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腔生物学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樊明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177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口腔科学:生物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口腔生物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牙矿化组织和骨1
第一节釉质1
目录1
一、釉质的化学特性2
(一)有机成分2
(二)无机成分3
(三)水3
二、釉质的组织结构3
第二节牙本质8
一、牙本质的理化特性9
(二)牙本质小管10
二、牙本质的结构10
(一)牙本质增生线10
(三)罩牙本质11
(四)髓周牙本质11
(五)管间、管周、球状和球间牙本质12
(六)原发、继发和第三牙本质12
(七)托姆斯粒层13
第三节牙骨质13
一、牙骨质的基本结构13
(一)细胞13
(一)按牙骨质内有无细胞分类14
二、牙骨质的类型14
(二)胞外基质14
(二)按纤维来源以及有无细胞分类15
三、釉牙骨质界16
第四节骨16
一、细胞16
二、骨基质18
三、骨的结构类型19
四、牙槽骨20
第二章釉质牙本质的生物矿化22
第一节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矿物结构22
二、牙本质的组织学和化学构成23
一、牙釉质的组织学和化学构成23
三、牙釉质和牙本质的表面性质和渗透特性24
第二节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生物矿化24
一、晶体形成的化学过程24
二、生物矿化的一般过程25
三、牙釉质的生物矿化过程25
四、牙本质的生物矿化过程26
五、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矿化过程是多基因调控的发育过程27
第三节牙釉质和牙本质的脱矿与再矿化28
一、牙齿硬组织脱矿与再矿化的动力学28
二、再矿化现象的发现与相关的研究29
三、磷蛋白体外对牙本质脱矿与再矿化的作用31
第三章 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与功能34
第一节口腔上皮的结构34
一、口腔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结构34
(一)细胞核34
(二)内质网和核糖体34
(三)线粒体35
(四)高尔基复合体35
(五)溶酶体35
(六)细胞间连接35
(七)细胞间质和张力丝35
二、口腔上皮的组织结构35
(一)角化上皮36
(二)非角化上皮37
三、非角质形成细胞37
(一)朗格汉斯细胞37
(二)黑色素细胞38
(三)梅克尔细胞38
四、基底复合物38
(一)结构38
(二)基底复合物的成分、来源与功能39
第二节 口腔上皮的细胞更新39
一、上皮的增殖细胞39
三、更新节律40
二、细胞周期40
五、全身因素对上皮增殖的影响41
(一)肾上腺素41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41
(三)表皮生长因子41
六、上皮更新的速率41
四、控制细胞增殖和成熟的机制41
七、上皮更新的年龄因素42
第三节 口腔上皮的生化特征42
一、上皮的化学成分42
(一)张力丝和角蛋白42
(四)脂质43
(二)透明角质颗粒43
(三)细胞膜43
(五)糖蛋白复合物44
二、上皮的代谢44
(一)能量转换44
(二)合成代谢45
(三)细胞溶解45
第四章唾液腺和唾液47
第一节唾液腺组织学47
一、腺泡47
(二)粘液性腺泡48
(一)浆液性腺泡48
二、导管系统49
(一)闰管49
(二)纹管49
(三)排泄管49
(三)混合性腺泡49
三、肌上皮细胞50
四、神经支配50
第二节唾液分泌与收集51
一、唾液收集方法52
二、影响唾液分泌的因素52
(三)饮食53
(一)流速53
(二)腺体类型53
(四)遗传的作用54
(五)年龄、性别和种族54
第三节唾液成分与功能54
一、唾液电解质54
(一)分泌机制54
(二)唾液主要电解质55
二、蛋白质58
(一)分泌过程58
(二)成分59
(三)其他物质66
三、功能67
第五章疼痛、温度觉、触觉、味觉和嗅觉71
第一节疼痛71
一、疼痛的一般特征和测量71
(一)痛觉的特性71
(二)痛反应72
(三)疼痛的测量72
(四)口腔组织的痛阈73
二、传入通路及机制73
(一)一级传入机制73
(二)脑干74
(三)丘脑和大脑皮层75
三、疼痛的调制75
(一)外周机制75
(二)中枢机制76
(三)闸门控制学说76
四、口腔颜面部的一些疼痛77
(一)牙髓疼痛77
(二)牙本质过敏82
(三)牵涉牙髓痛85
(四)根尖周疼痛86
(六)三叉神经痛87
(五)牙周疼痛87
