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企业高速成长研究 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西部企业高速成长研究 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
  • 李兴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157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能源经济-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研究-西北地区;能源经济-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企业高速成长研究 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张玉利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

一 背景1

二 研究意义2

(一)促进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2

(二)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的科学、快速发展2

(三)促进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2

(四)引导西部地区企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取向2

(五)对中、东部地区资源型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3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3

一 研究目标3

二 研究内容3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现状、特征研究3

(二)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影响因素及成长机理研究3

(三)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成长或发展模式研究3

(四)培育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条件、措施、关键因素研究4

三 研究对象的特征4

(一)地理范围属于西部地区4

(二)企业具有“资源型”、“高成长”和“大中型”三个特征4

(三)资源类型为五大类资源5

第三节 研究方案5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5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6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7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9

(一)研究步骤9

(二)研究方法10

(三)研究信度和效度14

三 研究框架与结构16

四 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与分工16

第二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状况与特征19

第一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发展概况19

一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集团发展情况分析19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集团的地域分布19

(二)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集团的资源类型及地域分布20

二 西部百强企业中资源型企业发展情况分析21

(一)西部百强企业中资源型企业销售收入规模分析21

(二)西部百强企业中资源型企业的地域分布分析22

(三)西部百强企业中资源型企业的资源类型及地域分布分析22

三 西部上市公司资源型企业发展情况分析23

(一)西部资源型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分析23

(二)西部资源型上市公司资源类型及其区域分布分析24

(三)西部资源型上市公司产业类型及其区域分布分析25

第二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状况27

一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上市公司发展状况分析27

(一)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上市公司地域分布情况分析28

(二)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上市公司的资源类型及其成长性分析29

(三)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上市公司产业类型及其地域分布分析30

二 西部非国有控股和非上市公司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状况分析32

(一)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地域分布情况分析32

(二)资源型高成长企业资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分析33

(三)资源型高成长企业产业类型及其区域分布分析34

第三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特征35

一 基于西部各地的比较: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特征(1)35

(一)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均35

(二)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资源类型分布不均36

(三)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资源优势发挥不均衡38

二 基于与中、东部地区的比较: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特征(2)42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西部地区的特征42

(二)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促进企业成长47

(三)资金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49

(四)人才本地化突出49

第三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的高成长影响因素研究50

第一节 企业高成长影响因素文献回顾50

一 企业成长的外因50

(一)政治、经济环境因素50

(二)转制因素51

(三)产业因素51

(四)市场竞争因素51

(五)产业集群的作用51

(六)区域品牌52

二 企业成长的内因52

(一)资源成长论53

(二)技术成长论53

(三)企业家行为影响论54

(四)企业文化成长论54

(五)企业战略成长论55

(六)企业结构变化成长论55

三 小结56

第二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的高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57

