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与管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与管理
  • 《新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与管理》编委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1749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工业发展-研究-中国;工业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与思考1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

(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严重冲击2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6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9

第二节 历史经验的启示16

(一)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兴起和衰落16

(二)美国:从殖民地国家到超级大国18

(三)德国:数度崛起的经济强国21

(四)日本:废墟中重建的经济大国22

第三节 对我国工业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25

(一)工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26

(二)工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保障27

(三)工业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源泉27

(四)工业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依托28

第二章 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工业31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32

(一)起步奠基(1949—1978年)33

(二)改革开放(1978—2001年)37

(三)融入全球(2001年至今)44

第二节 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成就48

(一)总体规模快速扩大48

(二)工业结构不断优化50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51

(四)多种经济成分及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53

(五)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54

第三节 我国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56

(一)始终将工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56

(二)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57

(三)不断深化推进改革59

(四)坚持对外开放61

(五)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63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环境65

第一节 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66

(一)低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66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加剧68

(三)全球治理机制将重新塑造71

第二节 绿色低碳发展的挑战不断加剧72

(一)我国发展的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凸显73

(二)全球减排压力持续加大75

第三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突破78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将重塑工业发展模式79

(二)世界各国积极抢占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80

(三)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82

第四节 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84

(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84

(二)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86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要求89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90

(一)推动工业化基本实现90

(二)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93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阶段重点97

第三节 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99

(一)正确处理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的关系100

(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02

(三)统筹推进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104

(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05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107

第一节 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109

(一)着力优化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110

(二)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115

(三)持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117

第二节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120

(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120

(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123

(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由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126

(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128

(五)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131

第三节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32

(一)真正确立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133

(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134

(三)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136

(四)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137

第四节 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138

(一)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发展139

(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142

(三)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145

第五节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148

(一)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增长还将持续较长时期149

(二)加快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机制150

(三)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151

(四)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152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54

第六节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155

(一)推动完善促进工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155

(二)着力培育开放型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160

第六章 稳步推进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163

第一节 工业管理的国际比较164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管理模式164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管理模式169

(三)国外工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174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历程177

(一)1982年的改革178

(二)1988年的改革179

(三)1993年的改革181

(四)1998年的改革182

(五)2003年的改革183

(六)2008年的改革184

(七)2013年的改革185

(八)对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186

第三节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工业管理改革189

(一)大部门制改革的国际实践和启示189

(二)我国工业大部门制管理改革的成就与不足194

(三)深化我国大部门制工业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197

新中国工业大事记203

后记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