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事医学概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贺福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2406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军事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事医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军事医学的发展历程1
0.1.1 以伤病救治需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2
0.1.2 以健康维护需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3
0.1.3 以能力提升需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3
0.2 军事医学的核心价值4
0.2.1 救治伤病军人4
0.2.2 维护军人健康5
0.2.3 提升作业能力5
0.3 军事医学的体系构成6
0.3.1 主要研究领域6
0.3.2 学科体系划分7
0.4 军事医学的地位作用7
0.4.1 全面维护军队战斗力8
0.4.2 实施多样化军事行动8
0.4.3 维护国家生物安全9
0.4.4 引领医学科技创新9
0.4.5 提升国防科技水平10
0.5 军事医学的发展趋势10
0.5.1 观念体系呈现全面更新10
0.5.2 任务体系向全维化拓展11
0.5.3 科技体系交叉整合创新12
0.5.4 创新体系向一体化发展12
第一篇 共性基础17
第1章 卫生勤务学17
1.1 概述17
1.1.1 卫生勤务学概念17
1.1.2 卫生勤务学相关概念18
1.1.3 卫生勤务学的科学体系18
1.1.4 卫生勤务学的研究方法19
1.1.5 卫生勤务学的历史与发展20
1.2 战时卫生勤务学21
1.2.1 战时卫生勤务的特点21
1.2.2 战时卫勤思想与观念22
1.2.3 战时卫勤需求理论23
1.2.4 战时卫勤组织指挥理论25
1.2.5 战时卫勤保障理论27
1.3 平时卫生勤务学29
1.3.1 军队平时卫生勤务特点29
1.3.2 军队卫勤思想与观念30
1.3.3 军队平时卫生需求理论32
1.3.4 平时卫勤建设理论33
1.3.5 平时卫勤管理理论38
第2章 军队卫生装备学41
2.1 军队卫生装备的定义、分类与特点41
2.1.1 军队卫生装备的定义41
2.1.2 军队卫生装备的分类42
2.1.3 军队卫生装备的特点43
2.2 军队卫生装备学的概念、形成与内容44
2.2.1 军队卫生装备学的概念44
2.2.2 军队卫生装备学的形成45
2.2.3 军队卫生装备学的内容46
2.3 军队卫生装备学的学科体系47
2.3.1 基本理论47
2.3.2 应用理论48
2.4 军队卫生装备学的研究方法49
2.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49
2.4.2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50
2.4.3 系统分析的方法51
2.5 军队卫生装备学的学科基础52
2.5.1 军事医学52
2.5.2 军队卫生勤务学53
2.5.3 生物医学工程学53
2.5.4 工程学科54
2.6 军队卫生装备研制的基本程序54
2.6.1 论证阶段54
2.6.2 方案设计阶段55
2.6.3 工程研制阶段55
2.6.4 设计定型阶段56
2.6.5 生产定型阶段56
2.7 军队卫生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56
2.7.1 20世纪军队卫生装备的发展回顾56
2.7.2 军队卫生装备的发展趋势57
第3章 军事医学工程学61
3.1 概述61
3.1.1 军事医学工程学61
3.1.2 现代军事医学工程61
3.1.3 军事医学工程学与军队卫生装备学的关系62
3.2 军事医学信息工程62
3.2.1 卫勤医疗信息系统62
3.2.2 卫勤指挥信息系统(C4I系统)63
3.2.3 远程医疗系统63
3.2.4 虚拟现实技术64
3.2.5 卫星遥感技术在军事医学工程中的应用65
3.3 军事医学电子工程65
3.3.1 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66
3.3.2 微电子技术和微机电系统67
3.3.3 野战医用计算机技术68
3.3.4 战时医疗通信技术68
3.4 军事医学材料工程69
3.4.1 战伤救治生物材料69
3.4.2 战伤救治新型工程材料73
3.5 军事医学人机工程74
3.5.1 武器装备人体工效学74
3.5.2 高、新技术武器医学防护工效学75
3.5.3 军事医学装备人机工效学75
3.6 军事医学临床工程76
3.6.1 小型化、轻型化技术76
3.6.2 集成化、数字化复合技术77
3.6.3 无动力或自备动力技术77
3.6.4 战时卫勤组网技术77
3.6.5 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技术77
3.7 军事医学康复工程77
3.7.1 装备与技术方法78
3.7.2 工程技术特点80
3.7.3 发展展望80
第4章 军事药学82
4.1 概述82
4.1.1 军队特需药品82
4.1.2 中国军事药学的演进82
