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阶段模式及食物发展战略选择【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农业阶段模式及食物发展战略选择
  • 郭燕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
  • ISBN:751417476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85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阶段模式及食物发展战略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

1.2 已有研究选评3

1.2.1 国际农业增长阶段理论概述3

1.2.2 国内农业经济发展理论概述5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9

1.4 数据来源10

第2章 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11

2.1 经济增长及其政策取向的阶段性11

2.2 世界农业发展阶段的规律及阶段性12

2.2.1 农业部门与经济增长12

2.2.2 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性——农业份额下降13

2.2.3 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14

2.3 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划分思路16

2.3.1 中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性16

2.3.2 中国农业政策目标的阶段性和层次性16

2.4 中国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18

2.4.1 满足居民生存需求是农业最基本的功能18

2.4.2 消费需求的层次性与递进性19

2.4.3 粮食、食物和食品三个概念的理解21

2.4.4 中国农业发展三个阶段的初步界定22

第3章 粮食主导农业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24

3.1 “粮食主导”农业的思想渊源24

3.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思想24

3.1.2 “工业优先发展”的思想25

3.1.3 “农耕文明”的农本思想25

3.2 “粮食主导”思想贯穿该阶段农业政策的始末26

3.2.1 “以粮为纲”基本方针是核心体现26

3.2.2 五个“五年计划”是粮食主导农业核心思想的政策落实28

3.3 “粮食主导”思想在农业生产和实践中的集中体现31

3.3.1 土地改革使得增加粮食产量成为可能31

3.3.2 统购统销政策是粮食主导农业思想的拓展32

3.3.3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粮食主导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2

3.3.4 “农业学大寨”是粮食主导农业发展思想的一种体现33

3.3.5 农村改革序幕揭开,粮食主导农业政策逐步移位34

3.4 粮食主导农业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和特征34

3.4.1 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下34

3.4.2 农业种植以粮食为主37

3.4.3 粮食在农产品产量结构中处绝对优势但增速缓慢39

3.4.4 居民食物消费以粮食为主42

3.4.5 粮食由净出口逐渐转向净进口且进口量不断增大43

3.4.6 农业总产值增速缓慢,粮食为主的种植业所占比重大44

3.4.7 “优先发展工业”政策下农民购买力低下46

3.5 食物主导农业开始萌芽47

第4章 食物主导农业的发展阶段(1979~1999年)49

4.1 食物主导农业阶段农业发展政策取向50

4.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粮食农业向食物农业转换的思想前提50

4.1.2 五个农业中央一号文件是食物主导农业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50

4.1.3 “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使食物农业得以巩固和发展53

4.1.4 国家首个“食物纲要”的颁发使食物农业理念得以升华55

4.1.5 其他农业配套政策有力促进食物农业顺利发展56

4.2 食物主导农业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和特征59

4.2.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很大59

4.2.2 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下降迅速60

4.2.3 农业总产值中牧业、渔业增加较快60

4.2.4 粮食、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较快61

4.2.5 粮食产量增长速度低于非粮食类产量增长速度63

4.2.6 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中非粮食类食物增加较快66

4.2.7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66

4.3 食物主导农业阶段的问题症结67

4.3.1 “卖粮难”与粮食增产高峰交替出现67

4.3.2 农民收入增长下滑,城乡收入差距拉大68

4.3.3 乡镇企业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68

4.3.4 农业内部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70

4.4 食品主导农业开始萌芽70

第5章 食品主导农业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72

5.1 食品农业阶段农业发展政策倾向73

5.1.1 21世纪三个“五年计划”为食品农业发展提供思路保障73

5.1.2 13个中央一号文件为发展食品主导农业提供政策保障75

5.1.3 《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为食品农业发展绘制出总蓝图79

5.1.4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意义逐步被强化认识80

5.2 食品农业初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82

5.2.1 粮食实现十二连增,食物生产能力稳步提高82

5.2.2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结构不断调整83

5.2.3 食物加工产能快速增长,满足居民多样化食物需求85

5.2.4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营养状况明显改善85

5.2.5 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城镇化水平过半86

5.2.6 农业投入持续增加,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87

5.2.7 土地流转日益加快,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88

5.3 食品主导农业阶段的问题和发展困境89

5.3.1 “三农”问题解决的长效机制缺失,农业发展政策有待完善89

5.3.2 农产品加工技术相对落后,食品农业发展受制90

5.3.3 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城乡统筹困难较多91

5.3.4 农业生产力与资源布局错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93

5.3.5 养殖结构调整空间大,生产结构需优化93

5.3.6 农民外出务工浪潮迅猛,农业生产内部矛盾显现94

5.4 农户外出务工影响因素及对农业生产的实证95

5.4.1 农户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定性判断95

5.4.2 理论框架和模型变量96

5.4.3 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100

5.4.4 模型估计与结果102

5.4.5 结论与建议105

第6章 基于消费结构变化的未来农产品供给判断107

6.1 基于目前食物消费增长的未来消费结构变化预测107

6.1.1 口粮消费及“十三五”需求预测108

6.1.2 蔬菜、水果消费及“十三五”需求预测111

6.1.3 畜产品消费及“十三五”需求预测115

6.1.4 指数平滑法预测消费数据与2012年实际消费比较汇总125

6.2 基于营养标准的主要农产品“十三五”消费预测125

6.3 基于消费需求和人口变化的未来农产品产量供给预测127

6.3.1 未来人口变化预测127

6.3.2 基于人口数量变化和供需平衡的未来农产品产量供给预测129

第7章 国际农业发展阶段特征及食物消费模式130

7.1 现代国际农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及特征130

7.1.1 美国农业发展阶段及特征131

7.1.2 法国农业发展阶段及特征140

7.1.3 荷兰农业发展阶段及特征147

7.1.4 小结154

7.2 国际主要食物消费模式及特征154

7.2.1 以美国为代表的“动物性食物消费为主”模式155

7.2.2 以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植物性食物消费为主”模式156

7.2.3 以日本为代表的“动植物均衡消费”模式159

7.2.4 小结161

第8章 未来我国农业及食物发展的战略选择163

8.1 完善支持政策,构建食物安全长效机制163

8.1.1 构建国家食物安全战略新思路163

8.1.2 完善补贴政策,发挥补贴效用164

8.1.3 以营养敏感型农业为契机,树立食物发展新理念165

8.2 优化生产结构,确保国家食物数量和结构安全166

8.2.1 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同时兼顾其他食物需求166

8.2.2 以草牧业为发展重点,调整畜产品品种结构166

8.3.3 稳定蔬菜、水果种植面积,优化区域布局167

8.3 根据区位优势,制定区域食物发展战略167

8.3.1 建立全国区域性食物发展战略167

8.3.2 设立“省食物自给红线”168

8.4 发挥食品工业双重效用,撬动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168

8.4.1 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促进农民增收168

8.4.2 加快以营养健康为目标的食品加工业发展,发挥营养保持效用169

8.5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产业化之路169

8.5.1 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169

8.5.2 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170

8.5.3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170

8.6 加强营养宣传,引导合理消费171

8.6.1 加快国内大豆产业发展171

8.6.2 引导居民适当增加全谷物类食物消费171

8.6.3 强化均衡膳食、营养消费的宣传和普及172

参考文献1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