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局域网设计与组网技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局域网设计与组网技术
  • 彭李明,洪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 ISBN: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局域网设计与组网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局域网基础1

1.1 局域网的含义与作用1

1.1.1 局域网的含义1

1.1.2 局域网的作用1

1.2 局域网的组网结构2

1.2.1 总线型结构2

1.2.2 环形结构3

1.2.3 星形结构3

1.2.4 树形结构4

1.3 局域网的类型4

1.3.1 独立式局域网和扩展式局域网4

1.3.2 桥接式局域网和路由式局域网4

1.3.3 共享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5

1.3.4 局域网其他分类6

1.4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7

1.4.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7

1.4.2 TCP/IP参考模型9

1.5 以太网通信方式11

1.5.1 CSMA数据发送规则11

1.5.2 影响CSMA效率的因素13

1.6 快速以太网15

1.6.1 快速以太网物理层结构15

1.6.2 快速以太网物理层标准16

1.6.3 快速以太网中继器18

1.7 VLAN和WLAN18

1.7.1 虚拟局域网VLAN19

1.7.2 无线局域网WLAN21

1.8 实现局域网互连的协议23

1.8.1 数据链路层协议23

1.8.2 网际层协议23

1.8.3 传输层协议26

第二章 局域网设备31

2.1 局域网中的网卡31

2.1.1 网卡的分类31

2.1.2 网卡的选购38

2.2 局域网中的传输介质41

2.2.1 双绞线(Twisted—pair)41

2.2.2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及有关设备43

2.2.3 光纤(Fiber Optical Cable)44

2.2.4 无线媒体45

2.2.5 卫星通讯46

2.3 局域网中的集线器48

2.3.1 集线器简介48

2.3.2 集线器的分类49

2.3.3 集线器的选购56

2.4 局域网中的交换机58

2.4.1 交换机简介58

2.4.2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60

2.4.3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61

2.4.4 交换机的分类65

2.4.5 交换机的选购75

2.5 局域网中的路由器82

2.5.1 路由器简介82

2.5.2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83

2.5.3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84

2.5.4 路由器的发展过程及趋势85

2.5.5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87

2.5.6 路由器的分类88

2.5.7 路由器的选购91

2.5.8 路由器的主要技术92

2.6 局域网中的防火墙98

2.6.1 防火墙概念98

2.6.2 防火墙的分类100

2.6.3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104

2.6.4 防火墙的选购107

第三章 网络设备的配置114

3.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14

3.1.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14

3.1.2 交换机的级联、堆叠和集群115

3.1.3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18

3.2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19

3.2.1 基本配置119

3.2.2 配置接口时钟频率(DCE)120

3.2.3 基本配置120

3.3 IP网络的子网划分122

3.3.1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122

3.3.2 子网规划123

3.3.3 复杂子网125

3.3.4 变长子网掩码126

3.4 VLAN配置126

3.4.1 VLAN/802.1 Q—本交换机隔离126

3.4.2 VLAN/802.1 Q一跨交换机VLAN127

3.5 生成树协议129

3.5.1 生成树—802.1 D129

3.5.2 生成树—802.1 W130

3.6 路由协议131

3.6.1 静态路由131

3.6.2 动态路由(RIP)134

3.7 IP访问列表136

3.7.1 IP标准访问列表136

3.7.2 IP扩展访问列表138

第四章 局域网测试141

4.1 通信介质测试141

4.1.1 双绞线测试141

4.1.2 光缆测试143

4.2 软件测试144

4.2.1 Windows网络命令行程序144

第五章 局域网操作系统157

5.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157

5.2 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158

5.2.1 UNIX操作系统158

5.2.2 Netware159

5.2.3 Windows NT Server160

5.2.4 Windows 2000 Server161

5.2.5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162

5.2.6 Linux162

5.3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162

5.3.1 Windows 2000简介162

5.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新功能概览163

5.3.3 系统和硬件设备要求166

5.3.4 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中文版166

5.3.5 安装及配置服务器168

5.4 管理计算机和用户帐号170

5.4.1 基本概念171

5.4.2 用户账户的管理172

5.4.3 组的管理176

5.4.4 组织单位的管理178

5.5 文件和打印系统的配置与管理179

5.5.1 文件系统179

5.5.2 打印系统183

5.6 数据存储190

5.6.1 磁盘管理190

5.6.2 磁盘配额管理196

5.6.3 远程存储管理200

5.6.4 可移动存储204

5.7 安全管理209

5.7.1 安全的基本概念211

5.7.2 控制对象的访问215

5.7.3 事件的审核218

5.7.4 管理磁盘上的数据加密219

5.7.5 管理安全模板221

5.7.6 安全配置和分析221

5.8 Windows 2000 Server的高级管理223

5.8.1 利用智能镜像技术管理用户和计算机223

5.8.2 数据备份229

5.8.3 设备容错235

5.8.4 Windows 2000虚拟专用网络236

5.9 系统的诊断与修复239

5.9.1 系统环境的保护概述239

5.9.2 事件查看器239

5.9.3 事故恢复240

5.9.4 故障恢复控制台243

5.9.5 紧急修复磁盘244

第六章 组网实例245

6.1 对等网的组建245

6.1.1 对等网简介245

6.1.2 对等网结构246

6.1.3 Windows 98与Windows 2000 Pro双机双绞线对等网组建247

6.2 组建小型C/S网络258

6.2.1 纯集线器小型局域网结构258

6.2.2 局域网系统配置260

第7章 局域网的应用281

7.1 DNS服务281

7.1.1 DNS服务器的概念和原理281

7.1.2 安装DNS服务器286

7.1.3 DNS服务器的设置与管理287

7.1.4 与WINS的结合使用297

7.1.5 客户机的DNS设置299

7.2 DHCP服务302

7.2.1 DHCP的基本概念302

7.2.2 DHCP服务器的新特性304

7.2.3 Microsoft DHCP客户机支持的选项类型305

7.2.4 DHCP的运行方式306

7.2.5 DHCP/BOOTP Relay Agents308

7.2.6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09

7.2.7 维护DHCP的数据库文件318

7.3 管理Internet信息服务器319

7.3.1 WEB站点和FTP站点的配置与管理319

7.3.2 设置WEB和FTP属性327

7.3.2 SMTP的配置338

7.3.3 NNTP的配置340

第八章 局域网安全342

8.1 网络安全隐患342

8.1.1 先天性安全漏洞342

8.1.2 几种常见的盗窃数据或侵入网络的方法343

8.2 防火墙技术347

8.2.1 主要防火墙技术347

8.2.2 防火墙的主要应用拓扑结构354

8.2.3 防火墙技术发展概述360

8.2.4 防火墙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360

8.2.5 分布式防火墙技术362

8.3 入侵检测技术367

8.3.1 入侵检测的任务367

8.3.2 入侵检测原理368

8.3.3 入侵检测方法369

8.3.4 误用入侵检测技术373

8.3.5 入侵检测研究的条件和局限性375

8.4 反病毒技术375

8.4.1 病毒概论375

8.4.2 病毒的特征376

8.4.3 病毒的分类377

8.4.4 反病毒技术378

8.5 内外网隔离技术380

8.5.1 用户级物理隔离381

8.5.2 网络级物理隔离382

8.5.3 单硬盘物理隔离系统383

8.6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386

8.6.1 VPN定义和分类386

8.6.2 VPN作用与特点387

8.6.3 VPN技术387

8.7 电子邮件安全性389

8.7.1 邮件病毒特点389

8.7.2 邮件病毒防范390

8.7.3 电子邮件炸弹390

8.7.4 邮件加密标准PGP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