4.2 研究内容与方法83
4.2.1 军事药物化学和新药候选分子的发现83
4.2.2 天然药物化学与军特药的发现85
4.2.3 毒物和药物代谢动力学86
4.2.4 军事药物分析化学和军特药的质量控制87
4.2.5 军事药剂学88
4.2.6 军队特需药品原料药的中试放大89
4.3 军队特需药品的管理90
4.4 发展展望91
第5章 军事病理学94
5.1 概述94
5.1.1 军事病理学的概念94
5.1.2 地位与作用95
5.1.3 研究范围95
5.1.4 研究方法97
5.2 发展简史100
5.2.1 古代和早期军事病理学的发展100
5.2.2 近代军事病理学的发展101
5.3 当前进展103
5.3.1 常规武器伤病理学研究103
5.3.2 特种武器伤病理学研究104
5.3.3 新概念武器伤病理研究106
5.3.4 特殊环境病理学研究108
5.3.5 军事特殊作业伤病病理学研究110
5.3.6 非致命武器伤病理研究112
5.3.7 恐怖袭击伤害病理研究114
5.3.8 其他高新技术武器和特种弹药研究114
5.4 发展展望115
5.4.1 研究领域将更加拓宽115
5.4.2 分子军事病理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115
5.4.3 纯“基础理论”研究观念向“应用基础”研究观念转变116
第6章 军事毒理学117
6.1 概述117
6.1.1 一般毒理学的发展简史117
6.1.2 军事毒理学的研究领域118
6.1.3 军事毒理学的主要任务119
6.2 主要进展120
6.2.1 化学战剂毒理研究120
6.2.2 火箭推进剂毒理研究121
6.2.3 放射毒理研究121
6.2.4 贫铀毒理研究124
6.2.5 航空、航海军事环境毒理研究125
6.3 发展展望125
6.3.1 研究对象随军事任务的拓展而拓展125
6.3.2 研究模式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126
6.3.3 研究方向任务将进一步扩展126
第二篇 伤病救治131
第7章 军队流行病学131
7.1 概述131
7.1.1 概念及特点131
7.1.2 形成与发展132
7.2 基本内容133
7.2.1 疾病的分布133
7.2.2 军队卫生流行病学侦察135
7.2.3 军队检疫137
7.2.4 军队免疫接种137
7.2.5 军队疾病监测138
7.2.6 疾病预防控制策略139
7.3 研究方法140
7.3.1 个案调查140
7.3.2 暴发调查141
7.3.3 现况调查142
7.3.4 生态学方法143
7.3.5 病例对照143
7.3.6 队列研究143
7.3.7 关联的测量144
7.4 发展展望144
7.4.1 军队传染病学研究将更为深入和富有成效144
7.4.2 新发传染病确认及其流行规律研究仍将是重要前沿144
7.4.3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兴未艾145
7.4.4 疾病防治决策和对策的评价研究将受重视145
7.4.5 军队卫生流行病学侦察将全面革新145
7.4.6 传染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趋于结合146
第8章 野战外科学147
8.1 概述147
8.1.1 野战外科学的概念147
8.1.2 野战外科学的简史147
8.1.3 野战外科学的现状148
8.1.4 发展展望148
8.2 火器伤148
8.2.1 历史演进148
8.2.2 基本理论149
8.2.3 关键技术151
8.2.4 发展展望151
8.3 冲击伤152
8.3.1 冲击伤的历史演进152
8.3.2 冲击波致伤效应和机制153
8.3.3 冲击伤损伤分类和伤势分级154
8.3.4 各部位冲击伤155
8.3.5 发展展望156
8.4 燃料空气炸弹伤157
8.4.1 燃料空气炸弹简史157
8.4.2 燃料空气炸弹的基本原理、致伤特点与防治原则157
8.4.3 燃料空气炸弹伤的发展趋势160
8.5 战伤救治器材/装备160
8.5.1 我军战伤救治器材/装备的发展历程160
8.5.2 我军战伤救治器材/装备的现状161
8.5.3 发展展望162
8.6 战创伤休克163
8.6.1 研究历史163
8.6.2 当前进展164
8.6.3 发展展望166
第9章 野战内科学170
9.1 概述170
9.1.1 发展历程170
9.1.2 研究内容171
9.1.3 学科体系171
9.2 重要野战内科疾病172
9.2.1 野战条件下呼吸系统常见疾病172
9.2.2 野战条件下的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174
9.2.3 野战条件下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75
9.2.4 战斗应激障碍176
9.2.5 野战条件下常见皮肤病180
9.3 发展展望182
9.3.1 未来野战环境对内科疾病的影响182
9.3.2 未来战争对野战内科学的要求182
第10章 野战输血医学184
10.1 概述184
10.1.1 输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184
10.1.2 战争中输血的实际应用185
10.1.3 野战输血医学的学科特征186
10.2 当前进展187
10.2.1 血液安全187
10.2.2 新型血源开辟188
10.2.3 血液制品与代用品189
10.2.4 血液储存技术、产品、装备与标准193
