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
  • 贺争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31175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25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859页
  • 主题词:动物学-实验-研究-实验动物-保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实验动物福利与保护立法3

第一章实验动物保护思想的形成3

第一节西方早期的动物保护运动3

一、西方早期禁止虐待动物的相关组织与法案3

二、动物解放、动物权与动物保护4

第二节中国动物保护的历史溯源7

一、中国古代有关动物保护的思想7

二、中国佛教文化的动物保护思想8

三、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令9

第三节中国动物保护现状与反思9

一、野生动物保护9

二、家养、农场动物保护10

三、伴侣动物保护11

四、工作动物保护11

五、娱乐动物保护12

六、实验动物保护12

第四节现代实验动物福利学说的提出13

一、现代动物福利学说提出13

二、实验动物福利内容14

三、提倡实验动物福利并不反对动物实验14

第二章实验动物福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7

第一节动物福利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动物权利”概念的起源和发展17

一、善待动物的传统自古就存在于各个古老宗教之中17

二、近代不同宗教和不同社会在对待动物方式上的统一及升华——“动物权利论”的出现19

第二节近代动物福利概念的形成以及专业性研究机构的出现20

一、动物福利“五个自由”的提出20

二、专业性动物福利研究机构的发展历史21

第三节近代动物福利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22

一、近代动物福利研究成果的总结22

二、动物福利研究相关的科研杂志24

第四节实验动物福利法治的必要性24

一、实验动物福利法治是保障动物基本生存权利的需要24

二、实验动物福利法治是保障科学研究的精确性与可重复性的需要25

三、动物福利法治是全球经济和文明发展一体化的需要25

第三章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意义27

第一节实验动物福利的概念27

一、实验动物福利的提出与发展27

二、实验动物福利的内涵27

第二节实验动物福利的研究对象29

第三节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内容29

一、动物福利基本指导原则29

二、实验动物福利主要内容30

第四节实验动物福利的评价标准36

一、实验动物饲育评价标准37

二、动物实验评价标准38

第五节实验动物福利的研究意义39

一、实验动物福利关系到生命科学的发展39

二、实验动物福利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步40

三、实验动物福利关系到对外经济交往的顺畅40

四、实验动物福利关系到实验动物行业的规范40

五、实验动物福利关系到我国实验动物法律法规的健全41

第四章实验动物福利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42

第一节生命伦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42

一、生命伦理学的概念42

二、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内容44

第二节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45

一、尊重原则45

二、不伤害原则47

三、有利原则49

四、公正原则50

第三节生命伦理学的热点问题51

一、生与死51

二、基因科技54

三、活体实验56

第四节实验动物福利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57

一、实验动物的权益57

二、人类与动物的关系59

三、实验动物福利与生命伦理学61

第五章实验动物福利基础64

第一节遗传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64

一、实验动物遗传因素64

二、实验动物的遗传特点及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65

三、实验动物遗传学涉及动物福利问题66

第二节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在实验动物福利中的作用68

一、微生物和寄生虫与实验动物质量的关系68

二、微生物与寄生虫对动物实验的影响68

三、控制微生物和寄生虫与提高实验动物福利69

第三节环境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69

一、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69

二、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影响70

三、环境因素与实验结果的关系73

第四节营养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74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因素74

