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社科悦读坊 大国外交 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814-1914【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人文社科悦读坊 大国外交 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814-1914
  • (美)诺曼·里奇(NormanRich)著;吴征宇,范菊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1319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319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国际关系史-研究-1812~1914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文社科悦读坊 大国外交 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814-19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1章 缔造和平(1814—1815年)5

战时同盟条约在战后媾和中的作用7

和平的缔造者8

与法国的和约(1814年)10

塔列朗的作用11

第一个《巴黎条约》13

美国与拿破仑战争: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与1812年美英战争14

维也纳和会16

《维也纳条约》18

拿破仑的“百日王朝”21

第二个《巴黎条约》22

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23

对1814—1815年和平进程的总体评价24

第2章 维护和平(1815—1823年):欧洲协调26

和平的维护与变革的力量26

民族主义27

1815年后的维持和平行动28

法国问题29

艾克斯拉沙佩勒会议:国际集体保证与法国的“入伙”30

特洛波会议与莱巴赫会议:革命与外国干涉32

坎宁接替卡斯尔雷34

维罗纳会议:对西班牙的干涉(1823年)35

门罗主义37

第3章 东方问题39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列强的反应39

希腊革命与外国干涉的危险41

梅特涅和卡斯尔雷为防止外国干涉进行的努力42

沙皇尼古拉一世即位、穆罕默德·阿里的干涉与坎宁的政策43

1828年的俄土战争和《亚得里亚堡条约》46

对希腊独立的承认47

第4章 1830年革命与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革命49

法国七月革命49

比利时革命50

波兰革命51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革命;帕默斯顿的政策52

英国和葡萄牙53

英国和西班牙54

西班牙婚姻事件56

第5章 东方问题的延续58

埃及危机(1831—1841年)58

土埃战争再起、列强的干涉与1840年国际危机60

1841年《海峡公约》62

沙皇有关签订一个处理近东紧急事态新协定的提议(1843—1844年)63

阿尔及利亚问题64

第6章1848年革命66

法国革命67

哈布斯堡王朝的革命68

德意志革命:普鲁士77

革命时期普鲁士的对外政策77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革命79

法兰克福议会81

1848年革命与列强的对外关系84

第7章 克里米亚战争86

冲突的背景86

危机的发展90

奥地利维持和平的战略92

战端终开94

同盟国及俄国的战争目标;奥地利对俄国的最后通牒95

战争进程97

奥地利结束战争的努力98

媾和(1856年)100

战争的最后结局102

第8章 意大利的统一104

撒丁的领导地位104

加富尔106

撒丁与克里米亚战争107

法国与撒丁的同盟109

为战争所做的外交准备110

1859年的战争与《维拉弗兰卡和约》113

撒丁的兼并与萨伏依和尼斯的割让115

加里波第与南意大利的征服117

接管罗马的失败121

夺取威尼西亚和罗马122

第9章 大国与美国内战125

战争的降临125

欧洲干涉问题125

外交战的最初回合128

封锁问题和承认问题129

“特伦特号”事件130

承认与调停(1862年1—10月)132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1862年10月法国的调停倡议136

