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回顾与瞻望 辅导员队伍“再建设”初探【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回顾与瞻望 辅导员队伍“再建设”初探
  • 燕爽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8528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46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1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回顾与瞻望 辅导员队伍“再建设”初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1

一、萌芽时期(1921年—1949年)1

(一)黄埔军校的政治指导员2

(二)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大学的政治指导员2

(三)解放战争时期军事大学中的政治指导员4

二、初创时期(1949年—1976年)4

(一)过渡时期辅导员队伍的创立(1949年 1956年)4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1956年—1966年)7

(三)“文革”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停滞(1966年—1976年)10

三、重建时期(1976年2004年)11

(一)拔乱反正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恢复(1976年—1981年)11

(二)全面改革开放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强化(1982年—1992年)15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健全(1992年—2004年)18

四、专业化、职业化时期(2004年至今)21

(一)“16号文件”的颁布21

(二)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创新22

第二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28

一、辅导员队伍的选配机制日益完善29

(一)高标准选聘新进辅导员29

(二)配足配齐辅导员队伍30

(三)构建“矩阵式”配备模式32

二、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机制业已形成34

(一)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步入正轨34

(二)辅导员学历和科研水平提升明显41

(三)教书育人能力进一步提高46

(四)国内外交流平台顺利搭建48

三、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愈发成熟49

(一)强化考核,提升队伍战斗力49

(二)奖优评优,完善队伍激励机制50

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机制更加明确52

(一)“双线晋升”制度进一步完善52

(二)校内外“立交桥”初见成效56

第三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61

一、从政治高度出发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61

(一)高度重视源于党的优良传统61

(二)高度重视成为根本推动力63

二、围绕党和高校的中心任务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66

(一)辅导员队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服务性66

(二)围绕中心和增强服务是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69

三、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74

(一)与时俱进是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74

(二)与时俱进是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76

四、构建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79

(一)探索建设长效机制是一贯目标79

(二)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成为发展方向83

第四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86

一、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87

(一)全球化深入发展,意识形态交锋激烈87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辅导员素质面临新挑战88

(三)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培养要求发生改变89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出”问题凸显90

(一)“双重身份”遭遇现实尴尬91

(二)“双线晋升”显露发展隐忧98

第五章 辅导员队伍“再建设”的系统思考105

一、政府层面: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106

(一)加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106

(二)加强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108

二、高校层面:辅导员队伍发展由“小循环”到“内循环”112

(一)统筹规划“双线晋升”制度113

(二)建设学工系统的“小循环”118

(三)打通高校系统的“内循环”120

三、社会层面:实现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大循环”121

(一)加强社会互动交流122

(二)拓展社会发展空间124

四、个人层面:明确辅导员多能一专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定位127

(一)科学设计职能体系128

(二)不断提升职业素养129

(三)着力提升“专业化”水平131

附录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135

参考文献140

后记1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