一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影响因素界定57

二 问卷调查与统计60

三 层次分析法分析63

四 聚类分析66

五 结论与分析68

(一)从不同产业企业的角度分析68

(二)从可再生资源型和非再生资源型企业的角度分析70

第四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机理分析:外部因素的作用73

第一节 西部地区优势资源与资源型企业高成长73

一 优势资源:品质与产能优势的主要来源73

(一)奶资源对于品质与产能优势的作用73

(二)肉资源对于品质与产能优势的作用74

(三)绒资源对于品质与产能优势的作用76

(四)农产品资源对于品质与产能优势的作用77

(五)矿藏资源对于品质与产能优势的作用78

(六)旅游资源对于品质与产能优势的作用78

二 优势资源:低成本优势的重要来源78

(一)奶资源对于低成本优势的作用78

(二)肉资源对于低成本优势的作用79

(三)矿藏资源对于低成本优势的作用80

第二节 西部资源型产业集群与资源型企业高成长80

一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特征81

(一)纵向一体化水平高81

(二)政府作用突出82

(三)资源禀赋是形成产业集聚的最初诱因83

二 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类型分析83

(一)初级平台模式83

(二)点状模式结构83

(三)雁形模式结构84

三 西部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演进——以“乳都”发展历程为例86

四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与企业高成长的关系:互动成长92

(一)高成长企业对产业集群的作用——以羊绒加工业为例92

(二)产业集群对企业高成长的作用——以羊绒加工业为例96

第三节 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与西部资源型企业高成长97

一 产业发展对企业高成长的作用97

(一)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情况98

(二)非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情况100

二 企业竞争对企业高成长的作用102

(一)竞争改善企业高成长的环境102

(二)竞争互动促进了企业在质的方面成长103

(三)竞争的消极作用与竞合106

第四节 西部地区政府政策与企业高成长107

一 西部地区政府政策对非再生资源型企业的作用明显107

二 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成长平台107

(一)制度和政策供给108

(二)公共品供给109

(三)资金供给109

三 基于集群优势的地方政府政策109

(一)集群形成阶段的地方政府政策作用110

(二)集群竞争力形成阶段的地方政府政策作用110

(三)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培养阶段的地方政府政策作用111

第五节 西部区域品牌形象与企业高成长111

一 区域品牌对可再生资源型企业产品形象的塑造112

二 区域品牌对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品牌的塑造112

(一)西部区域品牌为企业带来绿色品牌认知112

(二)区域品牌为企业带来绿色品牌联想113

三 区域品牌的外部性与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的成长113

(一)区域品牌形象推动企业建立自有品牌114

(二)区域品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115

(三)区域品牌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115

第五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机理分析:内部因素的作用117

第一节 经营资源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作用117

一 资金对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推动作用118

(一)再生资源型企业的资源季节性采购118

(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设施投入119

二 企业领导对高成长企业的关键作用120

(一)领导通过把握外部机会而促进企业高成长120

(二)企业领导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120

(三)企业领导在企业成长初期的重要作用121

(四)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关键作用121

三 具有西部特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高成长的作用122

四 西部本土化的人力资源对企业高成长的作用122

(一)低成本的劳动力促进着西部资源型企业高成长122

(二)适宜的人力资源是西部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基础123

五 资源开发与加工技术对高成长企业的作用124

六 体制/组织对西部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作用125

(一)企业经营机制与体制改革是西部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起点125

(二)适时的组织结构变革促进西部资源型企业高成长125

第二节 企业战略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作用126

一“领袖”型战略意图推动高成长企业发展126

二 快速型战略目标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机会128

(一)产业发展机会是高成长企业发展的空间128

(二)以快速型战略目标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机会129

三 经营资源整合为战略目标的完成提供了保障132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资源配置和整合的两个层面132