为南部邦联海军建造的舰船137

1863年1月的法国调停倡议与罗巴克动议138

第10章 大国与墨西哥:拿破仑三世的宏伟设想141

拿破仑三世的想法141

墨西哥的政治局势142

美国的威胁143

欧洲三国的干涉145

美国的反应145

法国的单方面干涉147

马克西米连大公的候选人资格149

南部邦联与拿破仑三世的宏伟设想150

美国的政策与墨西哥帝国的终结151

第11章 德意志的统一155

普鲁士的立宪斗争156

俾斯麦157

波兰起义159

1863年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危机与丹麦战争162

从丹麦战争到奥地利战争164

普奥战争169

媾和与法国干涉问题171

卢森堡危机173

北德意志重组与南德意志问题174

霍亨索伦家族的候选人资格176

普法战争178

阿尔萨斯-洛林问题180

第12章 寻求新的国际稳定(1871—1890年)183

第一次三皇联盟184

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185

巴尔干危机(1875—1878年)186

1877年的俄土战争及其后果188

柏林会议189

1879年的德奥同盟190

第二次三皇联盟191

奥地利的巴尔干政策192

保加利亚问题193

德国与法国194

1882年的三国同盟195

英国对埃及的占领196

俾斯麦的殖民政策196

1884—1885年的柏林西非会议199

俾斯麦同盟体系的高潮203

威廉二世的继位206

对俄国关闭柏林货币市场以及对德英结盟的寻求207

俾斯麦的解职209

第13章 俾斯麦同盟体系的瓦解210

废除《再保险条约》210

三国同盟和英国(1890—1893年)212

暹罗危机215

三国同盟和英国(1893—1894年)216

法俄同盟217

帝国主义和德国的政策219

第14章 “新”帝国主义220

第15章 为控制尼罗河的争斗225

埃及和上尼罗河的重要性225

阿比西尼亚的作用;意大利的溃败226

走出刚果的路;法国、比利时与德国的政策227

法绍达危机228

英国的胜利;德国政策的失败230

第16章 争夺南非主导权的斗争232

布尔人和英国人232

塞西尔·罗兹及其对英国利益的促进234

绊脚石保罗·克鲁格237

詹姆森袭击事件238

克鲁格电报240

通往战争之路241

葡属殖民地的回报245

布尔战争及其后果247

第17章 列强对中国的争夺249

鸦片战争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49

中国内部的困境251

列强对中国领土的蚕食252

日本崛起为世界强国255

日本的帝国主义:朝鲜、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257

欧洲列强的反应与《马关条约》的修改257

19世纪晚期列强在中国的租借权之争259

中国的愤怒:义和团运动262

美国的“门户开放”照会263

俄国的长期威胁:英国、德国与1902年英日同盟的形成264

俄日关系的紧张;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及其后果265

第18章 东方问题的重现268

亚美尼亚问题268

英奥协约的终结;1897年的奥俄协定272

克里特岛革命273

马其顿问题274

巴格达铁路275

第19章 美国进入大国舞台281

美国海军复兴和马汉的理论282

委内瑞拉危机283

古巴与美西战争286

巴拿马运河291

第20章 注意力回归欧洲294

第一次和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295

第21章 德国的世界政策299

威廉二世与海权300

比洛的作用301

提尔皮茨的作用302

提尔皮茨计划得以成功的国内因素304

第22章 英国的防御性战略306

保持英国的海上优势306

支持结盟政策307

与美国的特殊关系307

英德结盟谈判308

相互间的错觉309

德国的敲诈;葡萄牙和萨摩亚岛的代价310

德国得罪了张伯伦312

“班德洛思号”邮轮事件与俄国的干涉建议313

英德两国的涉华条约314

英德谈判的最终破裂314

英日同盟315

第23章 法德角逐317

法国的外交攻势317

意大利的中立化317

拉拢西班牙319

英法协约319

德国的反击320

流产的亲俄计划320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321

德国皇帝的外交倡议:《比约克条约》324

比约克的结局;德国外交的失败325

英俄协约328

第24章 对抗性外交330

奥俄对抗再起330

塞尔维亚因素331

奥地利、俄国和青年土耳其党革命332

波斯尼亚危机333

波斯尼亚危机的影响:土耳其、波斯及俄德波茨坦协议335

英德关系、《每日电讯》事件与比洛的下台337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338

霍尔丹使团340

第25章 欧洲病夫的崩溃343

的黎波里战争343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344

《伦敦条约》和未来冲突的发端347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348

奥地利、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问题349

利曼·冯·桑德斯使团350

不断加剧的军备竞赛352

奥地利处境的不断恶化353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354

第2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356

奥地利请求德国支持与德国的“空白支票”356

奥地利的开战决定及其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358

俄国的政策360

塞尔维亚的答复与奥地利的宣战363

德国为退让进行的努力365

俄国的动员367

德国对俄国动员的反应:施利芬计划367

法国的政策369

英国的政策371

走向深渊372

奥地利、德国与战争罪行问题373

参考文献377

索引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