二、营养因素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影响75

第五节管理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76

一、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管理76

二、标准化管理对实验动物相关产业的影响79

三、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与实验动物福利80

第六节人员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81

一、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81

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83

三、人员素养对动物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影响85

第七节运输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85

一、实验动物的运输85

二、运输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86

第八节设备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88

一、实验动物设备88

二、设备因素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影响89

第九节社会因素与实验动物福利92

一、实验动物的社会因素92

二、社会因素对实验动物福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93

第六章实验动物福利与应激生物学95

第一节应激的概念95

一、应激的概念95

二、应激与相关概念96

第二节应激的生理学和行为学机理98

一、动物行为学98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机理100

第三节应激因素与应激类型102

一、应激因素102

二、应激类型103

第四节应激的临界点——恶性应激的出现105

一、良性应激和恶性应激105

二、恶性应激是动物健康与安全的隐形“杀手”105

三、恶性应激可以引起异常行为的发生106

四、恶性应激可以引起动物疫病频发106

五、恶性应激可以引起繁殖性能下降106

第五节灵长类动物的社会性应激研究106

一、灵长类动物介绍106

二、灵长类动物的社会性应激107

三、灵长类动物在科学实验中的角色107

第六节应激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影响108

一、动物福利的渊源108

二、动物福利的内涵109

三、实验动物的疼痛109

四、应激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影响112

第七章实验动物福利与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115

第一节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的概念115

一、资源动物与实验动物的区别115

二、资源动物的实验动物化概念118

三、资源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基本方法119

四、生物技术在实验动物化中的应用120

第二节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的意义及其对策121

一、资源动物的价值121

二、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的意义122

三、我国资源动物的特点和现状122

四、实验动物化的理论依据123

第三节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125

一、动物资源保护的概念125

二、我国动物资源保护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125

第四节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与动物遗传资源保护128

一、资源动物保护的意义128

二、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过程中的遗传资源保护129

第五节我国动物资源实验动物化129

一、小家鼠的实验动物化129

二、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130

三、长爪沙鼠的实验动物化131

四、东方田鼠的实验动物化132

五、布氏田鼠的实验动物化132

六、中国地鼠的实验动物化133

七、灰仓鼠的实验动物化133

八、树鼩的实验动物化133

九、旱獭的实验动物化134

第六节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涉及的福利问题134

一、实验动物化涉及的动物资源保护国际协定134

二、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中的相关动物福利136

第八章实验动物福利技术141

第一节动物保健福利技术141

一、动物保健141

二、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43

三、动物的防疫与检疫145

四、动物保健的一般措施149

五、动物福利要求重视动物保健150

第二节环境丰富福利技术151

一、环境丰富的概念151

二、环境丰富技术151

第三节环境卫生福利技术155

一、环境卫生福利概述155

二、环境卫生技术155

第四节全价营养福利技术157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要素157

二、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160

三、影响营养需求的因素162

四、实验动物日粮的配合163

五、实验动物饲料的加工、贮存与管理163

六、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控制163

第五节居所丰富福利技术165

一、居所丰富的概念165

二、一般要求165

三、居所丰富技术166

四、居所丰富的管理技术169

第六节垫料舒适福利技术170

一、垫料的选择170

二、垫料的使用170

三、垫料对实验动物舒适度的影响171

四、垫料的处理172

五、垫料的管理173

第七节运输舒适福利技术173

一、实验动物运输概述173

二、运输容器(笼箱)174

三、实验动物装运175

四、运输途中实验动物的照料和管理176

五、到达目的地后实验动物的验收及照料176

第八节日常管理福利技术177

一、小鼠的日常照料和管理177

