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移民实践与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戴元峰主审;吴宗法,黄良勇,张建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03149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淮河-水利工程-移民-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移民实践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1
第一节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重要意义1
一、是提高淮河防洪标准的战略性骨干工程1
二、是改善区域引排条件的综合利用工程2
三、是一项造福于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2
第二节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论证过程3
一、主张开挖淮河入海水道的漫长过程3
二、淮河入海水道的规划设计情况5
三、工程论证的最终结论6
第三节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概况7
第四节 淮河入海水道的功能8
一、改善区域防洪条件8
二、改善区域排灌条件9
三、改善生态环境10
四、2003年入海水道防洪效果10
第五节 工程对地区的影响11
一、工程影响村耕地减少11
二、居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11
三、引起区域经济重建11
第六节 河道工程移民的特点12
第二章 工程影响实物指标调查14
第一节 实物指标调查过程14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实物指标调查14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实物指标调查14
三、初步设计阶段的实物指标调查14
四、实物量复核组织形式及程序15
第二节 初步设计阶段实物指标调查15
一、组织形式及机构设置15
二、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调查16
三、土地调查16
四、专项设施调查16
五、工业企业及事业单位调查17
六、零星果木、树木的调查17
七、实物指标汇总的内容和方法17
八、检查验收17
九、调查成果18
第三章 移民安置规划19
第一节 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编制19
一、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大纲19
二、移民安置规划编制程序19
三、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审查20
第二节 农村移民生产规划21
一、规划的基本原则21
二、生产安置人口21
三、环境容量分析22
四、移民生产用地方案23
第三节 农村移民住房迁建规划25
一、居民点位置的确定25
二、居民点用地规划25
三、农村移民建房安置方案汇总27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迁建规划28
一、企业迁建原则28
二、企业迁建补偿29
三、事业单位迁建原则29
四、事业单位迁建补偿29
第五节 集镇迁建规划30
一、规划原则30
二、苏嘴镇改建规划30
三、天场集镇迁建规划30
第六节 概算34
第七节 移民安置规划的体会35
第四章 移民安置机构37
第一节 移民安置机构的组织37
一、移民机构及其作用37
二、移民机构的组织原则37
第二节 移民安置管理体制与机构建设39
一、淮河入海水道移民安置的特点39
二、淮河入海水道移民安置管理体制40
三、机构部门的职责42
第三节 移民机构的能力建设43
一、移民机构的人力资源配备43
二、移民机构的能力建设44
三、移民机构能力建设的经验44
第五章 移民安置政策45
第一节 工程移民政策的基本特征45
一、工程移民政策的合法性45
二、工程移民政策的权威性和强制性45
三、工程移民政策制定者的特征46
第二节 移民政策的作用和意义46
一、指导作用46
二、协调作用46
三、规范作用47
第三节 移民工作的主要政策47
一、我国工程移民政策的立法体系47
二、现行有关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的法律法规48
三、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移民政策分类48
四、征地拆迁安置和补偿的工作程序53
第四节 移民政策的改进和完善53
第六章 移民区经济结构与土地调整55
第一节 移民区经济结构分析55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55
二、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因素56
三、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区域内经济结构分析57
第二节 移民区经济结构调整59
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59
二、移民区经济结构调整原则59
三、农业结构调整60
四、移民区企业搬迁与结构调整61
第三节 移民区的土地调整61
一、土地所有权转移的补偿61
二、农村土地调整62
三、土地调整应注意的问题63
第七章 移民区城镇化与移民新村建设65
第一节 移民区城镇化态势和特点65
一、一般意义下的城市化与城镇化65
二、移民区城镇化态势和特点67
三、移民区劳动力构成分布状况分析67
四、移民区城镇化的机制69
五、移民安置区城镇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70
第二节 移民新村建设73
一、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沿线村庄的特点74
二、中心村建设的发展趋势75
三、中心村建设达到的社会效果75
四、加快中心村建设的做法76
五、中心村建设的基本原则77
六、中心村建设的合理规模77
七、中心村的规划体系78
八、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中心村建设的效果78
