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新儒学心性理论评述【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韩强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18169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新儒学心性理论评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心性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2
(二)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心性之学的继承和发展7
(三)研究现代新儒学心性论的理论意义及其方法13
第一节 中西文化论战与现代新儒学的产生17
第二节 生命本体与理性为体、理智为用--梁漱溟的心性理论21
(一)现代心理学与儒家伦理学的结合22
(二)生命为体、生活为用的本体论23
(三)现量、比量、非量与生命的直觉27
(四)本能、理智的两分法与直觉的“仁”30
(五)本能、理智、理性的三分法与理性为体、理智为用33
(六)真善美的价值与道德、科学、宗教35
(一)哲学的两个路向与本体论39
第三节 体用不二的本心与性智为体、理智为用--熊十力的心性理论39
(二)体用不二的心性本体论42
(三)本心的绝对性、生命性和主宰性44
(四)性智为体、量智为用与表诠法47
(五)心境合同、范畴兼主客与遮诠法51
(六)自识本心,断染成净、致知格物的心性修养方法57
(七)“内圣外王”与自由、民主61
第四节 生命本体与体用不二的创生性原则及其理论意义64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论战与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发展69
第二节 新理学的心、性、情逻辑系统--冯友兰的心性理论76
(一)新实在论与宋明理学相相结合的形而上学76
(二)真际与实际--理、气、道体、大全79
(三)正性、辅性与心、性、情的逻辑结构82
(四)穷理尽性人生觉解的四境界92
(五)文化道德意识与中体西用98
第三节 新心学的直觉辩证法和心性、体用、知行范畴--贺麟的心性理论103
(一)从新黑格尔主义和陆王心学相结合的立场评价现代新儒学103
(二)直觉与理智的辩证统一106
(三)唯性论的主体逻辑心113
(四)由心性论展开心体物用的多层结构119
(五)以生理、心理为中介的自然知行合一论124
(六)人的自由本性与道德的逻辑进化128
(一)自由意志的直觉与心物平衡的二元论133
第四节 自由意志与心物平衡论--张君劢的心性理论133
(二)“我”与“非我”相对待的心性论135
(三)万物之有与致知之心138
(四)对宋明理学心性论的理论分析145
(五)新儒学自力更生之多形结构147
第五节 心性范畴的逻辑展开及其理论意义151
第一节 中国文化宣言与第二代新儒家159
第二节 道德良知与心通九境--唐君毅的心性理论165
(一)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唯识无境”扩张陆王心学的人文精神体系166
(二)良知主体的价值判断168
(三)反求本心的道德自我172
(四)心神、志气、性情与心之无对性、主宰性176
(五)理之六义与外观内省的五性说180
(六)心通九境的超越系统184
第三节 心体即性体的道德形上学--牟宗三的心性理论188
(一)从熊十力到牟宗三188
(二)文化生命与仁的系统和智的系统192
(三)价值界与实事界、直觉与理智197
(四)道德形上学的建立200
(五)既存有又活动的心体与性体204
(六)良知自我“坎陷”与内圣开出新外王209
第四节 道德形上学与科学、民主的现代意义215
第一节 适应后现代化而崛起的第三代新儒家223
第二节 人性的自我修养与儒学的现代化--杜维明的心性思想230
(一)“仁心”与“礼”的动态平衡是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231
(二)儒学是“立人极”的宗教哲学235
(三)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239
(四)儒家传统的真精神与现代化问题242
第三节 人文价值与科技成果的平衡--刘述先的心性思想244
(一)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与平衡245
(二)“仁心”托付与终极关怀的结合250
(三)改组儒家理想,创造性的综合252
第四节 内在自我超越的价值系统--余英时的心性思想256
(一)中西文化的价值系统256
(二)西方的上帝观念与中国儒家的心性论260
(三)传统的自我观念稍加调整即可适用于现代中国人264
第五节 本体诠释学及知识与价值的和谐--成中英的心性思想267
(一)融合中西哲学的本体诠释学268
(二)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论273
(三)知识与价值合一的心性论276
(四)中国伦理的现代化与社会管理282
第六节 谋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平衡发展的现实意义287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的心性本体论是唯心论292
(一)两种对立的本体论292
(二)现代新儒学唯心主义本体论的理论特征295
(三)人的本质不能成为宇宙的本体297
第二节 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过渡的桥梁--直觉与理智的互补299
(一)直觉与理智:思维形式的多样性300
(二)“直觉为体、理智为用”的原则能否成立?302
(三)文化哲学中直觉与理智的对立303
(四)突出直觉的道德形上学304
(五)片面强调自律道德的心性本体论305
第三节 道德与科学、民主的关系309
(一)道德与科学、民主的关系309
(二)所谓“内圣开出新外王”310
(三)道德不能决定或开出科学与民主312
第四节 现代新儒家道德形上学的理论失误及其经验教训314
(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三种态度315
(二)从批判继承的原则看儒学的本质与心性之学317
(三)从对儒家心性论中精华与糟粕的弃取看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失误318
(四)从反省传统儒学和现代新儒学心性论中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322
(五)改造儒家的人文主义,使之转化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部分326
后记329
热门推荐
- 1397459.html
- 2108995.html
- 332188.html
- 3693820.html
- 245321.html
- 3591540.html
- 3420711.html
- 2133977.html
- 667243.html
- 1517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0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3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7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8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7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1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8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3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