二、大鼠的日常照料和管理177

三、豚鼠的日常照料和管理178

四、地鼠的日常照料和管理178

五、家兔的日常照料和管理78

六、犬的日常照料和管理179

七、猫的日常照料和管理179

八、小型猪的日常照料和管理179

九、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日常照料和管理180

第九节社会行为福利技术180

一、动物行为的概念180

二、动物行为的分类及功能181

三、实验动物的社会行为182

四、动物行为规癖与动物福利182

五、社会行为的生物学意义184

第九章实验动物福利的管理与监督186

第一节实验动物福利的立法管理186

一、立法管理实验动物福利的必要性186

二、国内外立法管理实验动物福利的现状190

三、立法管理实验动物福利的趋势192

第二节实验动物福利的行政管理193

一、行政干预实验动物福利的目的193

二、实验动物福利的行政干预措施195

三、行政干预实验动物福利的意义197

第三节实验动物福利的科技管理197

一、科学实验对实验动物福利的要求197

二、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福利的维护199

三、实验动物福利在科技管理中的地位202

第四节实验动物福利的行业管理202

一、实验动物行业应当提倡实验动物福利202

二、实验动物行业管理实验动物福利的措施204

三、实验动物行业管理实验动物福利的方向205

第五节实验动物福利的社会监督205

一、动物保护组织对实验动物福利的监督205

二、媒体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关注206

三、百姓的动物福利观206

四、法律界对实验动物福利的认识207

五、哲学家的动物福利观点207

六、科学家的动物福利观点208

第十章实验动物福利评价方法210

第一节实验动物福利中的常见问题210

一、实验动物饲养中的动物福利问题210

二、动物实验前的动物福利问题218

三、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动物福利问题219

四、动物实验后的动物福利问题221

第二节实验动物福利评价的基本原则221

一、动物保护221

二、善待动物222

三、伦理学222

四、益害关系222

第三节实验动物福利评价方法222

一、通过观察动物评价动物福利223

二、通过健康监测评价动物福利223

三、通过设施环境条件评价动物福利223

四、根据从业人员问卷评价动物福利224

五、依据社会问卷评价动物福利224

六、动物福利量化评价224

第十一章部分国家和地区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225

第一节欧洲地区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25

一、英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25

二、德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27

三、荷兰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28

四、比利时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29

五、芬兰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29

六、法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29

七、意大利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30

八、瑞典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30

九、瑞士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31

第二节美洲地区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32

一、美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32

二、加拿大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37

第三节亚洲地区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1

一、韩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1

二、日本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2

三、新加坡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3

四、泰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4

五、菲律宾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5

六、中国台湾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7

七、中国香港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8

第四节大洋洲地区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9

一、澳大利亚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49

二、新西兰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0

第五节国际组织的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2

一、欧盟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2

二、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4

三、欧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5

四、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5

五、世界贸易组织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7

六、国际兽疫局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7

七、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8

八、欧洲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合作联盟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8