(二)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资源配置和整合的途径133

第三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对产业关键发展因素的把握134

一 基于西部资源型企业的研究:KSF可分为生存因素和发展因素134

二 羊绒制品高成长企业对产业的关键发展因素的把握136

(一)明确的产品市场定位137

(二)较强的资源采购与控制能力138

(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新产品开发能力138

(四)大规模的营销网络与成功的品牌形象138

三 乳制品高成长企业对产业的关键发展因素的把握139

(一)较强的奶源基地控制与建设能力139

(二)卓越的绿色营销140

(三)迅速扩大生产规模141

四 肉制品高成长企业对产业的关键发展因素的把握141

(一)成功塑造绿色品牌形象141

(二)成功突破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142

(三)大规模构建企业直接控制的营销网络142

(四)有效控制优势肉源142

五 农产品加工业高成长企业对产业的关键发展因素的把握143

(一)基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143

(二)突破农产品深加工技术143

(三)基于名牌战略向更广阔的市场营销144

六 旅游业高成长企业对产业的关键发展因素的把握144

(一)有效控制旅游资源144

(二)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营销能力145

(三)有效整合旅游产业链145

七 冶金、煤炭和水泥产业高成长企业对产业关键发展因素的把握146

(一)能够占有与控制资源146

(二)能够顺应与利用产业政策147

(三)能够把握市场供需机遇147

(四)能够有效控制成本148

第六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成长过程及其内部关键驱动因素149

第一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成长历程的个案分析149

一 再生资源高成长企业发展历程的个案分析149

(一)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个案分析149

(二)陕西旅游集团发展历程成长个案分析151

二 非再生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历程的个案分析152

(一)库博红烨有限责任公司成长个案分析152

(二)乌兰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长个案分析153

第二节 多重案例分析: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成长过程155

一 企业高成长的起点155

二 成长特征:主要以“生产成长”和“市场成长”交替成长为主156

三 成长过程:“生产”、“市场”和“资源”成长的动态均衡发展157

第三节 多重案例分析: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成长驱动因素160

一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成长驱动因素160

二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成长驱动因素特征162

第七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基于资源优势整合产业链的成长模式163

第一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整合产业链成长模式的内涵与动因163

一 基于资源优势整合产业链的成长模式的内涵和类型163

二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整合产业链成长模式的动因164

(一)实现“生产成长”、“资源成长”和“市场成长”的动态均衡发展164

(二)降低交易费用165

(三)调整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促进产业协调发展165

第二节 基于资源优势整合产业链的成长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166

一 西部农业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166

(一)农业资源型高成长企业选择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背景166

(二)农业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式169

(三)农业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特征170

(四)农业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成功之处171

二 西部羊绒制品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172

(一)羊绒制品型高成长企业选择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背景172

(二)羊绒制品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式——“贸工牧一体化”173

三 西部乳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174

(一)乳业高成长企业选择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背景174

(二)乳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分析175

四 西部肉食品高成长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178

(一)肉食品高成长企业选择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背景178

(二)肉食品高成长企业选择产业化经营模式179

第三节 基于资源优势整合产业链的成长模式:一体化发展模式181

一 西部水泥业高成长企业的“多重”纵向一体化“复制”发展模式182

二 西部冶金业高成长企业的“可持续”一体化发展模式183

三 西部旅游业高成长企业的“集团”一体化发展模式184

(一)西部旅游业高成长企业的“集团”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主要形式185

(二)西部地区旅游高成长企业选择一体化“集团”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因187

四 西部煤炭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188

(一)基于“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形成188

(二)基于“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原因189

第八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基于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的成长模式190