(八)急性上颌窦炎88
(七)蝶腭神经痛88
(九)急性中耳炎89
(十)心源性颌骨疼痛89
(十一)颞下颌关节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89
(十二)涎石病90
(十三)非典型性面痛90
(十四)慢性灼痛91
(一)外周机制92
(十五)继发于恶性肿瘤的面痛92
五、针剌镇痛的作用机制92
(二)中枢机制93
(三)神经化学机制94
第二节温度觉94
一、刺激和测量95
二、一级传入机制95
(一)解剖学方面95
一、刺激和测量96
第三节触觉96
(一)皮肤和粘膜96
(二)生理学方面96
三、中枢通路及机制96
(二)牙周组织和颞下颌关节97
二、一级传入机制98
(一)解剖学方面98
(二)生理学方面98
三、中枢通路及机制99
(一)一级传入通路99
(二)脑干99
(三)丘脑99
一、味觉100
(一)一般特征和测量100
第四节味觉和嗅觉100
(四)大脑皮层100
(二)一级传入机制101
(三)中枢通路及机制101
(四)改变味觉的因素101
二、嗅觉102
第六章咀嚼、吞咽及其相关活动104
第一节口腔颌面部神经生理基础104
一、肌肉104
二、运动单位105
三、肌肉感受器和初级传入纤维105
(一)肌梭105
(三)传入通道与中枢调节106
(二)腱器官106
第二节神经反射107
一、简单反射活动107
(一)一般特征107
(二)颌反射108
(三)面部反射109
(四)舌反射110
(五)咽、喉及腭反射110
二、中枢调节和外周感觉调节111
(一)中枢调节111
(二)感觉调节112
第三节咀嚼113
一、一般特征113
二、咀嚼效率与消化113
三、下颌运动114
四、咀嚼运动115
五、咀嚼运动的类型115
六、咀嚼时的肌肉活动115
七、咀嚼的神经控制116
八、中枢和外周感觉调节与?关系116
(一)咬合运动116
一、一般特征117
第四节吞咽117
(二)息止颌位117
二、吞咽运动118
三、吞咽中的肌肉活动119
四、吞咽的中枢机制与外周感觉调节119
第七章 口腔免疫体系121
第一节口腔免疫体系121
一、口外淋巴结121
二、口咽淋巴组织环121
(一)腭扁桃体121
三、固有口腔屏障122
(三)咽扁桃体122
(二)舌扁桃体122
(一)唾液屏障123
(二)粘膜物理屏障127
(三)免疫细胞屏障128
(四)免疫球蛋白屏障129
(五)口腔耐受性129
四、口腔内免疫影响因素130
第二节菌斑的免疫130
一、新生儿期免疫状况与细菌定植130
(三)佐剂或免疫抑制作用131
(二)刺激多克隆B细胞反应131
(一)对吞噬细胞的效应131
二、牙菌斑成分对免疫的刺激作用131
三、牙菌斑和免疫反应132
第八章营养与口腔健康134
第一节营养与口腔组织的生长发育134
一、营养对口腔硬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135
(一)牙齿硬组织135
(二)骨组织136
二、营养对口腔软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136
(一)唾液腺136
一、营养与组织损伤137
二、营养与组织修复137
(二)口腔上皮137
第二节营养与组织损伤和修复137
第三节营养与感染138
一、宿主、致病原和营养之间的关系138
二、营养与口腔防御机制139
三、营养不良与口腔感染139
第四节营养与龋病140
一、碳水化合物与龋病关系的研究140
(二)动物研究141
(三)人体研究141
(一)流行病学调查141
二、蔗糖对龋病发生的独特作用142
三、蛋白质的作用143
四、矿物质的作用144
(一)氟化物144
(二)钙、磷和磷酸盐144
(三)钙、磷比例145
(四)镁145
五、维生素的作用145
(二)脂类146
(一)微量元素146
六、其他营养物质的作用146
第五节营养与牙周病147
一、营养因素对牙周病发生的可能机制147
(一)唾液和龈沟液147
(二)龈沟上皮的屏障功能148
(三)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148
二、特殊营养物质的作用149
(一)蛋白质的作用149
(二)维生素的作用149
(三)矿物质的作用150
(一)唇151
二、营养不良与口腔粘膜组织的改变151
(二)舌151
一、营养不良的口腔粘膜表征151
第六节营养与口腔粘膜病151
(三)颊和腭粘膜152
第九章 口腔微生物153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53
一、口腔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53
(一)有益作用154
(二)损害作用154
二、口腔环境及微生态系统155
(一)口腔生态学155
一、口腔微生物的获得156
第二节口腔微生物的发育156
(二)口腔微生态环境156
二、附着与定殖157
(一)影响附着的因素157
(二)细菌附着机制158
第三节口腔天然菌群159
一、革兰阳性球菌属159
(一)链球菌属159
(二)厌氧球菌162