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实验动物福利立法258

第十二章中国实验动物福利保护有关规定及其实践260

第一节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的法规体系260

一、相关法律及条款260

二、相关行政法规及规章263

三、相关标准264

第二节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的行政法规264

一、国家实验动物行政法规概述264

二、实验动物福利相关条款264

第三节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的地方立法268

一、地方实验动物福利的法规概述268

二、地方立法中实验动物福利相关条款269

第四节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的标准体系272

一、标准概述272

二、标准中实验动物福利相关内容272

第十三章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与实施277

第一节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的紧迫性和可行性277

一、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的紧迫性277

二、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的可行性279

第二节实验动物法律地位的探究281

一、实验动物不具有法律地位282

二、实验动物具有法律地位282

三、作者的观点284

第三节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的目的284

一、立法保护实验动物福利,为科技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285

二、立法保护实验动物福利,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85

三、立法保护实验动物福利,引导社会文明的进步286

四、立法保护实验动物福利,有利于各方面关系的协调286

五、立法保护实验动物福利,实现资源多样性的持续发展287

第四节实验动物福利法的基本理念287

一、认可动物价值的理念287

二、维护动物福利的理念288

三、尊重生命、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的理念288

四、动物福利与人类利益和谐共存的理念288

第五节实验动物福利法的基本原则289

一、与科学技术发展双赢原则289

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290

三、与完善科学监管互为补充的原则291

四、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衔接原则291

五、遵循国际规范与正视我国国情相结合原则291

六、条款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原则292

第六节实验动物福利法的主要内容292

一、立法目的292

二、适用范围293

三、基本原则293

四、基本制度和措施293

五、基本权利和义务294

六、法律责任295

第七节实验动物福利立法与立法模式296

一、国外实验动物福利的立法296

二、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的保护299

三、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模式的探析301

第八节实验动物福利法的实施301

一、以实验动物福利法为依据,制定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302

二、以实验动物管理机构为主体,依法实施综合管理303

三、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探索解决福利问题的有效办法304

四、以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为手段,提高专业人员的动物福利意识304

五、以科普活动和媒体宣传为契机,改变社会民众淡薄的保护动物观念305

第十四章实验动物福利与AAALAC认证306

第一节AAALAC简介306

一、AAALAC简介306

二、认证范围306

三、评估标准306

四、可认证单位307

五、认证的费用308

第二节AAALAC认证类型308

第三节AAALAC认证程序309

一、AAALAC计划状态评估310

二、AAALAC认证申请311

三、进行现场考察时的基本注意事项313

第四节AAALAC认证的意义314

一、在国际上进行AAALAC认证的意义314

二、国内机构、组织进行AAALAC认证的意义315

第十五章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316

第一节IACUC的组成316

第二节IACUC的职责318

第三节IACUC应制定的政策319

一、章程319

二、会议制度319

三、动物实验方案福利伦理审查办法320

四、兽医规定320

五、其他规定320

第十六章实验动物福利发展趋势321

第一节实验动物福利备受关注的原因321

一、历史原因321

二、现实原因322

第二节实验动物福利的科学价值323

一、现实性323

二、长远性325

第三节实验动物福利面临的课题与任务325

一、尽快建立起实验动物福利的法制管理体系325

二、建立完善实验动物福利的科学管理体系326

三、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327

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328

下篇 动物实验伦理与动物实验替代方法333

第十七章动物实验与动物保护333

第一节动物权利的争论333

一、动物权利的历史溯源333

二、动物实验与动物保护之争336

第二节动物福利、动物权利、动物解放、动物保护、动物保健及动物实验伦理相互之间的关系339

一、动物福利339

二、动物权利341

三、动物解放342

四、动物保护343

五、动物保健345

六、动物实验伦理346

第三节动物实验伤害动物福利347

一、动物实验中的动物伤害347

二、动物实验中的动物抑郁349

三、动物实验中的动物应激349

第四节动物实验涉及的动物保护350

一、动物保护法规在动物实验中的作用与效果350

二、动物实验中的动物保护原则353

三、麻醉技术354

四、操作技术356

五、实验后的营养及护理357

六、实验取材、采样的动物保护357

七、实验结束的动物处理358

第五节动物实验的必要性359

一、动物实验的目的及意义359

二、动物实验开展及替代方法的评价360

第十八章动物实验与动物福利伦理362

第一节动物实验设施的一般要求362

一、设施要求362

二、设备要求365

三、人员要求367

四、技术要求368

五、动物实验伦理审查370

第二节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基本要求370

一、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70

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机构371

三、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一般要求373

四、动物实验中伦理审查的特殊要求376

第十九章动物实验设计与优化383

第一节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383

一、动物实验设计的概念383

二、动物实验设计的要素383

三、动物实验设计的原则384

第二节动物实验设计的方法385

一、实验假说的提出385

二、常用动物实验设计方法385

三、研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387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91

第三节动物实验优化设计394

一、优化设计的原则394

二、优化设计的方法395

三、动物实验样本数的估计396

第四节动物实验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397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397