第一节 西部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条件190

一 资源优势对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性190

二 西部地区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的条件191

(一)具有资源开发利用优势191

(二)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191

(三)具有有利的政策制度条件192

(四)具有较好的环境质量优势193

三 西部地区非再生资源型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的条件193

(一)具备产业链资源组合优势193

(二)具备有利的政策制度条件194

第二节 再生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的成长模式195

一 西部可再生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的基本模式195

(一)高科技与地区优势资源相结合195

(二)产业化经营196

(三)实现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共赢197

二 传统农业(种植业)高成长企业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198

(一)高科技与地区优势资源相结合,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198

(二)产业化经营200

(三)实现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共赢202

三 肉类产业高成长企业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203

(一)高科技与地区优势资源相结合203

(二)绿色产业化经营204

(三)农牧民增收、环境保护、企业增效207

四 羊绒加工业高成长企业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207

(一)高科技与地区资源优势相结合207

(二)产业化经营208

(三)农牧民增收、环境保护、企业增效211

五 乳品加工业高成长企业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212

(一)高科技与地区资源优势相结合212

(二)绿色产业化经营213

(三)农牧民增收、环境保护、企业增效216

第三节 非再生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的成长模式:循环经济217

一 西部地区水泥高成长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18

(一)企业层次的循环经济系统218

(二)企业群落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220

(三)社会整体循环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221

二 西部地区冶金高成长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23

(一)企业层次的循环经济系统223

(二)企业群落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224

(三)社会整体循环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225

三 西部地区煤炭、电力高成长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25

(一)企业层次的循环经济系统226

(二)企业群落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227

(三)社会整体循环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228

第九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基于资源优势的企业高成长“突破型”发展模式230

第一节 创业企业获得高成长的发展模式——“蒙牛”模式231

一 创业企业资源外取的条件231

(一)内部具有资源外取的杠杆支点:优势资源231

(二)企业资源外取之外部条件:市场资源供给232

二 创业企业资源外取的方式232

(一)关系联结方式:资源借用和免费搭乘232

(二)交易获取方式:引入投资和外投控股234

(三)协作互利型:利益争夺与互动合作235

三 创业企业资源外取成功的关键因素236

(一)识别自身的优势资源236

(二)寻找合适的资源供应商237

(三)选择最佳的外取模式237

(四)兼顾灵活与可控238

四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蒙牛创业成长238

(一)蒙牛创业成长资料的开放性译码238

(二)蒙牛创业成长资料的主轴译码240

(三)蒙牛创业成长资料的选择性译码241

五 扎根研究结论:创业企业高成长——“蒙牛”的“资源外取”模式241

第二节 困境企业转化为高成长企业的发展模式——“库博红烨”模式243

一 洞察脱困的“突破口”244

二 明晰关键驱动因素245

三 关键驱动因素上的突破246

(一)第一步“自我超越,脱困成长”246

(二)第二步“借势整合外部资源,持续高成长”248

四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库博红烨脱困成长250

(一)库博红烨脱困成长资料的开放性译码251

(二)库博红烨脱困成长资料的主轴译码252

(三)库博红烨脱困成长资料的选择性译码254

五 扎根研究结论:困境企业高成长——“库博红烨”的“低成本突破”模式254

第三节 农业资源型企业实现高成长的发展模式——“宁夏红”模式256

一 寻找农业资源产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口”256

(一)寻找技术创新突破点的前提:观念更新256

(二)技术创新的立足点:企业现有产业与当地特色资源产业的结合257

二 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258

(一)整合外部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258

(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价值的体现258

(三)从产品创新到产业发展的推动259

三 企业技术领先成长动因分析259

(一)以技术领先实现对传统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突破260

(二)以技术领先建立进入障碍260

四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宁夏红创新成长260

(一)宁夏红创新成长资料的开放性译码260

(二)宁夏红创新成长资料的主轴译码262

(三)宁夏红创新成长资料的选择性译码264

五 扎根研究结论:传统资源企业高成长——“宁夏红”的“技术创新”模式264

第十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高成长的条件与措施266

第一节 培育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必要性266

一 改变西部地区企业规模小的发展现状266

二 改变成长型企业发展不均衡的状态267

三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禀赋的作用267

四 改变西部农、牧业结构落后的局面267

第二节 西部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基于中/东部地区的比较268

一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速成长的有利条件268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的历史机遇268

