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机制和规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机制和规律
  • 陈铁军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2493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机制和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世界性的老工业区兴衰演化现象1

二、对老工业区兴衰现象研究的视角4

三、关于区域经济兴衰演化的代表性理论6

四、未能解释的问题9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10

一、本书研究的目的10

二、应用的理论、视角和方法11

三、理论和方法论基础12

四、本书框架和分析主线的构造18

五、基本概念20

六、本书的研究内容30

第2章 对区域经济发展演化理论的回顾和评价32

第一节 资源和空间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32

一、区位、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32

二、空间集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33

三、区位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35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37

一、产业结构演化的几种模式37

二、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趋势38

三、影响区域产业演化的因素和机制38

第三节 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45

一、技术与区域经济46

二、技术与经济增长47

三、技术与经济增长演化51

四、技术进步与创新和产业集群52

五、技术对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演化的作用53

第四节 人口、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55

一、人口、劳动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55

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56

三、人力资本与区域技术进步的相互关系57

第五节 制度与区域经济的运行和调节59

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59

二、区域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62

三、制度对区域经济系统的调节作用63

四、政府调控机制的失效73

第六节 对区域经济发展演化理论的评价76

一、关于资源和空间因素与区域经济演化的关系76

二、关于产业更替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的关系77

三、关于技术和创新能力与发展梯度的关系79

四、关于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的关系82

五、关于制度与区域经济调节的关系83

六、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的系统性83

七、对区域经济发展演化理论的总体评价88

第3章 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机制和规律分析89

第一节 作为复杂系统的区域经济演化89

一、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区域89

二、系统环境与主体的相互适应95

三、主体类型、秩序和生态97

第二节 区域经济系统的自组织优化演化99

一、区域经济系统的自组织原理99

二、区域经济自组织优化的系统结构132

三、社会学习网络——一种自组织系统135

四、社会学习网络的形成136

五、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机制和规律137

第4章 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147

第一节 德国鲁尔区的发展演化147

一、鲁尔区的基本情况147

二、区域系统特征与大企业组织类型的产生149

三、大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54

四、鲁尔区系统自组织优化能力的丧失与衰退166

五、制约鲁尔区转型发展的因素177

第二节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与振兴192

一、东北地区的区域系统特征192

二、大企业组织类型的产生193

三、企业间关系和与其他主体间的关系195

四、多样性、选择和竞争不足197

五、路径依赖与锁定200

六、社会学习周期障碍203

七、系统自组织能力的丧失204

八、结构调整的刚性和经济的衰退205

九、东北地区的振兴210

第三节 中国上海地区的繁荣与转型发展212

一、资源和地理区位213

二、主体类型的多样性213

三、分散与集中、竞争与合作217

四、开放和广泛联系220

五、良好的系统自组织能力222

六、系统的整体配合224

七、经验、时机与政策支持235

第5章 案例分析结论及对策建议237

第一节 案例分析结论237

一、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不是决定因素237

二、空间区位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37

三、人力资本较人口因素对区域发展更重要238

四、引进技术必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238

五、文化—制度结构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力239

六、多样化的组织类型可以避免路径依赖239

七、信息社会要求学会如何学习239

八、福特式大企业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的竞争240

九、创新能力取决于整体系统的自组织能力241

十、开放、多样性和竞争是自组织动力之源243

十一、结构调整的刚性反映了系统整体不协调的问题244

十二、“价值”对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吸引子作用245

十三、自组织优化能力是区域发展演化的决定力量247

十四、要素结合强度对自组织能力具有两面作用248

十五、外部干预应立足于激发系统的自组织能力250

十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51

第二节 我国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建议253

一、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指导思想254

二、实施外部干预的基本原则255

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对策措施258

四、以网络化和信息化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271

五、重视挖掘和使用社会网络力量273

参考文献275

后记289

热门推荐