二、实验技术和操作401

三、实验的质量控制402

四、数据处理402

五、动物实验的安全性管理403

第二十章动物实验方案的伦理审查405

第一节伦理审查的目的405

第二节伦理审查的申请和受理406

第三节伦理审查的类别和程序407

一、伦理审查的类别407

二、审查机构的工作程序408

第四节伦理审查基本原则410

一、动物保护原则410

二、动物福利原则410

三、伦理原则411

四、综合性科学评估原则411

第五节伦理审查的决定411

一、动物伦理基本要求411

二、动物伦理审查的决定412

第六节审查结果传达413

一、基本信息413

二、审查方式、审查决定及其明确说明414

第七节实验项目的跟踪检查管理414

第二十一章疼痛与动物实验伦理416

第一节实验动物疼痛——不可忽视的伦理学问题416

一、实验动物能否感受疼痛416

二、对待实验动物疼痛的伦理学原则422

三、疼痛研究的伦理学窘境426

第二节疼痛和痛苦的表现与界定428

一、判定指标428

二、常用实验动物疼痛的表现和评估判定430

第三节实验动物疼痛和痛苦的产生436

一、运输436

二、环境因素438

三、实验操作440

四、实验目标441

第四节疼痛的测定和严重程度评分445

一、疼痛的测定方法445

二、实验操作对动物伤害程度评分因素解析447

三、实验操作对动物伤害程度评分系统(SI系统)450

第五节对动物伤害程度的控制455

一、管理措施455

二、动物饲养管理456

三、动物实验的设计和实施456

四、对心理因素的重视459

五、传染病的控制460

六、安乐死460

第二十二章动物实验仁慈终点与动物实验伦理462

第一节仁慈终点与动物痛苦462

一、概念462

二、仁慈终点的意义465

第二节仁慈终点的类型466

第三节仁慈终点的法律规定467

一、国际法467

二、国家法469

第四节仁慈终点的选择与确定471

一、仁慈终点的选择472

二、动物试验的观察频率474

三、仁慈终点的实验确证474

四、选择和确定仁慈终点的其他要求474

第五节动物试验仁慈终点的应用475

一、在感染性实验研究中的应用476

二、在肿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476

三、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的应用477

四、在疼痛性实验研究中的应用478

五、在体内诱生法制备单克隆抗体中的应用479

六、在疫苗效力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480

第二十三章动物实验中的兽医作用482

第一节实验动物执业兽医的资质482

一、实验动物兽医的定义482

二、实验动物兽医应该具备的资质和专业知识483

第二节实验动物兽医的基本职责486

一、疾病诊治及护理486

二、参与动物实验设计及指导487

三、起草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标准操作规程487

四、实验动物相关研究487

五、协助机构相关认证488

六、参与预算制定和成本控制488

七、参与科普、教学和培训488

八、参与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和制定运行、维护计划488

九、受控药物的管理与使用指导489

第三节实验动物健康与兽医管理489

一、动物健康管理体系490

二、疾病基础与疾病防控491

三、实验动物疾病监测495

四、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497

五、实验动物健康的维护497

第四节实验动物分娩与兽医管理498

一、实验用犬的分娩与兽医管理498

二、实验用小型猪的分娩与兽医管理499

三、实验用猴的分娩与兽医管理500

第五节实验动物免疫与兽医管理501

一、小型猪501

二、犬501

三、貂502

四、猴502

第六节实验动物运输与兽医管理503

一、中国动物运输福利方面的主要法规或规章503

二、与实验动物运输相关的国际组织和法规506

三、美国与实验动物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507

四、欧盟的实验动物运输相关法律法规简介509

第七节实验动物检疫与兽医管理510

一、检疫的定义及检疫规程510

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511

三、检疫期前后的兽医管理511

四、实验用猴的检疫规程一例511

第八节实验动物外科、术后护理与兽医管理513

一、兽医在实验动物手术中的作用513

二、术前计划与人员培训513

三、术后护理515

第九节动物实验程序的监督与兽医管理516

一、动物实验SOP的制定与更新516

二、动物实验计划的审查516

三、动物实验计划实施中的监督和指导516

四、实验结束后动物的安乐死517

第十节实验动物安乐死术的实施与兽医管理517

一、安乐死的基本概念517

二、安乐死的基本原则517

三、安乐死的基本要求518

四、实施安乐死人员的培训519

五、安乐死的方法519

第二十四章实验动物麻醉与动物实验伦理523

第一节实验动物麻醉的基本要求523

一、麻醉的概念523

二、麻醉的发展简史524

三、麻醉的风险524

四、麻醉前的基本要求524

第二节实验动物麻醉分类与常用方法526

一、全身麻醉526

二、局部麻醉532

三、常用复合麻醉方法534

第三节实验动物麻醉的抢救与护理535

一、抢救535

二、麻醉监测538

三、术后麻醉苏醒期处理540

第四节实验动物常用麻醉技术541

一、呼吸控制541

二、长时间麻醉543

三、特殊时期动物的麻醉545

四、心肺脑复苏技术546

五、体外循环技术547

六、低温技术548

第二十五章动物实验微创技术与动物实验伦理550

第一节实验外科与生命科学550

一、生命科学是实验外科发展的基础551

二、实验外科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551

三、实验外科学进展552

第二节外科技术与动物模型555

一、外科技术相关动物模型的分类555

二、外科动物模型的特点556

第三节微创外科与微创技术的发展557

