 教育制度在社会制度中的地位40

一、社会制度概说40

二、教育制度在社会制度中的地位演变41

三、教育制度的社会功能43

第二节 经济制度与教育制度49

一、经济制度概述49

二、经济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50

三、教育制度的经济功能分析55

第三节 政治制度与教育制度57

一、政治制度概述57

二、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制约59

三、教育制度的政治功能分析61

第四节 文化制度与教育制度65

一、文化制度概述66

二、文化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制约67

三、教育制度的文化功能分析70

第三章 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74

第一节 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一般关系74

一、社会结构及其特征74

二、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基本关系75

第二节 社会分层与教育成层78

一、社会分层的意义及有关理论78

二、社会分层对教育成层的影响81

三、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合理化中的作用87

第三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88

一、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的相关分析88

二、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的现实考察92

三、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的协调运行96

第四节 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98

一、社会分化的双重效应与理想目标98

二、教育分流的功能演变与社会制约100

三、我国社会分化的现状分析及其对教育分流的正负影响103

四、形成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协调运行机制的条件分析107

第五节 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109

一、教育机会均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110

二、实现社会公平呼唤教育机会均等113

三、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路径选择116

第四章 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119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的相关性119

一、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119

二、教育改革的一般原理121

三、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的相关性分析124

第二节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教育发展战略127

一、有计划社会变迁的涵义128

二、教育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128

三、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130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134

一、社会现代化的理论134

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135

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途径137

第四节 社会教育化与教育社会化140

一、社会教育化的意义与特点140

二、教育社会化的趋势与阻力142

三、社会教育化与教育社会化的互动发展145

第五节 社会转型与教育冲突147

一、社会转型加剧教育冲突的必然性147

二、我国现阶段教育冲突的主要表现149

三、调节教育冲突的思路与对策152

第五章 社会问题与教育约制154

第一节 社会问题与教育约制的基本关系154

一、社会问题的特性与成因154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55

三、社会问题的教育约制158

第二节 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与教育约制160

一、怎样理解片面追求升学率160

二、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产生的原因162

三、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的教育约制164

第三节 青少年问题与教育约制166

一、我国青少年问题的类型与特点166

二、产生青少年问题的原因分析170

三、青少年问题的教育约制172

第四节 人口问题与教育约制174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174

二、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压力178

三、教育对人口问题的约制作用181

第五节 就业问题与教育约制183

一、就业问题的涵义183

二、就业问题成因的社会学分析185

三、教育约制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187

中观篇190

第六章 学校社会组织的社会学分析190

第一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内涵与理论190

一、学校社会组织的涵义190

二、学校社会组织的有关理论192

三、学校社会组织的特性196

第二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目标与结构197

一、学校社会组织目标与结构概述198

二、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冲突与整合200

三、学校社会组织结构中的权力与关系204

第三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氛围与环境207

一、学校社会组织氛围与环境概述208

二、学校社会组织氛围的营造与评价210

三、学校社会组织与社区环境214

第四节 学校社会组织改革的取向与策略218

一、学校社会组织改革的涵义218

二、学校社会组织改革的动因219

三、学校社会组织改革的取向221

四、学校社会组织改革的策略223

第七章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226

第一节 班级组织的社会属性226

一、班级社会属性的相关理论226

二、班级社会属性多元分析的意义231

三、班级的本质属性是特殊社会组织233

第二节 班级组织的社会功能237

一、社会化功能237

二、个性化功能238

三、分化与选择功能239

四、引导与保护功能240

第三节 班级组织的社会关系241

一、班级师生关系241

二、班级生生关系245

第四节 班级社会组织的社会气氛247

一、班级社会组织气氛的概念与影响因素247

二、班级社会组织气氛的类型和特性249

三、班级社会组织气氛的影响与作用251

四、班级社会组织气氛的测量与改善252

微 观篇256

第八章 学生个体社会化256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256

一、社会化的意义256

二、社会化的理论257

三、社会化的机制258

四、社会化的内容259

五、社会化的过程261

第二节 家庭的社会化功能262

一、家庭社会化的意义262

二、家庭社会化的特点264

三、我国家庭社会化的问题265

四、完善我国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对策267

第三节 同辈群体的社会化功能268

一、同辈群体的特征268

二、同辈群体的影响269

三、对待同辈群体的策略271

第四节 学校的社会化功能272

一、学校社会化功能的历史演进272

二、现代学校社会化功能的特点与优势273

三、我国学校社会化功能的缺陷与完善275

第五节 大众传媒的社会化功能277

一、大众传媒的一般特点与功能277

二、大众传媒对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278

三、改革与完善我国大众传媒的社会化功能281

第九章 教师角色社会化284

第一节 教师角色社会化的理论与特征284

一、社会角色与角色社会化284

二、教师角色社会化的相关理论286

三、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特征288

第二节 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290

一、教师角色社会化的意义290

二、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内容291

三、教师角色社会化的过程293

第三节 教师角色社会化的期望与冲突296

一、教师的角色期望296

二、教师的角色冲突299

三、教师的角色调适302

第四节 教师角色社会化的目标转换与地位变迁305

一、教师角色的目标转换305

二、教师角色的权利变化307

三、教师角色的地位变迁309

四、教师角色的条件保障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