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若干问题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 冯秀华,齐守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7279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财政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若干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推进我国财政体制科学化问题系统研究1

导言1

第一部分 推进我国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边界暨政府整体财政责权划分的科学化4

一、相关理论分析5

(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5

(二)政府机制与政府失灵6

(三)各种经济学派对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职能的主张7

二、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12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职能变迁12

(二)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现状14

(三)政府资源配置各领域现存的主要问题16

(四)资源配置主体错位的制度根源20

三、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21

(一)部分国家的经验做法21

(二)国际经验对我们的启示24

四、深化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对策建议25

(一)推进资源配置主体结构改革的目标模式25

(二)规范市场与政府之间资源配置职能划分的原则27

(三)优化我国市场与政府之间资源配置职能划分格局的主要任务29

(四)进一步规范市场与政府之间资源配置职能划分的主要措施34

第二部分 推进我国不同层级广义政府之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科学化36

一、相关理论分析36

(一)广义政府的公共事务责任36

(二)广义政府的公共事务权力37

(三)广义政府间分责分权理论38

(四)广义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原则40

二、我国广义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42

(一)我国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历史沿革42

(二)我国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现实状况43

(三)我国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44

三、国外广义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做法及其启示45

(一)发达国家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总体情况45

(二)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47

(三)发展中国家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改革50

(四)国外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50

四、完善我国广义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划分的构想与建议52

(一)明确界定上级政府责权,有效防止责任下移、权力上收52

(二)着力克服政府间“责权同构”现象53

(三)合理界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力促社会公平53

(四)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和稳定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关系54

(五)着力实现政府间公共事务责权的明晰化54

第三部分 推进我国政府间财政责权划分暨纵向财政体制科学化62

一、相关理论分析62

(一)作为西方纵向财政体制理论的财政联邦主义63

(二)纵向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体系65

(三)优化纵向财政体制的基本原则66

二、我国政府间纵向财政体制的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68

(一)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收入归属划分和转移支付的历史与现状68

(二)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收入归属划分和转移支付优化的历史与现状73

(三)现行纵向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83

三、国外设计实施纵向财政体制的经验与启示87

(一)单一制国家的纵向财政体制模式87

(二)联邦制国家的纵向财政体制模式89

(三)国外经验对我们的启示91

四、优化我国纵向财政体制的对策建议93

(一)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93

(二)在各级政府之间合理划分财政收入及其管理权的归属95

(三)优化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97

第四部分 推进我国同级政权机构内部财政管理责权划分暨横向财政体制的科学化99

一、相关理论分析100

二、我国横向财政管理责权划分的历史演进与现存问题100

(一)我国横向财政管理责权划分的历史演进101

(二)我国横向财政管理责权划分现存的主要问题105

三、发达国家横向财政管理责权划分的经验与启示108

(一)第一层面财政管理责权的划分大体遵循“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治理逻辑108

(二)第二层面财政管理责权的划分遵循事有专责、合理分工的治事原则109

(三)美德两国财政管理责权横向划分做法的启示109

四、推进横向财政管理责权划分科学化的对策建议109

(一)遵循横向财政管理责权配置科学化的基本要求110

(二)横向财政管理责权配置整体框架暨改革的目标模式110

(三)推进横向财政管理责权划分科学化的改革措施113

五、结语113

第二篇 建立中期财政规划和滚动预算制度难点问题研究118

一、建立中期财政规划和滚动预算制度的必要性及发展简况118

(一)中期财政规划的目的、功能和意义118

(二)我国推动中期财政规划和滚动预算简况119

二、推行中期财政规划和滚动预算制度的难点及破解对策121

(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中期财政规划(滚动预算)在内容方面如何衔接121

(二)确定周期的各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与滚动延展的中期财政规划(预算)在编制周期和方式上如何适应124

(三)中期财政规划(滚动预算)各项功能之间如何统一运筹、一并实现125

(四)中期财政规划(滚动预算)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如何相互配合127

(五)确保中期财政规划和滚动预算制度有效运行的公共部门间经常性、制度化体制机制如何构建130

(六)事责事权、支出责任和收支政策的不确定性与中期财政规划或滚动预算相关预测、计划编制的准确性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133

第三篇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研究138

一、关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主体范围138

(一)界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体范围的理论基础138

(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体范围的国际比较141

(三)我国界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体范围的难点143

二、关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分析体系145

(一)构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目标和原则145

(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基本内容、分析方法及分析依据146

(三)政府财政财务质量分析150

(四)政府财政财务运行质量分析151

三、关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应用体系152

(一)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构成及其信息用途153

(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的应用需求154

(三)着眼于满足应用需求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指标设计156

四、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的思考与建议159

第四篇 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研究163

一、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163

(一)民主政治理论163

(二)委托—代理理论164

(三)国家治理理论166

二、我国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66

(一)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167

(二)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是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167

(三)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需要168

(四)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是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需要168

(五)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168

(六)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是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168

三、我国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基本历程169

四、我国现阶段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做法170

(一)我国现阶段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170

(二)我国现阶段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基本做法172

五、我国现阶段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174

(一)主动公开意识不强174

(二)公开内容不够全面、详细175

(三)实际运作不够规范175

(四)缺乏与社会公众互动175

(五)缺乏考核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176

六、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176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176

(二)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177

七、推进我国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内涵层次和框架设计179

(一)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总体思路179

(二)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目标179

(三)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原则181

(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内涵层次181

(五)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框架设计182

八、有效推进我国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具体对策建议183

(一)构建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基础支撑183

(二)建立健全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管理机制184

(三)完善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技术手段185

(四)建立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反馈与对话机制186

(五)建立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考评问责机制186

(六)构建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监督体系187

第五篇 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研究报告188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及成因188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189

(二)地方政府债务成因189

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问题与难点190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难以监控债务风险190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难以控制债务规模191

(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难以限定政府责任191

(四)缺乏统一完整的资料信息,难以进行全面监管191

三、国外债务管理经验借鉴192

(一)债务预算的国际模式192

(二)国外债务预算管理的启示193

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具体思路194

(一)地方省(区)市的观点194

(二)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思路196

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197

(一)客观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债务的长期性和必然性197

(二)严格立法,强化法律和制度建设198

(三)理顺债务管理机制,实施归口管理制度198

(四)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建立债务清理偿还机制198

(五)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199

(六)建立债务投资绩效评价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200

(七)调整和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创新地方政府融资模式200

(八)建立统一的债务预算会计核算体系200

后记2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