(三)葡萄球菌和微球菌162
二、革兰阴性球菌162
(一)韦永菌162
(一)乳杆菌属163
(二)奈瑟菌属163
三、革兰阳性杆菌163
(二)放线菌164
(三)罗氏菌属164
(四)丝杆菌属164
(五)蛛网菌属165
(六)双歧杆菌165
(七)丙酸菌属165
(八)棒状杆菌属165
(九)真杆菌属165
(一)类杆菌属166
四、革兰阴性厌氧杆菌166
(二)梭状杆菌属167
(三)纤毛菌属167
(四)沃廉菌属168
(五)月形单孢菌属168
(六)竹节菌属168
(七)弯曲杆菌属168
五、革兰阴性兼性厌氧杆菌168
(一)嗜血菌属169
(二)放线杆菌属169
六、螺旋体属170
(五)肠道杆菌和假单孢菌属170
(四)埃氏腐蚀菌170
(三)嗜碳酸噬纤维菌属170
七、支原体171
八、真菌172
九、病毒172
十、原虫172
第十章 口腔细菌的糖代谢179
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179
一、细菌细胞外的糖分解180
(一)细菌降解多糖的能力180
(二)细胞外蔗糖酶与蔗糖的降解180
(二)磷酸转移酶系统181
(一)透性酶转运系统181
二、细菌细胞对糖的摄取181
三、细菌细胞内糖的分解182
(一)糖酵解途径183
(二)磷酸戊糖途径与恩特纳-道德洛夫途径184
(三)糖原分解187
(四)丙酮酸与糖代谢的终末产物187
四、口腔微生物的能量贮存188
第二节糖的合成代谢190
一、细胞内聚合物190
(一)胞内多糖的合成(糖原的合成)190
(一)葡糖基转移酶与葡聚糖191
(二)胞内多糖的作用191
二、细胞外聚合物191
(二)果糖基转移酶与果聚糖194
第三节糖代谢的调节194
一、限速酶194
二、“乳酸阀门”195
第十一章获得性膜与牙菌斑198
第一节获得性膜198
一、结构198
二、组成199
三、功能199
第二节牙菌斑200
一、菌斑的结构201
(一)平滑面菌斑201
(二)窝沟菌斑202
二、菌斑的组成202
(一)碳水化合物202
(二)蛋白质203
(三)无机成分203
(四)菌斑细胞外液203
三、菌斑的形成和发育204
(一)获得性膜204
(二)细菌附着204
(三)细菌附着的分子机制207
四、菌斑微生物209
五、菌斑细菌的糖代谢210
(一)糖的分解代谢210
(二)糖的合成代谢211
六、菌斑的致龋性212
第十二章分子遗传与口腔疾病214
第一节分子遗传学基础214
一、生命的主要遗传物质——DNA214
(一)遗传物质的认识214
(二)核酸的组成、分布及基本化学结构214
(一)DNA复制中的几个概念215
(三)DNA结构模型215
二、DNA的复制215
(二)DNA复制的方式216
三、基因表达217
(一)RNA的类型217
(二)RNA的生物合成——转录218
(三)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219
四、中心法则221
五、基因表达的调节221
第二节分子克隆技术222
一、分子克隆常用材料222
二、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223
第三节分子克隆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224
一、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224
(一)葡糖基转移酶224
(二)其他介导变链粘附的因子226
(三)变链菌致龋的毒力因子228
二、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228
(一)概述228
(二)核酸杂交的分子基础229
(三)探针229
(五)探针的验证230
(四)探针的标记230
(六)核酸杂交的应用及临床意义231
第四节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与鉴定231
一、遗传学的基础知识231
(一)遗传疾病的分类231
(二)DNA多态性遗传标记232
二、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232
(一)连锁分析232
(二)放射杂种232
(三)原位杂交232
(一)基因克隆的几种策略233
三、疾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233
(五)全基因组扫描233
(四)同源同线定位233
(二)疾病基因的鉴定234
四、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定位候选克隆234
五、遗传疾病基因克隆的重要意义237
第十三章龋病及其免疫预防238
第一节变形链球菌及其致龋毒力因子238
一、变形链球菌的表面蛋白抗原(AgⅠ/Ⅱ)239
二、葡糖基转移酶和葡聚糖结合蛋白240
第二节口腔和分泌性免疫系统241
(一)pCIA-P防龋DNA疫苗的构造243
一、pCIA-P防龋DNA疫苗的研制和动物实验研究243
第三节核酸免疫防龋243