第三节 移民安置房建设83
一、房屋补偿标准83
二、房屋拆迁与重建83
三、中心村及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85
四、移民新村建设的体会86
第八章 企事业单位迁建89
第一节 受影响企事业单位概况89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迁建的实施90
一、“完全重建”安置模式90
二、“优化组合+转产改制式”安置模式91
三、大型骨干企业安置91
四、事业单位“三原准则重建式”安置93
第三节 企事业单位迁建的体会94
第九章 集镇迁建与专项设施恢复改建96
第一节 天场集镇迁建96
第二节 苏嘴镇改建98
第三节 专项设施恢复改建99
第十章 移民安置的实施管理101
第一节 移民制度管理101
一、制度的建立101
二、制度的执行与检查102
三、制度的完善与修订102
第二节 移民计划管理104
一、计划管理的依据、原则和内容104
二、计划管理的特点105
三、年度计划的管理105
四、统计管理106
第三节 移民资金管理106
一、资金管理106
二、资金使用107
三、征地补偿经费及集体所有补偿资金的管理108
四、财务管理108
五、资金使用的审计109
第四节 移民安置安全管理111
一、移民安置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111
二、移民安置安全工作的特点111
三、移民安置工作危险性分析112
四、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113
第五节 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验收114
一、验收组织程序115
二、验收项目的内容116
三、验收等级评定117
四、验收工作形式与内容117
五、验收资料117
第六节 移民安置政府包干责任书管理120
一、政府包干责任书的特点121
二、政府包干责任书的内容121
三、政府包干责任书的管理121
第七节 移民安置信息管理122
一、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管理122
二、移民安置信息的传递与交流123
第八节 移民安置档案管理125
一、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125
二、档案资料收集管理125
三、档案资料整编质量管理127
四、档案验收127
第九节 工程占地确权划界128
一、确权划界依据128
二、确权划界范围128
三、工作内容及程序128
四、地籍测量129
五、工程权属主体及土地登记129
第十一章 移民监理130
第一节 概述130
一、实行移民监理的必要性130
二、移民监理的性质130
三、监理工作方式131
四、监理报告制度131
五、移民监理的作用132
第二节 移民监理方案的运作132
第三节 监理任务与内容133
一、移民监理的任务133
二、移民监理的内容133
三、移民监理的组织安排与人员配备134
第四节 移民监理的实施134
一、移民监理的招标134
二、移民监理规划的实施137
三、移民监理的做法137
四、移民监理的工作制度141
第五节 移民监理的体会142
一、移民前期规划的设计142
二、监理单位的提前介入143
三、关于监理的作用143
四、关于投资控制144
五、监理人员素质144
第十二章 移民监测评估149
第一节 移民监测评估的内容与方法149
第二节 移民监测评估实践150
一、监测评估单位的组成150
二、监测评估的范围与内容151
三、监测评估的调查151
四、重复性访谈152
五、监测评估分析152
第三节 移民监测评估的体会153
一、建立健全移民管理体制153
二、认真编制移民安置规划153
三、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153
第十三章 移民社会调适与安置效果评价157
第一节 移民社会调适157
一、民意调查157
二、公众参与157
三、抱怨和申诉渠道157
四、移民抱怨的处理158
第二节 移民安置效果评价的方法158
一、移民安置效果评价的界定158
二、移民安置效果评价的原则158
三、移民安置效果评价的方法159
四、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途径160
第三节 淮河入海水道移民生产生活恢复评价160
一、典型移民户征地前后主要生产要素对比160
二、移民生产生活恢复情况对比161
三、住房恢复情况170
四、用聚类分析法对征地影响村进行分类172
五、移民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174
附录一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移民实践与研究鉴定意见176
附录二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177
附录三 苏淮组办[2000]6号文181
附录四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移民里程碑186
表1年度工程移民里程碑186
表2农村移民安置里程碑187
参考文献193
后记194
热门推荐
- 3204789.html
- 3683291.html
- 3404426.html
- 2930872.html
- 2514249.html
- 3213923.html
- 2585648.html
- 794841.html
- 2021371.html
- 2113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8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5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0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8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4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6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5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3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