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职业教育饭贫困责任问题研究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农村职业教育饭贫困责任问题研究 上
  • 朱荣皋著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754433226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乡村教育:职业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村职业教育饭贫困责任问题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

1.1 选题的背景1

1.2 目的和意义6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9

2.1 责任问题的理论研究9

2.2 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12

2.3 职业教育反贫困与农村职业教育责任观点18

3 研究的方法、步骤和技术路线23

3.1 研究方法23

3.2 研究步骤26

3.3 技术路线27

4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27

4.1 研究的主要内容27

4.2 研究的创新之处28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30

1 相关概念辨析30

1.1 农村教育30

1.2 职业教育35

1.3 农村职业教育38

1.4 贫困与反贫困41

1.5 责任与权利45

2 支撑理论45

2.1 激励理论45

2.2 公平理论48

2.3 二元经济理论50

2.4 人力资本理论52

2.5 科学发展观55

2.6 和谐社会理论56

3 相关责任问题61

3.1 对反贫困的责任进行分析61

3.2 每个主体应承担的责任71

4 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基本职能82

第三章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启示84

1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典型模式84

1.1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84

1.2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86

1.3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模式88

2 发展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典型模式92

2.1 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模式92

2.2 以墨西哥为代表的南美模式95

3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96

3.1 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基本前提96

3.2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重要环节98

3.3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多元化是调节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100

3.4 提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重要措施101

3.5 现代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是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重要途径102

3.6 增加职教投入和教育立法是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基本保障104

第四章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现状分析110

1 贫困与返贫 农村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问题现状111

1.1 贫困与返贫的博弈111

1.2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含义与特征113

1.3 农业职业教育学生消费者身份确认114

1.4 农村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个体责任117

2 责任与权利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责任分析119

2.1 责任与权利的观念119

2.2 责任权利与权利义务的潜在关系120

2.3 责任个体与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121

2.4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主体责任123

3 公平与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内在标准125

3.1 公平与发展的理念125

3.2 教育公平与农村职教制度改革的意蕴和体现128

3.3 和谐社会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130

3.4 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内在的动力和途径132

4 先富与共富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价值目标134

4.1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134

4.2 先富与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实施条件135

4.3 共富与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功能效应139

4.4 农村职教缓解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措施140

第五章 农村贫困个体责任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143

1 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及责任问题143

1.1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143

1.2 农村贫困个体形成的基本特征148

1.3 农村贫困个体的责任现状评断153

1.4 农村贫困个体反贫困责任意识156

2 贫困个体的责任原则157

2.1 自觉的责任意识157

2.2 正确的贫困观念158

2.3 统一的价值倾向161

2.4 良好的道德原则164

3 贫困个体所享受农村职业教育权利的基本内容166

3.1 知情权169

3.2 选择权169

3.3 消费权170

第六章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主体责任研究172

1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主体与个体的责任172

1.1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政府的责任分析172

1.2 农村职业教育与贫困个体的权利意识173

1.3 农村反贫困主体责任问题的历史回顾179

1.4 贫困个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社会觉醒182

2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主体责任问题评述192

2.1 中央政府反贫困的主体责任192

2.2 省级政府反贫困的主体责任207

2.3 县级政府反贫困的主体责任223

3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社会责任230

3.1 社会各界自愿捐资农村职教反贫困230

3.2 企业扶持职教双家型管理队伍建设234

3.3 社会平等对待贫困个体的就业准入234

4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中的责任实践235

4.1 树立面向社会和面向市场的办学观念235

4.2 推广零学费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40

4.3 更新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42

4.4 全面提高师资整体素质确保办学质量244

4.5 抓好敬业爱岗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246

4.6 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和积极推行学分制249

4.7 紧密结合生产服务实践对人才的要求252

4.8 初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半工半读的制度253

4.9 健全校企合作基地的学生实习实训制255

第七章 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模型分析258

1 农村贫困家庭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博弈模型分析258

1.1 农村贫困家庭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博弈分析258

1.2 模型分析260

1.3 农村贫困家庭投入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影响261

2 农村贫困家庭个体投入及其收益预算262

2.1 农村贫困家庭个体投人的收益预算262

2.2 农村贫困家庭个体投入的成本分析264

第八章 案例分析267

1 中部发展地区湖南沅陵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分析267

1.1 沅陵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发展现状及特点267

1.2 沅陵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71

1.3 沅陵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274

2 沿海发达地区广东博罗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分析277

2.1 博罗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发展现状及特点278

2.2 博罗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80

2.3 博罗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282

3 西部贫困地区贵州威宁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分析285

3.1 威宁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发展现状及特点286

3.2 威宁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87

3.3 威宁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291

第九章 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294

1 对农村贫困个体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295

1.1 接受弹性学制 适应农村职教教学改革学习新的综合课程体系295

1.2 更新就业观念 通力协作拓宽农村职业学校贫困生的就业渠道297

1.3 认识个体责任 弘扬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298

2 对农村职业学校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303

2.1 适时调整政策 结合实际开通城乡职业教育的联系与渠道沟通303

2.2 降低求学成本 建立教学质量服务支撑体系启动名师名校工程305

2.3 发展职业教育 提升办学层次推动农村职教反贫困的良性发展307

3 对各级政府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309

3.1 实行依法治教 落实各级政府行政人员对发展农村职教的责任309

3.2 加强政府统筹 硬性规定普职学生比例明确农村教育普职分流314

3.3 把握职教定位 重点扶持县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办好职教中心317

3.4 改善职教环境 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整顿招生秩序制止无序竞争319

3.5 选择若干县市 实行农科教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项目实验试点322

第十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332

1 研究结论332

1.1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主体责任呈阶层性特征332

1.2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个体与主体责任呈滞后性特征333

1.3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个体的功利性,对策建议的实用性,实证分析的差异性特征334

2 研究展望335

2.1 应该进行更宽地域的实证分析335

2.2 应该进行更多学科的理论分析335

2.3 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比较研究335

3 进一步研究内容336

参考文献337

附录349

附录A 关于农村贫困个体(家庭)形成的基本特征调查问卷349

附录B 中职生的权利意识调查问卷354

后记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