10.2.5 输血治疗194
10.3 发展展望194
10.3.1 研发新型血液代用品195
10.3.2 打造敏捷型战时血液供应链195
第11章 防原医学196
11.1 概述196
11.1.1 防原医学发展简史196
11.1.2 防原医学在军事医学中的意义199
11.2 研究内容200
11.2.1 核武器的杀伤因素、规律与特点200
11.2.2 放射性核素损伤特点201
11.2.3 早期核辐射损伤特点202
11.2.4 人体辐射剂量估算203
11.2.5 急性放射病及放射复合伤防治方案研究204
11.2.6 卫生勤务研究205
11.2.7 防原装备研究206
11.3 研究方法207
11.3.1 核试验现场研究207
11.3.2 实验研究207
11.3.3 药物筛选研究207
11.3.4 临床研究208
11.3.5 培训和演练208
11.4 延伸与兼容209
11.4.1 兼容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处理209
11.4.2 兼容核恐怖袭击应急医学处理209
11.5 发展展望210
11.5.1 防原医学基础研究210
11.5.2 急性放射病防治研究210
11.5.3 电离辐射剂量学211
第12章 防化医学212
12.1 概述212
12.1.1 化学战剂212
12.1.2 化学战防护212
12.1.3 防化医学的发展213
12.2 研究现状214
12.2.1 化学战剂致伤机制214
12.2.2 化学战剂损伤的侦检218
12.2.3 化学战剂染毒的消除219
12.2.4 化学战剂损伤的防治220
12.3 发展展望224
12.3.1 “公约”的签署并不意味着防化医学任务的终结225
12.3.2 跟踪国际化学武器研究动态,调整防化医学研究方向225
12.3.3 进一步提高防化医学保障能力与水平226
12.3.4 和平时期突发化学事件离不开防化医学的保障226
第13章 防生物危害医学231
13.1 概述231
13.2 生物战和生物恐怖的历史232
13.2.1 古代的生物袭击232
13.2.2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生物袭击事件233
13.2.3 现代的生物袭击事件233
13.3 生物恐怖现状及其危害235
13.3.1 生物恐怖的现实威胁235
13.3.2 某些国家或地区有秘密生化武器发展计划235
13.3.3 生物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生物威胁235
13.4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237
13.5 生物物种资源流失现状及问题238
13.6 转基因产品安全评价与检验238
13.7 反生物战和反生物恐怖的对策238
13.8 其他生物安全问题的对策239
13.9 发展展望240
13.9.1 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强化防生物危害的能力240
13.9.2 新学科不断涌现240
第14章 高新技术武器损伤及其防治学242
14.1 概述242
14.1.1 基本概念242
14.1.2 分类242
14.1.3 发展趋势243
14.2 电磁辐射武器损伤及其防治243
14.2.1 高功率微波武器243
14.2.2 电磁脉冲武器244
14.2.3 超宽带电磁武器246
14.2.4 毫米波武器247
14.2.5 等离子体武器248
14.3 新型放射性武器损伤及其防治248
14.3.1 中子武器248
14.3.2 贫铀武器249
14.3.3 肮脏炸弹251
14.4 光学武器损伤及其防治253
14.4.1 高能激光武器253
14.4.2 激光致盲武器254
14.4.3 激光眩目武器255
14.4.4 激光致痛武器256
14.4.5 新型强光眩目武器257
14.5 声学武器损伤及其防治258
14.5.1 强声武器258
14.5.2 次声武器259
14.5.3 超声武器261
14.5.4 噪声致昏武器262
14.5.5 声光武器262
14.6 动能类武器损伤及其防治263
14.6.1 云爆武器263
14.6.2 集束炸弹264
14.6.3 高速火器伤264
14.6.4 电磁炮与电热炮265
14.7 附着式电击类武器损伤及其防治265
14.7.1 有线附着式电击武器266
14.7.2 无线附着式电击武器266
14.8 新型化学类失能武器损伤及其防治267
14.8.1 化学失能武器267
14.8.2 化学障碍武器267
14.8.3 化学雨武器268
14.9 其他高新技术武器伤268
14.9.1 气象武器268
14.9.2 纳米武器269
14.9.3 基因武器269
14.9.4 碳纤维弹269
第15章 军事兽医学271
15.1 概述271
15.1.1 历史演进271
15.1.2 发展规律272
15.1.3 地位作用273
15.1.4 发展策略273
15.2 学科体系275
15.2.1 军用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275
15.2.2 军用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275
15.2.3 军事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276
15.2.4 军事兽医病理学276
15.2.5 军事兽医微生物学277
15.2.6 军用动物传染病学278