(二)动物实验研究245
二、pCLUA-P防龋DNA疫苗的研制与动物防龋实验研究245
三、pGLUA-P防龋疫苗的讨论247
第十四章牙髓生物学基础249
第一节牙髓的发育249
一、牙髓细胞的胚胎来源249
二、牙胚的形态发生250
(一)牙胚形态发生的过程250
(二)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251
(三)牙胚形态发生中的信号分子252
(四)牙胚形态发生中的转录因子与同源框基因255
三、成牙本质细胞的终末分化257
(一)成牙本质细胞终末分化的过程257
(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调控258
(三)成牙本质细胞终末分化的分子学机制263
四、成牙本质细胞的生物合成与Ca2+转运264
(一)成牙本质细胞的生物合成264
(二)成牙本质细胞与Ca2+的转运265
第二节牙髓的组织形态266
一、成牙本质细胞层266
四、固有牙髓267
二、无细胞层267
三、多细胞层267
第三节牙髓的细胞268
一、成牙本质细胞268
(一)成牙本质细胞特征268
(二)成牙本质细胞突269
(三)成牙本质细胞的细胞连接269
二、成纤维细胞270
三、牙髓干细胞270
(一)干细胞的概念270
(二)牙髓干细胞270
(一)免疫细胞的概念271
四、淋巴细胞271
(二)牙髓中淋巴细胞272
五、巨噬细胞273
六、牙髓树突状细胞273
(一)树突状细胞的概念与作用273
(二)牙髓树突状细胞274
(三)牙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和功能274
七、肥大细胞275
第四节牙髓的细胞外基质与代谢275
一、牙髓的细胞外基质275
(二)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276
(一)胶原276
(三)粘着成分277
二、牙髓的代谢278
第五节牙髓的神经支配278
一、牙髓神经传入-传出通道278
二、牙髓神经纤维种类279
三、神经分布279
四、神经末梢分布280
五、牙髓神经肽281
一、牙髓血管来源与分布283
二、血管组成283
第六节牙髓的微循环283
三、淋巴管285
四、牙髓组织压285
五、牙髓血流与调控285
(一)牙髓血流量285
(二)牙髓血流量的调控287
第七节牙髓的修复289
一、牙髓的修复潜能289
(一)牙髓干细胞与修复潜能289
二、第三期牙本质的形成290
(一)第三期牙本质的概念290
(二)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的来源290
(二)第三期牙本质的特征291
三、第三期牙本质形成的机制291
(一)反应性牙本质形成的机制291
(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机制292
第十五章牙周病生物学基础295
第一节牙生物膜295
一、生物膜特性295
(一)生物膜结构特点296
(二)牙生物膜形成的选择性和复杂性296
三、牙周生物膜——牙周菌斑298
(二)基质的作用298
(三)多种药物排斥泵298
二、生物膜抗药性298
(一)生物膜内的细菌生理状态298
(一)龈上菌斑299
(二)龈下菌斑299
四、牙周菌斑的控制302
(一)牙周环境控制302
(二)机械清创——菌斑的清除303
(三)抗生素的科学应用303
(一)初期病损304
(三)确立期病损304
(二)早期病损304
一、免疫与免疫病理304
第二节牙周病的免疫304
(四)进展期病损305
二、牙周组织中的细胞和细胞因子305
(一)产生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305
(二)健康牙周组织中的细胞因子307
(三)牙周病时细胞因子的表达308
(四)细胞因子与牙周病的状态309
三、成人牙周炎免疫病理机制309
(一)Ⅳ型超敏反应309
一、龈沟液中龈下细菌及其产物310
第三节龈沟液与牙周病310
(四)Ⅰ型超敏反应310
(三)Ⅱ型超敏反应310
(二)Ⅲ型超敏反应310
二、龈沟液中感染和免疫反应物质311
(一)抗体311
(二)补体312
(三)细胞因子312
(四)前列腺素313
(五)P物质313
三、蛋白水解酶及其他物质313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313
(三)弹性蛋白酶314
(二)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314
(四)类胰蛋白酶315
(五)二肽肽酶315
(六)β-葡糖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316
(七)碱性磷酸酶316
(八)髓过氧化物酶、溶菌酶、乳铁蛋白316
(九)calprotein317
(十)其他317
四、龈沟液中死亡细胞释放的各种酶317
(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7