(二)西部资源优势成为培养企业高速成长的重要条件269

(三)西部地区存在较多的比较优势产业270

二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速成长的不利因素271

(一)中央和地方在非再生资源利用关系上不协调271

(二)农业水利条件差,交通不便273

(三)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273

(四)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业的价格偏低274

(五)市场发育不足274

(六)人才缺乏275

(七)资金筹集较难276

第三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实现路径:政府举措277

一 基于政府的研究:西部资源型企业实现高成长的培育思路277

二 资源政策:中央和地方的资源利益关系处理与资源产业的持续278

(一)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资源利益关系278

(二)对主导资源产业选择、扶持政策279

(三)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型产业的适度利用和产业接续政策280

(四)制定可再生资源型的优化升级政策281

三 财政税收政策:财政倾斜与税收、资源补偿费政策的修订281

(一)财政政策扶持282

(二)税收政策的有效调整和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282

四 金融政策:投融资机制创新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284

(一)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284

(二)金融业的重点支持285

(三)构建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生态循环的金融服务体系285

(四)实行有差别的区域性货币政策285

五 人才政策:企业家成长机制的建立和人才政策执行力的提高286

(一)推动企业家的成长机制建立286

(二)人才政策执行力的提高288

六 市场培育政策: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和塑造区域品牌288

(一)建立利于企业高成长的市场环境288

(二)促进产业集群形成289

(三)惩罚品牌投机者,塑造区域品牌290

七 技术促进政策:技术革新和非再生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升级291

(一)促进资源型企业对新技术的投入291

(二)鼓励非再生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升级292

八 可持续发展政策: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293

(一)促进资源型企业实现循环经济293

(二)制定并执行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294

第四节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实现路径:企业举措294

一 基于企业的研究:西部资源型企业实现高成长的发展思路294

二 合理识别、选择资源优势产业作为企业重点经营领域295

(一)企业促进自身高成长的起点295

(二)优势资源产业识别、选择的基本原则295

三 确立企业“三维发展战略”297

(一)发挥资源为立足点,发展绿色产业297

(二)市场拓展:全国与国际市场战略298

(三)产业延伸:一体化战略298

四 提高对外资源整合能力,解决经营资源不足298

(一)整合外部经营资源是实现快速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298

(二)积累企业优势资源是提高企业对外资源整合能力的基础299

(三)抓住机遇,改变战略逻辑是提高整合资源能力的核心300

五 提高资金管理能力,保障企业持续发展301

(一)提高支撑企业高成长的资金筹措能力301

(二)提高促进资金密集型企业高成长的理财能力303

(三)加强资金管理,避免高成长企业资金链断裂303

六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优势到产品竞争优势“转化率”304

(一)以一流的技术设备保障企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304

(二)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产品差异化、低成本竞争优势305

七 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306

八 培育支持资源型企业持续高成长的企业文化307

(一)高度重视优秀企业文化建设307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307

(三)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308

(四)团结精神的培育308

第十一章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关键:资源优势的“巩固—转化—发挥”310

第一节 资源优势的巩固:“三阶段”资源战略的实施311

一 资源已成为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战略资源311

二西部地区主要资源的战略资源特征312

(一)奶源的战略资源特征312

(二)肉源的战略资源特征313

(三)绒资源的战略资源特征313

(四)农产品资源的战略资源特征314

(五)矿藏资源的战略资源特征315

(六)旅游资源的战略资源特征316

三 西部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三阶段”资源战略317

(一)西部乳品业企业高成长的“三阶段”资源战略318

(二)肉食品企业高成长的“三阶段”资源战略321

(三)羊绒制品企业高成长的“三阶段”资源战略326

(四)农产品加工企业高成长的“三阶段”资源战略330

(五)冶金企业高成长的“三阶段”资源战略331

(六)水泥企业高成长的“三阶段”资源战略332

(七)煤炭企业的资源战略333

第二节 资源优势的转化:从资源优势到产品竞争优势334

一 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334

二 资源优势到产品竞争优势“转化率”的提高335

(一)选择能够发挥资源优势的竞争战略335

(二)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品竞争优势的“高效转化”336

(三)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实现高“转化率”的途径337

(四)非再生资源型企业实现高“转化率”的途径339

第三节 资源优势的发挥:持久竞争优势的建立343

一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持久竞争优势建立的有效途径343

二 基于资源优势建立防护机制346

(一)基于资源构建产业价值链模仿障碍346

(二)迅速占据资源地建立先动者优势347

第十二章 实证分析350

第一节 呼和浩特乳品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对高成长企业的作用350

一 呼和浩特乳业集群概况350

二 呼和浩特乳业集群的形成过程351

三 呼和浩特乳业集群对企业高成长的作用353

(一)社会资源353

(二)集群文化353

(三)外部经济354

(四)信息交流与技术扩散354

第二节 陕西旅游集团高成长机理分析355

一 陕西旅游集团基本情况355

二 陕西旅游集团发展历程356

三 陕西旅游集团高成长的关键因素356

(一)陕西旅游集团高成长的外部因素356

(二)陕西旅游集团高成长的内部因素360

四 陕西旅游集团对产业成功关键因素的把握363

第三节“小肥羊”基于资源优势整合产业链的发展模式364

一 横向一体化成长365

二 纵向一体化成长366

(一)前向一体化367

(二)后向一体化367

第四节 宁夏红基于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模式369

一 绿色产业发展的机理369

二 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370

(一)高科技与地区优势资源相结合,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370

(二)产业化经营371

(三)实现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共赢374

第五节 乌兰水泥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75

一 乌兰水泥集团及其循环经济系统375

(一)资源型子循环系统的运行376

(二)生态型子循环系统的运行376

(三)社会型子循环系统的运行376

二 乌兰水泥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机理377

(一)循环经济促进产业链整合377

(二)循环经济促成节约型企业文化形成379

(三)循环经济形成产品成本优势380

(四)循环经济造就绿色品牌381

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特色与展望382

第一节 研究结论382

一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状况与特征382

(一)西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382

(二)企业文化等具有西部地区的特征383

二 影响西部可再生和非再生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主要因素的异同383

三 影响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主要因素的作用机理384

(一)外部影响因素对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作用384

(二)内部影响因素对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作用385

四 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成长过程及其内部关键驱动因素385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高成长起点385

(二)成长特征:主要以“生产成长”和“市场成长”交替成长为主386

(三)成长过程:“生产”、“市场”和“资源”成长的动态均衡发展386

五 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基于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386

(一)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基于资源优势整合产业链的成长模式386

(二)西部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基于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的成长模式388

六 提出了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所面临的问题392

(一)中央和地方对非再生资源利用关系不协调392

(二)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人才和资金393

(三)自然和人文环境较差393

七 培育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措施394

(一)培育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企业措施394

(二)培育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政府相关政策395

(三)培育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成长的关键:资源优势的“巩固、转化与发挥”395

第二节 研究特色398

一 研究产业多398

二 研究地区跨度大399

三 研究视角宽399

第三节 创新成果400

一 提出了影响西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400

二 揭示了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可分为关键生存和关键发展两类因素400

三 探索性描述了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的成长规律的特征401

四 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企业高成长的互动关系402

五 系统地阐明了基于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的西部地区企业发展模式402

六 政府政策402

七 提出了资源型企业的“三阶段”资源战略403

八 构建了资源优势的“巩固—转化—发挥”模型404

第四节 未来研究方向405

一 中部、东部地区资源型高成长企业的研究405

二 中央企业在开发和利用西部地区非再生资源中的发展方式405

附录406

附表1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资源禀赋指数表406

附表2全国资源禀赋指数汇总表415

附表3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416

附表4调查问卷表419

参考文献420

后记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