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四编 第14册 魏晋士人之悲情意识研究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四编 第14册 魏晋士人之悲情意识研究 上
  • 林庆彰主编;黄雅淳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322024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8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四编 第14册 魏晋士人之悲情意识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悲情意识的研究意义3

第三节 研究方法4

一、魏晋文化学的阐释4

二、研究方法与论文架构6

第二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之文化渊源(上)13

第一节 天道观与悲情意识14

一、生命悲情17

(一)惜时伤逝17

(二)忧生畏死20

二、自然悲情24

(一)悲秋主题24

(二)伤春主题28

三、历史之悲30

(一)亡国之哀30

(二)盛世之忧32

第二节 儒家思想与悲情意识34

一、君弃之怨36

二、思乡之愁39

第三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之文化渊源(下)——屈原与悲情意识43

第一节 屈原与「士」人格的建立43

第二节 屈原「忠奸之争」的政治悲情49

第三节 屈原悲情意识的呈现方式52

一、美人不得之苦53

二、为君所弃之怨55

三、归乡不能之哀57

第四节 屈原悲情意识的文化意义60

第五节 魏晋士人对屈原的解读及其意义64

一、视屈原为「以才立身」之士人代表64

二、引屈原之「任情率性」「狷介直行」为同调66

第四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形成之内缘外因69

第一节 天下多故——政治因素70

一、政治环境70

(一)英主绝少71

(二)政风败坏72

(三)屠杀成风77

二、战乱相寻82

(一)汉魏之际——群雄征战82

(二)魏晋之际——夺权之争85

(三)晋宋之际——内外交战86

第二节 人伦衰朽——社会因素89

一、天灾人祸频仍90

(一)灾疫流行90

(二)民生凋敝94

二、政教中心破坏95

三、礼法变质败坏97

(一)竞尚奢靡98

(二)淫佚荒诞101

(三)名教沦落102

第三节 人心思变——学术因素104

一、儒学变质105

二、人性觉醒109

(一)思想的新旧冲突110

(二)文士心灵的重负112

三、玄风搧起115

(一)玄学的兴起115

(二)玄学的发展117

(三)自然与名教的冲突119

第五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的基调141

第一节 悲情意识表现的主题141

一、与天地独往来141

(一)人生的自我观照142

(二)人生无常的孤哀147

二、易代乱世之忧154

(一)身处险世之忧惧154

(二)亡国入仕的孤苦158

(三)念乱忧生之悲愤161

(四)动荡岁月的飘零164

第二节 悲情意识表现的意象170

一、飞鸟失群,罹网之惧170

二、孤臣弃妇,幽怨伤别178

三、游子迁流,思乡念故183

下册189

第六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之呈现(一)——曹植的飘泊转蓬189

第一节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曹植一生的悲剧190

第二节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曹植悲情的形成197

一、思想性情与曹氏集团的政风不合197

二、与曹丕的争立太子201

第三节 曹植的政治抱负与人格追求203

一、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曹植的政治抱负203

二、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曹植的人格追求204

第七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之呈现(二)——嵇康的幽愤孤哀209

第一节 家世与精神追求209

一、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嵇康的身世209

二、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嵇康的精神追求213

第二节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的性格218

第三节 嵇康的幽愤孤哀222

一、轗轲丁悔吝,雅志不得施——理想与现实的割裂222

(一)自然与名教的执著对立222

(二)人间与仙境的双双失落225

二、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情感与理智的冲突228

第四节 玄学人生观的悲情本质232

第八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之呈现(三)——阮籍的苦闷沈忧237

第一节 家世与思想追求237

一、惟生民兮艰危,于孤寡兮常悲——阮籍的家世237

二、从容与道化同逌,逍遥与日月并流——阮籍的思想追求240

第二节 「至性过人,与物无伤」的压抑性格242

第三节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咏怀》中的苦闷沈忧246

一、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曹魏败亡的感慨248

二、殷忧令志结,怵惕常若惊——易代之际的忧愤255

三、下学而上达,忽忽将如何——身与愿违的挣扎262

第四节 嵇、阮共同的悲情267

第九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之呈现形态(四)——陶潜之远累避祸271

第一节 陶潜的平生境遇与人生态度272

一、少时壮且厉,委怀在琴书——少壮时期272

二、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游宦时期274

三、守拙归园田,叩门拙言辞——归隐时期276

第二节 陶潜之悲情280

一、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一心处两端)——仕与隐的挣扎281

二、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贫困煎熬与时运相逼286

三、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易代之际的人事感伤291

第十章 魏晋士人悲情意识的消解301

第一节 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游仙301

一、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曹植304

二、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纵——嵇康、阮籍308

三、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郭璞312

第二节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田园山水317

一、自然山水意识的觉醒319

二、隐逸与山水田园合流324

(一)西晋以前,以隐避祸326

(二)西晋之隐,俯仰山水327

(三)东晋之隐,悠游吟咏330

三、山水清音的怡情解忧331

第三节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纵酒337

一、建安之醉,以乐解忧337

二、竹林之饮,以醉避祸339

三、陶潜之酣,诗酒自娱343

第四节 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文艺346

一、「发愤以抒情」的理论缘起347

二、「长歌当哭」至「蚌病成珠」350

三、音乐的怡志养神之效353

第十一章 结论357

第一节 悲情意识的正面价值358

一、困境中的反思觉醒358

二、生命意识的选择360

第二节 探索魏晋士人悲情意识的时代意义361

附录365

附录一:魏晋大事年表及学术年表365

附录二:魏晋士人生卒年及卒因简表368

主要参考书目373

后记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