一、微创观念的来源557

二、微创外科的范畴558

三、微创技术的进展558

第四节微创技术与动物实验伦理562

一、传统外科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562

二、微创外科技术的优势和特点563

第五节微创外科的现状565

一、微创腹部外科565

二、微创神经外科566

三、微创骨科568

四、微创妇产科570

五、微创心血管外科571

六、微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73

七、微创手术新概念——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574

八、其他微创外科575

第二十六章安死术与动物实验伦理577

第一节安死术的概念577

一、安死术的起源及发展历史577

二、安死术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579

三、选择安死术的原则580

四、实验动物的麻醉581

五、麻醉方法与麻醉药582

六、常用麻醉剂量及注射途径583

七、麻醉注意事项586

第二节安死术选择考虑因素和标准587

一、使用安死术必须符合的标准587

二、安死术选择考虑因素589

第三节疼痛、应激和意识丧失的评价591

一、疼痛评价指标591

二、应激评价指标592

三、意识丧失评价指标593

第四节安死术方法的应用595

一、安死术方法分类及概述595

二、安死术方法应用598

第五节安死术对动物组织的影响601

一、物理机械法对实验动物不同组织的影响601

二、化学法对实验动物不同组织的影响602

第二十七章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提出与发展604

第一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理论的形成604

一、“3R”,理论的提出604

二、替代法的提出605

三、动物实验替代法的现状605

第二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有关法规606

一、欧洲地区607

二、北美地区609

三、亚太地区609

第三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机构与社团组织612

一、欧洲地区612

二、北美地区617

三、亚太地区620

第四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学术交流621

一、学术期刊621

二、学术交流会议625

三、信息网络平台627

第五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629

一、科学研究方面629

二、安全检测方面630

三、高等教育方面632

第六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意义633

一、适应了动物保护需求633

二、加快了动物实验立法634

三、推动了科学研究发展634

第二十八章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内容637

第一节概念与内涵637

一、动物实验637

二、动物实验替代方法640

三、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641

第二节减少性技术641

一、数据资源共建共享641

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642

三、替代方法推广应用642

四、实验动物重复使用643

五、高质量动物的应用643

六、实验技术的规范化643

七、动物实验协作研究643

第三节优化技术644

一、实验动物生产中的优化技术644

二、实验动物运输中的优化技术645

三、动物实验中的优化技术645

第四节替代技术649

一、细胞试验技术649

二、层析分析技术650

三、免疫学技术650

四、反转录酶活性测定技术651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651

六、热原检测的全血细胞试验技术651

七、转基因动物653

八、低等生物体653

九、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654

十、计算机模拟654

十一、人类“自体模型”655

十二、“部分替代”思路和技术的实施655

十三、其他替代方法655

第五节动物实验与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关系656

一、动物实验是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领域656

二、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促进了动物实验的完善与发展657

第二十九章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验证和法规认可658

第一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验证的概念与要求658

一、验证的概念658

二、验证的目的659

三、验证类型659

四、验证的基准660

五、验证的要求661

第二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验证程序661

一、验证过程661

二、预验证662

三、验证的因素664

四、验证后的思考666

第三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法规性认可与国际协调667

一、法规认可的内涵与管理机构667

二、法规认可的基准与考虑因素668

三、法规认可的过程669

四、国际协调670

第四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验证和法规认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671