15.2.7 军用动物寄生虫病学279
15.2.8 军事兽医公共卫生学279
15.2.9 军用动物普通病学280
15.2.10 军事兽医比较医学280
15.2.11 军用动物行为学与训练学281
15.3 兽医勤务282
15.3.1 军用食品安全勤务282
15.3.2 军用动物保健勤务283
15.3.3 战场兽医卫生勤务285
15.4 发展展望287
15.4.1 军事兽医勤务从后勤保障向战斗支援延伸287
15.4.2 军事兽医学基础学科向生物医学融合287
15.4.3 军事兽医学应用学科向军事学领域拓展287
第三篇 健康维护291
第16章 军队营养学291
16.1 概述291
16.2 发展历史291
16.3 其他学科的关系292
16.3.1 生物化学292
16.3.2 生理学293
16.3.3 病理学293
16.3.4 食品科学293
16.3.5 军事医学293
16.4 研究方法294
16.4.1 实验室研究294
16.4.2 现场研究295
16.5 军队营养标准295
16.5.1 军人营养素供给量296
16.5.2 军人食物定量296
16.6 军用食品298
16.7 发展展望299
16.7.1 提高军事作业能力的营养因素研究299
16.7.2 促进特殊环境习服的营养措施研究299
16.7.3 军用功能性营养制剂与食品的研究300
16.7.4 生物高新技术的应用300
第17章 军事劳动卫生学302
17.1 概述302
17.2 危害因素及其防护302
17.2.1 军事劳动环境有害因素损伤和防护对策302
17.2.2 军事劳动模式对军人劳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影响303
17.2.3 军事特殊职业病危害304
17.3 研究内容与方法306
17.3.1 军事疲劳306
17.3.2 军事劳动损伤310
17.3.3 军事作业损伤的危害因素313
17.4 发展展望319
第18章 特殊环境军事医学321
18.1 概述321
18.1.1 学科任务321
18.1.2 发展简史321
18.1.3 价值意义328
18.2 主要研究内容329
18.2.1 高原医学329
18.2.2 寒区医学331
18.2.3 热区医学332
18.3 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335
18.3.1 基础医学335
18.3.2 临床医学335
18.3.3 医学工程336
18.3.4 管理科学336
18.4 研究方法336
18.4.1 动物实验与人体试验336
18.4.2 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337
18.4.3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337
18.4.4 理论研究与实验技术研究337
18.4.5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337
18.4.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38
18.5 发展展望339
18.5.1 健全特殊环境军事医学防护体系339
18.5.2 基础研究339
18.5.3 环境习服与适应研究340
18.5.4 复合环境因素损伤研究340
18.5.5 环境心理应激研究340
18.5.6 医疗卫生人员保障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研究341
18.5.7 环境评价、人员健康评价与疾病控制研究341
18.5.8 特殊环境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快速侦检研究341
第19章 军队环境卫生学343
19.1 空气卫生343
19.1.1 军事环境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343
19.1.2 军事环境空气污染对机体影响344
19.1.3 军事环境空气污染的预防348
19.1.4 军事环境空气卫生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349
19.2 军队饮水卫生学350
19.2.1 概述350
19.2.2 主要研究内容351
19.2.3 发展展望359
第20章 军事应激医学362
20.1 概述362
20.1.1 应激医学362
20.1.2 军事应激医学363
20.2 应激及其相关疾病363
20.2.1 应激363
20.2.2 应激性损伤与应激性疾病364
20.3 军事应激及相关疾病365
20.3.1 军事应激反应365
20.3.2 军事应激反应的类型及相关疾病366
20.4 军事应激损伤防护医学措施366
20.5 发展展望367
第21章 军事医学心理学370
21.1 概述370
21.1.1 发展历史371
21.1.2 研究范围372
21.2 军事人员心理障碍372
21.2.1 军人心理障碍分类与特点372
21.2.2 平时军事人员心理障碍373
21.2.3 战时军事人员心理障碍376
21.2.4 军人心理障碍的评估与成因378
21.3 军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378
21.3.1 理论基础379
21.3.2 军人心理咨询380
21.3.3 军人心理治疗380
21.4 军人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382