(二)乳酸脱氢酶317
(二)骨吸收产物318
(一)软组织降解产物318
五、龈沟液中牙周组织降解产物318
六、龈下温度319
第四节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牙周病320
一、MMPs家族320
(一)MMPs功能区320
(二)MMPs的激活320
(三)MMPs活性的调节323
(一)牙周组织中主要的MMPs324
(二)MMP产生类型与相关调节因子324
二、MMPs与牙周病324
(三)MMPs与牙周病的关系325
第十六章无牙颌口腔的变化327
第一节 口腔粘膜的增龄改变327
一、覆盖口腔的粘膜327
(一)正常口腔粘膜的分布327
(二)覆盖在无牙颌骨上的粘膜327
(三)戴义齿患者的口腔粘膜328
(四)口腔粘膜与年龄的关系329
一、牙槽嵴吸收的规律330
(一)骨形态的改变330
二、组织改变的原因330
第二节无牙颌牙槽嵴的改变330
(二)骨吸收后与软组织关系的改变332
二、牙槽嵴的病理学332
(一)肉眼观332
(二)显微病理学333
三、牙槽嵴吸收的病因学334
(一)解剖因素334
(二)代谢因素334
(三)机械因素336
(四)其他因素338
第一节唇腭裂的多基因遗传340
第十七章唇腭裂的生物学基础340
第二节化学致畸与唇腭裂341
一、药物致畸342
二、化学物质的致畸机制343
第三节唇腭裂的解剖学基础343
一、唇裂患者口轮匝肌的解剖343
二、腭裂患者腭肌的解剖344
三、腭裂功能性修复的解剖学基础345
第四节唇腭裂患者的免疫状态345
第五节腭裂成形术对牙、?、颌发育的影响347
一、唇腭裂患者牙、?、颌畸形发育的影响因素347
二、腭成形术对牙、?、颌发育影响的生物学基础348
三、腭裂成形术影响牙、?、颌发育的形态特点349
第十八章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及功能353
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学353
一、关节窝与关节结节353
二、髁状突354
三、关节盘354
四、关节囊与关节腔356
五、关节韧带356
第二节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356
一、下颌的开闭运动357
二、下颌的前后运动357
三、下颌的侧向运动358
第三节颞下颌关节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359
第四节关节内紊乱359
第十九章 口腔癌的生物学特性——侵袭和转移362
一、恶性肿瘤的侵袭362
(一)侵袭性的概念362
(二)癌细胞侵袭的几个相关因素362
(三)癌的侵袭过程363
(四)癌细胞侵袭过程的形态学特征364
二、口腔癌的转移365
(一)癌的转移步骤365
(四)癌瘤转移的途径368
(三)转移性癌瘤的一般特性368
(二)口腔癌的转移特点368
三、抗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371
第二十章骨移植生物学基础374
第一节骨的解剖生理374
一、骨的组织学374
二、骨的发生与生长376
三、骨再生的细胞学机制377
第二节移植骨的愈合与成活机制377
一、移植骨的愈合与再血管化377
二、移植骨植入后新骨形成的机制378
(三)骨传导学说379
(一)骨诱导学说379
(二)骨生成学说379
第三节骨移植的种类与临床应用的基本条件380
一、骨移植的种类380
(一)自体骨移植380
(二)异体骨移植380
(三)异种骨移植381
(四)复合骨移植381
(五)异质材料种植381
二、移植骨及异质种植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质381
(一)一等移植382
(二)二等移植382
四、移植骨或种植材料的效果等级评估382
三、植骨成功的基本条件382
(三)三等移植(种植)383
第四节骨移植在口腔科的应用383
一、自体骨移植383
(一)自体颗粒性骨髓-松质骨移植383
(二)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384
(三)非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384
二、同种异体骨移植385
(二)用于抑制同种异体移植骨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及措施386
(一)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学386
(三)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387
三、异种骨移植388
四、复合骨移植388
五、异质材料种植388
第二十一章骨内种植体的骨整合391
第一节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形式391