一、替代方法验证和法规认可的兴起671

二、动物实验替代方法验证与法规认可的现状672

三、动物实验替代方法验证和法规认可存在的问题674

第三十章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应用678

第一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678

一、概述678

二、药物靶标研究678

三、药效学筛选679

四、安全性评价679

五、药物代谢680

六、药物作用机制研究680

七、存在的问题681

八、结语与展望681

第二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在人用生物制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682

一、概述682

二、安全试验683

三、效力试验687

四、疫苗研究和质量控制试验中终点判断的人道做法689

第三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690

一、概述690

二、小鼠实验的仁慈终点691

三、结论694

第四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在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695

一、概述695

二、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替代方法696

第五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702

一、概述702

二、非动物法生产单克隆抗体702

三、建立免疫球蛋白基因库703

四、噬菌体用于表达蛋白肽703

五、抗体合成技术704

六、基因打靶和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基因动物704

第六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05

一、概述705

二、原生动物在水环境监测中的作用705

三、鱼在水域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706

四、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08

五、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09

六、细胞培养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09

第七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710

一、概述710

二、教育中的实验动物替代711

三、高等教育的“3R”资源和实施办法712

第三十一章数据资源共享与动物实验替代方法715

第一节数据资源与数据库715

一、数据和数据资源715

二、数据库的概念和数据库构建716

三、实验动物数据和数据库718

第二节数据资源整合原则和数据资源共享720

一、数据资源整合原则720

二、数据资源共享的内涵、类型与方式721

第三节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技术724

一、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技术724

二、信息技术促进数据资源共享727

第四节数据资源共享对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推动作用727

一、数据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727

二、数据资源共享和管理的现状733

第五节国内外与动物实验替代方法有关的主要网站742

一、国外有关的主要网站742

二、国内有关的主要网站743

第三十二章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746

第一节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现状746

一、以法规标准推动“3R”应用的实现746

二、以科研立项支持“3R”研究的开展748

三、以学术交流促进“3R”成果的利用749

四、以教育培训加深对“3R”内容的理解750

五、以媒体宣传营造“3R”认知的环境751

六、以动物实验福利伦理审查工作推动“3R”研究的开展752

第二节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753

第三节我国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紧迫性754

一、“3R”,可突破科学研究中的“思路壁垒”755

二、“3R”,可化解学术交流中的“学术壁垒”756

三、“3R”,可克服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756

第四节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发展与展望757

第三十三章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思路与模式760

第一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总体思路760

一、科技立法、明确地位760

二、国家投入、予以扶植760

三、全面关注、重点突破761

四、国际资源、为我所用761

第二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实施策略761

一、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761

二、保证重点、有序发展、逐步推进762

三、内外结合、坚持特色、快速提升762

四、“环境”建设、优化条件、同步推进762

第三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保障措施763

一、制定体现“3R”原则的动物实验管理法763

二、将“3R”研究列入实验动物科技发展规划765

三、将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予以支持765

四、建设和完善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系统研究与科学验证体系766

五、加强教育与技术培训工作766

六、鼓励相关企业的先期介入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767

七、发挥实验动物管理机构的作用767

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768

第四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模式768

一、国外的发展模式768

二、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模式的探讨771

第三十四章我国应重点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领域775

第一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新动态775

一、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热点问题775

二、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动态778

第二节动物实验替代方法重点研究领域的基本考虑要点780

一、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应以“3R”,为基本前提780

二、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应以科学性为基础781

三、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应以实用性为目标782

四、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782

第三节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重点领域784

一、食品、药品等安全评价与检测领域784

二、化妆品安全评价领域785

三、环境监测领域786

四、其他相关领域787

附录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789

附录2关于发布《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792

附录3《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799

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806

附录5动物福利和“3R”,研究的有关网站介绍8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