21.4.1 军人心理危机的表现383
21.4.2 军人心理危机的特征383
21.4.3 军人心理危机干预技术384
21.4.4 军队中的自杀预防385
21.5 军事人员心理选拔与分类387
21.5.1 军人心理选拔的必要性387
21.5.2 军事人员心理选拔方法388
21.5.3 飞行员心理选拔390
21.6 发展展望391
21.6.1 军事人员心理障碍的早期诊断391
21.6.2 军事人员心理指标的信息化管理392
21.6.3 无创性脑功能研究技术的多模式融合392
21.6.4 建立军事人员心理损伤的综合防治体系392
第四篇 能力促进397
第22章 军事训练医学397
22.1 概述397
22.1.1 概念397
22.1.2 发展简史398
22.1.3 我军特点399
22.2 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400
22.2.1 《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编制及应用400
22.2.2 全面推进军事训练医学教育401
22.2.3 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的提出、研究与应用402
22.2.4 建立全军军事训练伤监控及信息系统403
22.2.5 加强军事训练医学的基础研究404
22.3 发展展望406
22.3.1 加强预防研究,提高预防深度和融入新理念406
22.3.2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科学高效的体能训练模式407
22.3.3 开展干细胞干预在军事训练伤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407
22.3.4 加强军事训练器官损伤的研究408
22.3.5 加强军事训练及职业病的研究408
22.3.6 加强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研究408
22.3.7 加强现代康复医学应用性研究409
22.3.8 加强医学影像学在软组织伤早期诊断和防治研究409
22.3.9 加强军事训练特殊损伤类型的研究410
22.3.10 加强祖国传统医学在军事训练伤防治中的应用研究410
第23章 军事作业医学412
23.1 概述412
23.1.1 军事作业医学的提出412
23.1.2 研究理念与研究模式412
23.2 研究内容与方法412
23.2.1 军人作业的生物局限性412
23.2.2 保障和提高人(军人)作业能力措施414
23.2.3 军事作业能力的建模与仿真415
23.2.4 军事体能训练417
23.2.5 军人水平衡和需要量422
23.3 发展展望426
第24章 军事航海医学428
24.1 概述428
24.1.1 潜水作业医学428
24.1.2 舰艇航行作业医学429
24.1.3 舰艇特殊作业医学429
24.2 研究内容与方法429
24.2.1 潜水医学相关的理论、关键技术、专业勤务与装备430
24.2.2 舰船航行作业医学保障相关的理论、关键技术、专业勤务与装备431
24.2.3 舰船特殊作业医学保障相关的理论、关键技术、专业勤务与装备433
24.3 发展展望434
24.3.1 潜水医学434
24.3.2 舰船航行作业医学435
24.3.3 舰船特殊作业医学435
第25章 军事航空医学437
25.1 概述437
25.1.1 历史沿革437
25.1.2 研究方法437
25.1.3 研究内容438
25.2 主要领域与进展438
25.2.1 航空生理学438
25.2.2 航空卫生学439
25.2.3 航空营养卫生440
25.2.4 航空临床医学441
25.2.5 航空人机工效学441
25.2.6 航空医学工程学442
25.3 发展展望443
25.3.1 高空生理443
25.3.2 加速度生理443
25.3.3 人机工效444
25.3.4 航空生理训练444
25.3.5 航空医学工程444
热门推荐
- 3392572.html
- 2595835.html
- 2507609.html
- 952057.html
- 1712597.html
- 1475838.html
- 33820.html
- 1751365.html
- 3012912.html
- 1986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3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6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6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2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8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2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2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3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0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