一、纤维-骨性结合391
二、骨整合392
第二节种植体植入后的组织愈合及组织学分期392
(一)蛋白质在种植体表面的粘附394
一、骨祖细胞在种植体表面的粘附394
第四节骨整合的形成机制394
二、接触成骨394
一、远端成骨394
第三节种植体周围骨的形成方式394
(二)骨祖细胞在种植体表面的粘附397
二、编织骨的形成399
三、骨改建402
第五节生长因子在骨整合中的作用406
第二十二章 口腔创伤愈合生理409
一、创伤愈合方式和类型409
(一)创伤愈合方式409
二、创伤愈合的分期及组织学变化410
(二)创伤愈合类型410
(一)炎性期411
(二)血管新生期411
(三)成纤维细胞增生期412
(四)结缔组织修复期412
(五)上皮再生期412
(六)伤口收缩期413
(七)瘢痕改建期413
三、口腔组织创伤的愈合414
(一)拔牙创口的愈合414
(二)牙根折断的愈合415
(三)颌骨骨折的愈合415
(一)影响创伤愈合的全身性因素416
四、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416
(二)影响创伤愈合的局部性因素417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其他因素418
五、创伤愈合研究的进展418
第二十三章牙颌面畸形矫治的生物机械原理421
第一节牙颌面畸形矫治的生物力学基础421
一、基本概念421
(一)力421
(二)力矩和力偶421
(三)应力与应变421
二、牙颌面畸形矫治的生物力学422
(一)牙移动的生物力学422
(二)矫形治疗的生物力学425
(三)矫治器力学426
第二节牙颌面畸形矫治的生物学基础427
一、牙颌面畸形矫治的组织学基础428
二、牙颌面畸形矫治的细胞学基础428
三、牙颌面畸形矫治骨改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430
四、牙颌面畸形矫治过程中的组织学反应431
五、牙移动后牙周组织的改建与恢复432
六、牙颌面畸形矫治过程中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433
(一)正畸力的强度和时间433
(二)机体条件433
一、材料与人体组织的反应436
第二十四章 口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436
第一节概述436
二、材料生物学反应在临床上的并发症437
三、材料的生物相容性437
第二节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438
一、生物学评价标准的历史沿革和现状438
二、生物学评价标准439
三、生物学评价程序439
四、生物学评价项目选择和评价原则439
(一)生物学评价试验项目选择439
(二)生物学评价原则439
(一)体外细胞毒性试验441
(二)全身毒性试验441
第三节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441
二、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441
一、生物学评价试验441
(三)皮肤刺激及皮内反应442
(四)致敏试验442
(五)遗传毒性试验443
(六)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443
(七)牙髓牙本质应用试验、盖髓试验、根管内应用试验444
附录1 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临床前评价试验项目447
附录2部分口腔材料分类及生物学评价与试验选项448
热门推荐
- 1574754.html
- 2981471.html
- 2954454.html
- 2263149.html
- 928224.html
- 2764844.html
- 470836.html
- 2432038.html
- 3200298.html
- 3404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9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0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8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5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5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1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0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