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污染源条码制统计技术及应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污染源条码制统计技术及应用
  • 赵晓宏,易爱华,宋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32142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182页
  • 主题词:条码技术-应用-污染源-统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污染源条码制统计技术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条码技术的概论与应用1

1.1 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2

1.1.1 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2

1.1.2 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5

1.2 条码技术简介6

1.3 条码技术发展现状9

1.4 引入污染源条码的业务必要性10

1.4.1 条形码的技术优点10

1.4.2 引入污染源条码相对于传统污染源管理的优势10

第2章 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发展现状11

2.1 发展与变革趋势12

2.2 环境统计管理体制13

2.3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14

2.3.1 环境统计年报制度14

2.3.2 国控重点源直报制度18

2.4 环境统计法律保障22

2.5 “十二五”环境统计数据主要内容24

2.5.1 工业源24

2.5.2 城镇生活源25

2.5.3 机动车25

2.5.4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5

2.5.5 农业源25

2.6 环境统计报表的上报及审核26

2.7 环境统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6

第3章 我国污染源管理现状28

3.1 污染源的管理数据29

3.1.1 总量减排核查数据29

3.1.2 污染源普查数据30

3.1.3 排污申报数据31

3.1.4 排污收费数据32

3.1.5 在线监测数据32

3.2 现有污染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3

第4章 污染源名录库建立及污染源条码体系设计34

4.1 污染源名录库及污染源条码制管理的提出35

4.2 污染源名录库建立36

4.2.1 环保部门自建名录库方式36

4.2.2 依托国家统计局建立名录库37

4.3 污染源条码体系设计38

4.3.1 编码体系基本框架38

4.3.2 污染源(排污单位)唯一标识码38

4.3.3 产污设备/设施唯一编码43

4.3.4 污染物处理/贮存设施唯一编码43

4.3.5 排污口唯一编码43

4.3.6 业务填报表单编码43

4.4 污染源名录库的初始化及日常管理44

4.4.1 污染源名录库的初始化44

4.4.2 污染源名录库的日常管理44

4.5 污染源条码的初始化及日常管理45

4.5.1 污染源条码的初始化45

4.5.2 污染源条码的日常管理46

4.5.3 污染源条码体系的日常管理制度47

第5章 污染源条码体系管理系统设计49

5.1 设计的主要任务50

5.2 总体架构设计50

5.3 功能架构设计51

5.4 技术架构设计52

5.4.1 利用J2EE框架进行企业级开发52

5.4.2 利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业务与数据交互52

5.4.3 采用MVC设计模式,实现系统开发架构分层,易于维护53

5.5 网络架构设计53

5.6 数据架构设计53

5.7 总体性能设计54

5.8 系统功能设计55

5.8.1 污染源编码系统55

5.8.2 污染源信息采集系统56

5.8.3 查询与展示系统56

5.8.4 条码制统计管理系统56

5.9 数据库设计58

第6章 污染源条码编码规则和扩充规则60

6.1 已有相关编码现状分析61

6.1.1 与污染源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环境行业标准61

6.1.2 污染源各类信息中的其他主要代码67

6.1.3 我国其他行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主要编码71

6.2 污染源条码框架设计74

6.2.1 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法74

6.2.2 条码编码77

6.2.3 建立污染源条码的优势79

6.2.4 污染源条码编制原则80

6.2.5 污染源条码框架设计81

6.3 污染源编码及扩充规则方案83

6.3.1 排污单位(固定污染源)编码83

6.3.2 产污设备/设施编码84

6.3.3 污染物处理/贮存设施编码85

6.3.4 排污口编码87

6.4 排污单位条码应用操作建议88

6.4.1 支撑建立污染源名录及基本信息库88

6.4.2 污染源条码管理操作建议93

第7章 污染源条码体系在环境统计工作中的应用96

7.1 污染源条码在环境统计工作应用的必要性分析97

7.1.1 不同主体对环境统计需求分析97

7.1.2 环境统计对污染源条码的需求100

7.1.3 条码在现行环统领域的总体应用分析101

7.2 应用关键环节分析102

7.2.1 条码与年报系统衔接分析102

7.2.2 条码与国控源季报直报系统衔接分析105

7.2.3 条码在环境统计中的应用总结106

7.3 污染源条码与现行环境统计的衔接分析106

7.3.1 不同编码情境的适应性分析106

7.3.2 实施条码制对现行制度环境的需求109

7.3.3 实施条码制所需的制度保障109

第8章 面向“十三五”的环境统计制度与污染源条码制衔接111

8.1 未来环境统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112

8.2 未来环境统计发展目标定位114

8.2.1 目标之一:保持环境统计活动的独立性114

8.2.2 目标之二:实现环境统计手段的现代化114

8.2.3 目标之三:促进环境统计业务专业化116

8.2.4 目标之四:确保环境统计管理的高效率117

8.2.5 目标之五:提供环境统计服务的及时性118

8.3 环境统计制度框架设计119

8.4 面向“十三五”的环境统计制度与污染源条码制衔接建议123

8.4.1 制度衔接分析123

8.4.2 条码制实施的政策建议124

第9章 基于条码应用的减排统计重点调查单位管理系统框架构建126

9.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27

9.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127

9.1.2 应用架构设计128

9.2 标准规范体系设计130

9.2.1 数据编码标准130

9.2.2 数据采集与传输标准规范130

9.2.3 数据接口规范131

9.3 总体技术路线131

9.3.1 二维码技术131

9.3.2 信息(数据)融合技术132

9.3.3 基于条码的流程驱动技术132

9.3.4 J2EE技术应用132

9.3.5 WebService技术132

9.3.6 SOA设计思路133

9.3.7 多层开发技术133

9.3.8 基于XML和GML的数据交换协议133

9.3.9 O/R对象关系映射133

9.3.10 GIS技术133

9.3.11 移动互联网技术134

9.4 原型系统设计134

9.4.1 污染源条码编码系统134

9.4.2 污染源条码解码系统135

9.4.3 污染源名录管理系统135

9.4.4 污染源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系统136

9.5 关键技术研究141

9.5.1 条形码写入数据压缩技术141

9.5.2 条形码生成与编码加密技术147

9.5.3 条形码识别解析技术155

参考文献1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