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同步推进 协调发展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同步推进 协调发展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
  • 张正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3565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农村-工业化-中国-文集;农村-城市化-中国-文集;农业现代化-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同步推进 协调发展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报告3

内容提要3

第一章 “同步推进”基本态势与判断8

1.1 提出背景8

1.1.1 产业发展显现结构性失调8

1.1.2 中国工农城乡发展交替突破、滞后与补足演进阶段9

1.2 重要理论(观点)基础10

1.2.1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理论10

1.2.2 “三化”关联研究综述12

1.2.3 分工理论15

1.2.4 同步与滞后16

1.3 形势分析17

1.3.1 “乡村病”制约“同步推进”17

1.3.2 快速城镇化拉动消费增长18

1.3.3 粮食消费“刚性”增大,调控难度加大19

1.3.4 谁来养活中国19

1.3.5 农业“走出去”战略22

第二章 项目研究重点与目标23

2.1 发展的数据分析23

2.1.1 工业化及指标24

2.1.2 信息化及指标25

2.1.3 城镇化及指标27

2.1.4 农业现代化及指标29

2.2 大量而有效的调研32

2.2.1 农民32

2.2.2 农民工36

2.2.3 村级治理人员(支书、村委会主任)40

2.2.4 市民44

2.2.5 企业家46

2.2.6 县级干部46

2.3 问题定位48

2.4 “同步推进”研究的重点与目标49

第三章 “同步推进”战略下的分区研究51

3.1 分区研究的必要性51

3.2 分区的几个标准和依据52

3.2.1 一般性分区视角52

3.2.2 “同步推进”分区及依据53

3.3 分区判断54

3.4 省级尺度判断55

3.5 地市尺度判断57

第四章 空间视角下的“同步推进”65

4.1 农业主产区“同步推进”策略65

4.1.1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与农业现代化66

4.1.2 农产品主产区的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67

4.2 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和工矿富裕区“同步推进”策略69

4.2.1 农业现代化发展选择69

4.2.2 城镇化发展选择70

4.3 西部生态功能区“同步推进”策略71

4.3.1 工业化发展选择71

4.3.2 城镇化发展选择72

4.3.3 农业现代化发展选择72

第五章 要素视角下的“同步推进”73

5.1 土地要素73

5.1.1 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策略74

5.1.2 生产要素准城市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75

5.1.3 优质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能力贮备76

5.1.4 “空心村”土地整治77

5.1.5 草原家庭承包制与草畜平衡78

5.1.6 政府土地行为悖论78

5.1.7 土地利用方式优化79

5.2 人口与劳动力要素80

5.2.1 农民:走出农业81

5.2.2 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84

5.2.3 大学生:走进农业86

5.2.4 非农企业:进入农业,改变农村人力结构87

5.2.5 农业劳动力要素发展研判88

5.3 资金要素88

5.3.1 财政补省县:粮食安全券指标及交易89

5.3.2 财政补农民:基于农民“体面”的补贴政策91

5.3.3 金融助农业:创新农村金融服务93

5.4 技术创新及应用96

5.4.1 农业科技创新供给充足但有效供给不足96

5.4.2 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97

5.4.3 媒人中介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98

5.4.4 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99

5.5 现代农业组织创新100

5.5.1 现代农户是新型农业主体的基础100

5.5.2 兼业农户将大量并长期存在102

5.5.3 家庭农场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3

5.5.4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104

5.5.5 涉农企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105

5.6 制度要素107

5.6.1 国家和中央意志107

5.6.2 规划与变化110

第六章 国际经验与启示113

6.1 几个主要国家的“同步推进”历程113

6.1.1 英国114

6.1.2 美国115

6.1.3 日本117

6.1.4 以色列119

6.1.5 巴西121

6.1.6 印度121

6.2 部分主要国家“同步推进”的经验启示122

第七章 “同步推进”战略研究的结论及建议125

7.1 战略思路125

7.1.1 “同步推进”的战略内涵125

7.1.2 战略目标、方向与重点126

7.1.3 战略措施与方案126

7.2 可能的创新127

7.3 具体建议128

7.3.1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的建议128

7.3.2 关于区域“同步推进”要有大规划的建议129

7.3.3 关于粮食(主要农产品)跨区交易,实现区域间“同步推进”的建议130

7.3.4 关于体面农民与粮农补贴水平问题的建议131

7.3.5 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132

7.3.6 关于壮大县城实力,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建议134

7.3.7 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135

7.3.8 关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支撑“同步推进”的建议137

7.3.9 关于污损土地治理和利用方式的建议138

7.3.10 关于西部生态功能区“同步推进”的主要建议138

7.3.11 关于贫困地区信息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139

7.3.12 关于贫富村庄干部交换任职的建议140

7.3.13 关于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建议141

7.3.14 关于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优化村庄治理的建议141

7.3.15 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142

7.4 一些说明143

7.4.1 关于推进“同步推进”分区的说明143

7.4.2 关于“三化同步”与“四化同步”的说明144

7.4.3 关于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范畴的说明144

7.4.4 关于数据年限的说明145

7.4.5 关于调查和分析方法的说明145

参考文献146

专题报告155

专题1 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消费研究155

一、引言155

(一)选题背景155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156

(三)研究目的156

(四)数据来源157

(五)内容结构157

二、城镇化与我国粮食供需格局158

(一)粮食供给基本格局158

(二)供给特征小结159

(三)粮食消费基本态势159

(四)需求端对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160

(五)城镇化的二重性影响161

三、城镇化及相关因素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影响163

(一)我国粮食消费的结构特征163

(二)影响因素分析164

(三)城乡一体化趋势下的粮食消费165

(四)政策含义166

四、城镇化进程下的粮食消费演变轨迹167

(一)几个概念167

(二)数据说明169

(三)主要研究发现169

(四)政策含义172

五、粮食消费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案例分析172

(一)国内三大城市圈案例172

(二)东亚地区案例175

六、对策建议178

(一)基于粮食消费特征的对策建议178

(二)基于城市圈的粮食安全策略179

(三)国家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的保障体系政策框架180

参考文献182

专题2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问题研究187

一、研究背景187

(一)粮食安全是“三化同步”发展的前提187

(二)粮食主产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保障188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91

(一)相关概念191

(二)相关理论阐述19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94

三、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199

(一)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分析200

(二)粮食主产区粮食补贴制度分析203

四、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的产销利益协调机制204

(一)粮食产销区利益协调的意义204

(二)粮食产销区利益协调的模式205

五、粮食跨区域交易的探索208

(一)粮食跨区域交易的概念208

(二)粮食跨区域交易的动因209

(三)粮食跨区域交易的实现211

参考文献213

专题3 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战略研究217

一、研究背景217

(一)城乡发展中存在很多错位现象217

(二)产业集群是农产品主产区推进工业化的抓手217

(三)产业集群是“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218

二、理论基础219

(一)产业集群及相关理论阐述219

(二)小城镇的内涵及相关理论阐述221

(三)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理论228

三、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30

(一)空间布局分散,综合聚集效益不高230

(二)产业链低端企业难以维持竞争优势230

(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人才缺乏230

(四)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不足231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健全231

(六)企业家传统观念下的理性选择231

四、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研究232

(一)城镇化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232

(二)产业集群是城镇化的动力源泉233

(三)产业聚集与城镇化互动发展236

(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236

五、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239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原则239

(二)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240

(三)促进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的措施241

参考文献245

专题4 城镇化背景下土地流转的路径选择246

一、导论246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246

(二)概念界定247

(三)研究目标247

(四)研究内容248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248

(一)地租地价理论248

(二)区位理论249

(三)新制度经济学251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评述252

(一)土地流转制度变迁252

(二)土地流转主要模式比较253

(三)土地流转特征比较256

(四)土地流转困境258

四、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路径259

(一)生产要素准城市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260

(二)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策略261

(三)土地流转引致的村庄变迁262

五、土地流转下的“空心村”整理265

(一)“空心村”改造的背景分析265

(二)“空心村”改造思路分析268

(三)“空心村”宅基地整理模式270

参考文献272

专题5 县级城镇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力军273

一、相关概念273

(一)县城273

(二)城市化与城镇化273

(三)县域城镇化274

二、县城在城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275

(一)不同城镇化发展路径的优劣分析275

(二)县城在城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278

三、县城的稳定性与发展状态279

(一)县城的稳定性279

(二)县城的发展状态281

(三)县城的地位283

参考文献286

专题6 脆弱生态约束下同步推进策略研究288

一、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约束288

(一)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地288

(二)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290

(三)西部地区过度的人为利用291

二、西部生态功能区“三化”发展现状297

(一)工业化发展现状297

(二)城镇化发展现状299

(三)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300

三、西部生态功能区“三化同步”发展的条件分析303

(一)促进“三化同步”发展的有利条件303

(二)制约“三化同步”发展的不利因素308

四、西部生态功能区“三化同步”发展的主要策略312

(一)“三化同步”发展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选择312

(二)“三化同步”发展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选择315

(三)“三化同步”发展中西部地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选择317

参考文献322

后记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